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返还会计处理分录保姆级教程(手把手教你做账)

企业喜提“退税红包”?手把手教你企业所得税返还的会计处理分录!**

每次收到税务局通知企业有退税到账,财务小伙伴心里是不是既开心又有点犯嘀咕?这退回来的企业所得税,在账本上到底该怎么记录呢?分录借贷方怎么摆?会不会影响利润?别急,这份超详细的会计处理指南,帮你把“退税红包”安排得明明白白!

核心原则要记牢:为啥退,决定怎么记!

企业所得税不是随便退的,退税原因不同,会计处理方式就不同,搞清楚“为什么退”是写对分录的第一步!最常见的有三种情况:

  1. 汇算清缴多缴退税(最常见!):每年5月31日前做完上一年度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发现之前预缴的税款交多了,税务局就会把多交的钱退给你。
  2. 享受即征即退/先征后退等税收优惠:比如软件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等,符合国家政策,税务局会按政策把你实际缴纳的部分或全部税款退回来。
  3. 政策性减免退税/误收退税等:比如国家新出台了针对特定行业或区域的减免税政策,追溯执行导致需要退税;或者税务局发现收错了你的税,需要退还。

汇算清缴多缴退税(最普遍!)

  • 企业所得税返还会计处理分录保姆级教程(手把手教你做账) 企业所得税返还会计处理分录怎么写的呢 第1张

    原因: 上年度预缴税款 > 年度汇算清缴最终应缴税款。

  • 核心分录逻辑: 冲减你之前记录的“所得税费用”!因为当初你多计提了费用,现在钱回来了,得把多记的费用“还”回去。

  • 具体分录步骤:

    1. 收到税务局《税收收入退还书》等退税凭证(确认能退):

      •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应收退税款(税务局) (金额:应退税额)
      •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金额:应退税额)
      • 解读: 钱还没到账,但税务局已经承诺要退了,相当于你有一笔应收款(税务局欠你的钱),你之前挂在账上的“应交税费”负债减少了(因为多交了,现在要退回来,负债自然变小了)。
    2. 实际收到退税款(钱到账啦!):

      • 借:银行存款 (金额:实际到账的退税额)
      •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应收退税款(税务局) (金额:实际到账的退税额)
      • 解读: 真金白银到账了!银行的钱增加了,同时冲销之前确认的应收税务局的钱,这一步不影响损益(利润表)。

    举个栗子 🌰: 甲公司2025年度汇算清缴后,发现多预缴了企业所得税50,000元,税务局审核通过,于2025年6月10日开具了《税收收入退还书》,6月15日,50,000元退税款到账。

    • 2025年6月10日(确认退税):
      •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退税款(税务局) 50,000
      •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50,000
    • 2025年6月15日(收到钱):
      • 借:银行存款 50,000
      •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退税款(税务局) 50,000

    关键点: 这种退税本质上是对上年度多计提的所得税费用的冲回,虽然分录里没直接动“所得税费用”科目,但它通过减少“应交税费”实现了对上年度损益(最终影响未分配利润)的修正,不影响本年的利润表!

享受即征即退/先征后退等税收优惠退税

  • 原因: 这是国家给你的“真金白银”的补贴红包!因为你符合特定产业或项目的优惠政策(如软件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资源综合利用退税等),虽然退的是企业所得税(注意区分增值税退税),但性质上属于政府补助。

  • 核心分录逻辑: 这笔钱不是冲费用,而是额外的收益!要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来处理。

  • 具体分录:

    • 实际收到退税款时:
      • 借:银行存款 (金额:实际收到的退税款)
      • 贷:其他收益——所得税退税/政府补助 (金额:实际收到的退税款)
      • 解读: 钱到账了,银行增加,这笔钱确认为当期的收益,计入“其他收益”科目(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可计入“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这会增加企业当期的利润!

    举个栗子 🌰: 乙公司是一家符合条件的软件企业,根据政策,2025年第一季度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有30,000元符合即征即退条件,4月20日,收到税务局退回的30,000元。

    • 2025年4月20日(收到退税):
      • 借:银行存款 30,000
      • 贷:其他收益——所得税退税(软件企业即征即退) 30,000
      • (小企业准则:贷: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 30,000)

    关键点:

    • 这类退税是政府给予的补助性质的收益,不是对过去多交税的调整。
    •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利润表),增加企业利润。
    • 务必在摘要或设置明细科目时写清楚退税的具体政策依据(如“软件企业即征即退”、“资源综合利用退税”),方便后续管理和税务检查。

政策性减免退税/误收退税等

  • 原因: 国家政策调整(如新出台的减免政策追溯执行),或者税务局发现之前算错了、收多了你的税。

  • 核心分录逻辑: 需要看这个退税是针对哪一年的税款!

  • 具体分录:

    • 如果退的是本年度(2025年)多缴或误收的税款:
      • 处理方式同情况一(汇算清缴多缴退税),冲减本年的“所得税费用”或调整本年的“应交税费”,收到时:
        • 借:银行存款
        •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或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取决于前期如何计提)
    • 如果退的是以前年度(如2025年或更早)多缴或误收的税款:
      • 非常重要! 不能直接冲减本年的费用,因为会影响本年利润的真实性,需要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来修正历史数据。
      • 收到退税款时:
        • 借:银行存款 (金额:实际收到的退税款)
        •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金额:退税款) // 先把应交税费负债减少
      • 调整以前年度损益:
        •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金额:退税款) // 把减少的负债转走
        •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金额:退税款) // 核心:修正以前年度的损益
      • 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余额:
        •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金额:退税款)
        •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金额:退税款)
        • 解读: 钱到了,把减少的应交税费负债,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个桥梁,最终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里。这相当于直接增加了企业可分配的累积利润(净资产),但不会体现在本年的利润表上! 它修正了以前年度的留存收益。

    举个栗子 🌰(退以前年度税): 丙公司2025年7月收到税务局通知,因国家2025年底新出台的一项针对其行业的普惠性减免政策追溯执行,需退还丙公司2025年度多缴的企业所得税80,000元,8月5日,款项到账。

    • 2025年8月5日(收到退税):
      • 借:银行存款 80,000
      •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80,000 // 先减少负债
    • 同时调整以前年度损益:
      •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80,000 // 把负债转平
      •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80,000 // 核心调整科目
    • 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80,000
      •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80,000 // 最终增加未分配利润

    关键点: 区分退税所属年度极其重要!退以前年度的税,必须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最终影响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避免扭曲当期利润。

重要补充与常见踩坑点(财务人必看!)

  1.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余额方向: 多缴退税处理后,这个科目可能出现借方余额,这是正常的!它表示企业预缴的所得税超过了应缴数,税务局欠你的钱(也就是资产),千万不要强行把它调到贷方去!
  2. 增值税附加税费(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的联动调整:
    • 如果你退的是企业所得税,这笔退税本身不涉及增值税附加税费的调整,因为附加税费是以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为计税依据的,企业所得税不是它们的计税基础。
    • 如果导致你多缴企业所得税的原因,同时也导致你之前多缴了增值税或消费税(比如收入确认错误、成本多计等),那么你在更正增值税/消费税的同时,其对应的多缴附加税费需要申请退还,这时,退还附加税费的分录应冲减当初计提的“税金及附加”科目。
    • 简单记:所得税退税本身不调附加税;但如果是增值税/消费税错了连带所得税错,附加税跟着增值税/消费税调。
  3. 时间差问题: 从申请退税到实际到账可能有时间差(尤其是跨年或金额较大时),务必在收到税务局正式的退税审批文件(如《税务事项通知书》、《税收收入退还书》)时,做确认应收的分录(情况一、三中步骤1),不要等到钱到账才做账,要体现权责发生制。
  4. 摘要写清楚!明细科目用起来! 分录摘要务必清晰注明退税原因、所属期间、退税文号等关键信息。“收到2025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多缴退税,退税审批号XXXXX”,对于即征即退等,在“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下设置明细科目(如“其他收益-软件企业所得税即征即退”),这对于后续查账、应对税务检查、内部管理分析都至关重要!
  5. 小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处理: 小企业会计准则没有“其他收益”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 对于汇算清缴多缴退税、本年度误收退税,处理同情况一。
    • 对于即征即退等政府补助性质的退税,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 对于退以前年度的税款,直接计入发现当期的“营业外收入”,虽然理论上不够精确(影响了当期利润),但准则简化处理允许这样做。(注:这点有争议,更严谨的做法可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精神,但小企业准则本身未明确要求必须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实务中简化处理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较为常见)
  6. 永久性差异 vs 暂时性差异: 汇算清缴多缴退税,通常是由于暂时性差异(如资产折旧年限税会不同)在年度内的预缴未充分调整造成的,而即征即退等优惠,则更多是永久性差异(税法直接允许少交/退回),理解这点有助于从更高层面把握业务实质。

分录怎么写?关键看三点!

  1. 问原因: 为什么退税?(多缴?优惠?政策?误收?)
  2. 看时间: 退的是哪一年的税?(本年?以前年度?)
  3. 定性质: 是冲费用?还是政府补助收益?
  • 汇算清缴多缴 / 本年误收: 冲“应交税费”,本质调费用(不影响本期利润表)。
  • 即征即退等优惠: 进“其他收益”(或小企业“营业外收入”),增加本期利润。
  • 退以前年度税(非优惠性质): 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最终调增未分配利润(不影响本期利润表,调资产负债表),小企业可简化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企业所得税退税就像一份来自税务局的“惊喜礼包”,处理得当才能把这笔“意外之财”妥妥地纳入账中,下次收到退税通知,别慌!拿出这篇指南,对照原因、时间和性质,三步走稳,分录清晰又合规!你学会了吗?赶紧收藏起来,下次退税就用得上啦!

企业所得税返还会计处理分录保姆级教程(手把手教你做账) 企业所得税返还会计处理分录怎么写的呢 第2张
微信号:15137101602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智小账专业税筹团队,专注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