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返还,会计账本怎么记?资深财税师手把手教你写分录!
企业所得税“退钱”啦!3种情况会计分录详解,会计小白也能秒懂**
想象一下:你单位财务小张,吭哧吭哧交完一大笔企业所得税,过了几个月,税务局突然通知:“你们多交了/符合政策,退你一笔钱!”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但小张却对着电脑发愁了:“这钱是退回来了,可我这账本该怎么记啊?记收入?冲费用?还是…?”
别慌!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把企业所得税返还的会计处理讲清楚,保证你像看故事一样轻松掌握!核心就一句话:“退钱原因不同,记账方法大不同!” 咱们分三种最常见的情况,一个一个来破案:
🧾 汇算清缴“多交了”,税务局退钱!
场景还原: 2025年公司预缴了100万企业所得税,2025年5月做完2025年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一算发现,嘿,实际应该只交90万!税务局很痛快,把多交的10万退回来了(或者同意抵减以后要交的税)。
核心思路: 这钱本来就是你的,之前交多了,现在只是“物归原主”,它不是收入!会计处理的核心是:冲减你当初多记的“所得税费用”,就像发现记错账了要改正一样。

会计分录怎么写?
-
收到退税款时(钱到账了):
借:银行存款 100,000元
👉 (钱实实在在进账了)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100,000元
👉 (之前挂在账上“欠”国家的税,现在国家说不用“欠”这么多了,冲掉它)
-
调整“所得税费用”(关键一步!反映真实成本):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100,000元
👉 (继续把“应交税费”这个科目余额冲平)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000元
👉 (冲减去年多记的所得税费用!注意这里是“以前年度”)
-
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影响未分配利润):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000元
👉 (把这个过渡科目余额清掉)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0,000元
👉 (相当于去年的利润增加了10万!因为去年多交了税,成本算高了)
📌 通俗解释: 这就好比单位发工资,不小心多扣了你1000块个税,下个月发现错了,把这1000块退给你,这钱本来就是你应得的,不是额外收入,会计上就是把之前多扣你的税(多记的费用)冲回来,最终体现为你的“家底”(未分配利润)变厚了。
📣 重要提醒: 如果这钱税务局同意你留着抵减以后要交的税,不用实际退钱,那就在“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科目挂个借方余额(表示税务局“欠”你的税),等以后实际抵减时再做分录冲销即可。
🧾 享受“即征即退”政策,税务局退钱!
场景还原: 公司是搞软件开发的,国家有福利: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可以“即征即退”,这个月你按13%正常交了10万增值税,月底税务局就把超过3%部分的9.23万(计算过程略)退给你了,同样,企业所得税也有类似的政策(比如一些特定区域或行业的优惠)。
核心思路: 这种退税是国家真金白银的补贴!它不是冲成本,而是实实在在的政府补助收入!会计处理的核心是:把它确认为“其他收益”(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营业外收入”(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分录怎么写?(以收到企业所得税即征即退款为例)
借:银行存款 XXX元
👉 (退税款到账)贷:其他收益 / 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所得税退税) XXX元
👉 (重点!计入当期损益,增加利润!)
📌 通俗解释: 这就像政府为了鼓励你好好干(比如研发软件、保护环境、支援西部),直接给你发奖金!这笔钱是额外的收益,跟你日常经营的成本费用没关系,会计上就把它当作一笔“外快”记入收入。
📣 重要提醒: 如果这个即征即退政策是针对增值税的,但规定退还的增值税款专项用于软件产品研发和扩大再生产,那么这笔钱通常不计入当期损益(不作为收入),而是:
借:银行存款 XXX元
贷:递延收益 XXX元
等实际用于研发或购建资产时,再按资产折旧/摊销进度或费用发生情况,分期转入“其他收益”。(这个相对复杂,遇到具体政策要细看规定)。
🧾 地方政府“给奖励”,变相税收返还!
场景还原: 公司今年纳税大户,给地方财政做了大贡献,地方政府一高兴,出台个奖励办法:企业交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比如40%),按一定比例(比如50%)返还给企业作为“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你公司符合条件,收到一笔这样的“奖励”。
核心思路: 这笔钱本质上是政府给予的、与日常经营活动相关的奖励或扶持,它不是冲成本,也不完全等同于即征即退的专项补贴,会计处理的核心是:通常也把它确认为“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即和情况二类似)。
会计分录怎么写?
借:银行存款 XXX元
👉 (奖励金到账)贷:其他收益 / 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财政奖励) XXX元
👉 (计入当期损益,增加利润!)
📌 通俗解释: 这就像地方政府给你公司发了个“纳税标兵”的大红花,还附带一笔奖金!这笔钱是对你整体经营贡献的奖励,会计上同样当作一笔“外快”收入处理。
📣 重要提醒: 这类返还的税务处理要特别注意!虽然会计上计入了收益,但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这笔返还的款项很可能需要并入企业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再次缴纳企业所得税! 千万别以为拿到手的钱就是纯利润了!具体要看地方政策文件和相关税法解释,务必咨询专业税务顾问。
🧠 & 防坑指南(划重点!)
- 问清原因,对号入座! 拿到退税文件或通知,第一件事就是弄清楚:这钱是因为多缴退回?还是因为享受即征即退政策?还是地方给的财政奖励?原因不同,分录天差地别!千万别想当然。
- 多缴退回: 核心是 “冲费用,调利润”,分录路径:银行存款 -> 冲应交税费 -> 冲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增加未分配利润。不是收入!
- 即征即退/财政奖励: 核心是 “计收入,增利润”,分录简单:银行存款 -> 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但增值税即征即退有专款专用要求的,要走“递延收益”。
- 税务处理别忽视! 尤其是即征即退和财政奖励性质的返还,会计上算作收入了,很可能在税法上也要算作应税收入!小心“重复交税”的坑!务必结合政策文件和税务规定判断。
-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别乱用: 只有确属以前年度多缴退税的情况才用这个科目,本年度发生的退税(比如季度预缴多缴,年度内退回)或者即征即退/财政奖励,都不能用这个科目!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即可。
- 文件是王道: 所有操作,特别是即征即退和财政返还,必须依据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正式政策文件进行判断和账务处理,没有文件支撑的“返还”,性质可能存疑,处理更要谨慎。
- 软件/系统设置: 在财务软件里,把“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科目设置好辅助核算(如“可抵减税额”或“多缴退税”),清晰区分余额性质。“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递延收益”也要设置好明细科目(如“所得税退税”、“增值税退税”、“财政奖励”),方便查询统计。
- 凭证附件要齐全: 做账时,必须把税务局盖章的《税收收入退还书》回单、银行进账单、相关的退税政策文件或批复等作为原始凭证附后,这是证明业务真实性和合规性的关键依据!
💎 最后叮嘱: 企业所得税返还,看似天上掉馅饼,会计处理不好,可能变成账务处理的“坑”!牢记“原因定分录”的铁律,分清楚是“物归原主”还是“政府发钱”,账目自然就清晰了,遇到拿不准的,特别是金额较大或者政策复杂的,千万别硬扛,及时咨询专业的会计师或税务师,花点小钱,规避大风险,这账啊,才能做得又准又稳!
希望这篇指南能像一盏小灯,照亮你处理企业所得税返还的会计之路,让“退钱”的喜悦,不再伴随着账本上的迷茫!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