企业收到的所得税返还会计分录处理全解析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因税收优惠政策、多缴税款退回等原因收到所得税返还,正确处理相关会计业务对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实务操作角度详细解析所得税返还的会计处理要点。
所得税返还的基本概念解析
所得税返还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法律法规将企业已缴纳的所得税款部分或全部退还的行为,主要产生于以下情形:
- 税收优惠政策执行(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 汇算清缴多缴税款退还
- 税收减免政策追溯调整
- 误缴税款的退还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所得税返还应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调整当期所得税费用或追溯调整相关期间损益。
所得税返还的会计处理原则
- 权责发生制原则:需在相关返还事由成立的会计期间确认
- 匹配原则:与产生返还对应的收入/费用匹配处理
-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根据返还性质确定会计科目
- 重要性原则:对重大金额需单独列报
特别提示:根据财税[2016]36号文规定,所得税返还不属于增值税应税项目,无需缴纳增值税。
具体会计分录处理详解
(一)日常经营中收到所得税返还 借:银行存款 贷:所得税费用(当期)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跨年度)

例:2025年收到2022年度研发加计扣除退税50万元 借:银行存款 50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00,000
(二)汇算清缴后退税处理
-
计提多缴税款时: 借:其他应收款-待退税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
实际收到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待退税款
(三)政策性退税的特殊处理 对于即征即退类型的退税,应计入"其他收益"科目: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收益-税收返还
跨年度退税的调整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规定:
- 追溯调整法适用情形: - 影响金额重大(超过净利润5%) - 涉及会计政策变更
- 未来适用法适用情形: - 影响金额不重大 - 不涉及会计政策变更
调整分录示例(假设调整2021年度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同时调整盈余公积: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盈余公积
特殊情形的会计处理
(一)合并纳税退税处理 集团内部分子公司收到退税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母公司 母公司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子公司 贷:所得税费用
(二)税收返还用于特定用途 如政府指定返还资金用途(如技术改造):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实际使用时: 借:递延收益 贷:其他收益
(三)错误更正退税处理 发现以前年度多缴税款: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收到退税款: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税务处理与会计处理的协调
- 税会差异调整要点: - 永久性差异直接调整 - 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 退税收入是否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 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第26条规定,符合条件的财政性资金可作为不征税收入
- 备查簿登记要求: - 退税文件编号 - 退税所属期间 - 退税计算依据
财务报告披露要求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规定:
- 利润表列示: - 单独列示"所得税费用"项目 - 重大退税事项在附注中说明
- 现金流量表处理: - 计入"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
- 附注披露内容: - 退税政策依据 - 退税金额计算过程 - 对当期损益的影响
实务操作中的常见问题
- 退税时效性处理: - 预计可收回金额的确认时点 - 逾期未退税款的处理
- 外币退税处理: - 汇率折算差异的会计处理
- 错误处理案例: - 错误计入营业外收入 - 跨期调整不当导致数据失真
- 审计关注重点: - 退税依据的充分性 - 会计处理的合规性 - 税会差异的合理性
风险防控要点
- 建立退税管理台账
- 完善内部审批流程
- 加强税务文件管理
- 定期进行账务核对
- 关注政策变更动态
通过规范的会计处理和有效的内控管理,企业可以确保所得税返还业务的合规性,准确反映经营成果,同时有效防范税务风险,财务人员应持续关注税收政策变化,必要时咨询专业机构,确保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的协调统一。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