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税政策会取消吗?企业主别慌,真相在这里!

“老张,听说了吗?上头要取消返税了?那我们去年谈好的那笔钱还能拿到吗?”一大早,朋友李总火急火燎的电话就打来了,声音里透着明显的焦虑。

类似这样的疑问,最近在不少企业主圈子里悄然流传,返税政策,这个曾经在招商引资中扮演重要角色、给企业带来真金白银实惠的手段,真的会“一刀切”式地取消吗?它会不会一夜之间消失不见?我们就来拨开迷雾,聊聊返税政策的“变”与“不变”。

返税到底是什么?别和税收优惠搞混了!

咱得把概念掰扯清楚,很多人容易把“返税”和“税收优惠”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本质不同。

  1. 税收优惠:政策先行,门槛明确,该免就免,该减就减。

    • 核心是“事前减免”。 国家为了鼓励特定行业(如高新技术、集成电路)、支持特定区域(如西部大开发地区、自贸区)、扶持特定群体(如小微企业、残疾人就业)或者达成特定政策目标(如研发创新、节能环保),直接在税法里规定了减免条款。
    • 方式多样: 免税(一分钱不用交)、减税(按比例少交)、税率优惠(适用更低税率)、税额抵免(直接冲减应纳税额)、加计扣除(多算成本费用)等等。
    • 特点: 合法、稳定、透明、全国统一(或区域政策明确)。 企业符合条件就能享受,钱根本不用交出去,比如小微企业季度销售额不超过30万免征增值税,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这些都是典型的税收优惠。
  2. 返税政策会取消吗?企业主别慌,真相在这里! 返税政策会取消吗 第1张

    返税(地方财政奖励/扶持资金):钱先进库,地方再“奖”回来。

    • 核心是“事后返还”。 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足额将税款(主要是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缴纳给国库(中央+地方)。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投资、促进本地经济发展、扶持特定企业或产业,动用自身可支配的财政资金(主要是地方留成的那部分钱),制定政策,按照企业缴纳税款的一定比例或固定金额,以“产业发展资金”、“财政扶持”、“经济贡献奖励”等名义返还给企业。
    • 特点: 地方性、灵活性、个案协商性强、稳定性相对较低。 返多少?怎么返?给谁返?主要看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招商策略和具体谈判结果,它更像是一种地方政府基于自身财力和发展需求的“激励手段”。

简单比喻:

  • 税收优惠 是商场里明码标价的“打折券”或“会员专享价”,你符合条件结账时直接按优惠价付钱。
  • 返税 是你按原价付了全款,商场(地方政府)看你消费多或者觉得你是重要客户,过几天用自己的“小金库”返你一部分现金红包。

钱从哪里来? 返税的钱,核心来源于地方财政的“钱袋子”,主要是企业缴纳的税款中归属地方财政的那部分(地方留成),地方政府是在用自己盘子里的蛋糕,切一块出来奖励企业,这和个人所得税退税(国家退你多交的钱)或出口退税(国家退还你出口环节已征的增值税、消费税)完全不同。

“返税”会彻底消失吗?答案是:不会!但正在经历深刻变革

直接说结论:国家层面统一、合法、透明的税收优惠政策(如高新技术企业15%税率)不仅不会取消,反而在不断优化和完善。 而地方政府主导的、不规范、不透明、带有恶性竞争色彩的“返税”行为,正在被大力清理和规范。 未来的“返税”将更多以合法、合规、公开的地方财政扶持政策形式存在。

为什么“清理”的声音不断?—— 不规范返税带来的问题

过去,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争夺项目、比拼政绩,在招商引资中确实存在一些乱象:

  • “无底线”承诺: 不管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要求,开出“返还地方留成80%、90%甚至100%”等难以兑现或违反公平竞争原则的天价条件。
  • “暗箱操作”: 政策不透明,标准不统一,给谁返、返多少,随意性大,滋生权力寻租空间。
  • “寅吃卯粮”: 超出地方财政实际承受能力承诺返税,导致后期无法兑现,企业空欢喜一场,政府信誉受损。
  • “恶性竞争”: 相邻地区相互攀比,竞相提高返还比例,导致国家税款(地方留成部分)在地区间无效空转,损害整体财政健康。
  • “引劣逐良”: 可能吸引一些只为套取返税而非真正投资经营的企业(空壳公司、过路税源),扭曲市场资源配置。

这些不规范、不可持续、扰乱市场秩序的做法,正是国家近年来重点清理的对象,核心文件如《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14〕62号)就明确要求全面清理违反法律法规的优惠政策,包括与企业缴纳税收挂钩的财政支出政策(即不规范返税)。

规范化是大势所趋:返税”的新模样

清理不等于消灭,地方政府利用自身财力,合法合规地支持本地经济发展、引导产业升级、培育优质税源,这个需求是长期存在的,未来的“返税”将走向:

  • 法治化: 政策制定有法可依,符合预算法、税收征管法等要求,不能与国家统一税法相抵触。
  • 规范化: 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公开透明,有明确的政策文件依据、适用范围、标准和程序。
  • 精准化: 不再是“撒胡椒面”或恶性竞争,而是聚焦地方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对地方经济贡献大(不仅看税收,也看就业、创新等综合贡献)的优质企业。
  • 绩效化: 与企业的投资强度、产出效益、科技创新、就业带动、节能环保等指标挂钩,强调政策的引导作用和实际效果。
  • 平台化: 更多通过产业基金、政府引导基金、贷款贴息、研发补助、人才奖励、租金减免、设备补贴等多元化、更规范的方式给予支持,而非单一、简单粗暴的“按税收比例返还”。

金税四期上线,返税更难了吗?—— 关键在于“合规”

金税四期强大的大数据分析和监管能力,让很多企业主心里打鼓:是不是以后返税彻底没戏了?甚至拿返税会被查?

  • 金税四期剑指何方? 主要是精准打击虚开发票、偷逃骗税、隐匿收入等税收违法行为,它让税收监管的“天网”更密。
  • 对合规返税的影响? 合法合规享受的地方财政扶持资金(返税),本身不是税收违法行为! 企业正常经营,依法纳税,然后根据地方政府公开发布、合法有效的政策文件申请并获得的财政奖励,是正当权益。
  • 金税四期的作用? 反而可能促进返税的规范化!因为它能更清晰地追踪地方财政资金的流向,让那些不合规、不透明、暗箱操作的“返税”无处遁形,倒逼地方政府必须依法依规制定和执行政策,也提醒企业,任何试图通过虚构业务、虚增税收来套取返税的行为,在金税四期面前风险极高!

金税四期让不合规的返税更难生存,但让合法合规的财政扶持政策运行在更阳光、更安全的轨道上,企业要的是合规经营,依法纳税,然后合法享受应得的政策红利。

企业该如何应对?—— 拥抱合规,吃透政策

面对返税政策的规范化和金税四期的监管环境,企业主们不必恐慌,关键在于转变思路,积极应对:

  1. 吃透“真优惠”,打好基本功:

    • 深入研究国家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增值税留抵退税、特定区域税收优惠等,这些都是国家给的“真金白银”大礼包,稳定性高,覆盖面广,财务负责人要成为政策专家。
    • 案例: 王总的科技公司,财务团队持续关注政策,成功申请为高新技术企业,不仅享受15%所得税率,研发加计扣除每年还额外省税数十万,比到处找地方谈返税更靠谱。
  2. 关注地方“真扶持”,动态跟踪不松懈:

    • 紧盯目标投资地或经营地的官方政策发布平台。 省市政府、财政、发改、工信、科技、商务等部门官网是权威信息来源,关注其发布的正式的、成文的产业发展规划、招商引资办法、财政扶持/奖励政策。
    • 主动对接招商/经信部门。 了解当地重点支持产业方向和相关配套政策(包括财政支持)。要求提供书面政策文件。
    • 评估政策的合法性与可持续性。 看政策是否经合法程序制定(如人大审议、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是否纳入财政预算,是否有明确的有效期和执行标准,警惕只有口头承诺没有红头文件,或者文件表述模糊不清的“政策”。
  3. 合规经营是基石,远离“灰色”诱惑:

    • 依法纳税是底线。 任何为“套取”返税而采取的虚开发票、虚增收入、人为转移税源等行为,在金税四期等监管手段下,风险极大,得不偿失。
    • 警惕“返税中介”陷阱。 对承诺能通过“特殊关系”或“运作”拿到超高比例返税的中介机构保持高度警惕,往往是骗局或违规操作的开始。
    • 合同条款要明晰。 如地方政府在招商协议中有涉及财政扶持的条款,务必清晰、具体、可执行,明确金额(或计算方式)、兑现条件、支付时间、违约责任等,并确保其与公开发布的政策精神一致。
  4. 专业财税顾问不可少:

    复杂的财税政策和地方规定,聘请专业的财税顾问或律师进行把关至关重要,他们能帮助你准确理解政策内涵,评估适用性和风险,在谈判和签订协议时提供专业意见,确保企业合法权益。

“返税政策会取消吗?”这个问题的核心,不在于“返税”这个形式本身会完全消失,而在于它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蜕变,过去那种无序、不规范、不可持续的“野蛮生长”模式必然走向终结,取而代之的,是建立在法治、规范、透明、精准基础上的地方财政扶持体系,与国家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共同构成支持企业发展的健康生态。

对于企业而言,与其焦虑传言,不如脚踏实地:拥抱合规经营,深挖国家普惠性政策红利,动态跟踪并合法合规争取地方优质扶持资源。 金税四期等监管强化,扫除的是“劣币”,保护的是守法经营、诚信纳税的“良币”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未来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是创新能力的竞争,是合规成本的竞争,当企业把根基扎在“合规”与“真实价值创造”的土壤里,无论政策如何变迁,都能获得阳光雨露的滋养,行稳致远。

朋友李总听完我的分析,焦虑明显缓解了:“明白了!看来不是返税没了,是那些不靠谱的玩法到头了,我这就让财务好好研究下高新企业政策和市里刚发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这才是正道!” 这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清醒认知。

返税政策会取消吗?企业主别慌,真相在这里! 返税政策会取消吗 第2张
微信号:15137101602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智小账专业税筹团队,专注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