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返还会计处理全攻略,从入账到风险防范
老板!会计!税务局退的企业所得税到账了,这笔钱该怎么入账?会不会有坑?
企业所得税返还这事儿,说大不大,但处理不好,轻则账目混乱,重则引来税务稽查!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把企业所得税返还的会计处理讲得明明白白,让你避开那些常见的“雷区”。
先搞清:什么是企业所得税返还?
说白了,就是你企业之前交给税务局的企业所得税,税务局因为某些原因,又退了一部分钱给你,常见的有三种情况:
- 多缴退税(最常见): 最常见的情况!比如年度汇算清缴时,发现去年预缴的税交多了,或者季度预缴时没算准,多交了,税务局核实后退给你。
- 政策性退税(即征即退/先征后退): 国家为了鼓励某些行业或行为(比如搞研发、招用特定人群、在某些特定区域经营),出台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企业,税务局会把已缴纳的部分或全部所得税退回来。
- 代扣代缴手续费返还: 企业帮税务局代扣代缴了个人所得税或其他税款,税务局会按比例返还一点“辛苦费”给你。
会计怎么处理?分情况“对症下药”!

情况1:多缴退税(年度汇算清缴/季度预缴多缴)
- 核心原则: 这钱本来就是你的!当初交税时,你记的是“所得税费用”,现在退回来,相当于冲减多交那期的费用,让利润更准确。
- 会计处理:
- 收到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XXX元 贷:应交税费 - 应交企业所得税 XXX元 (如果退的是本年度多缴的) 贷:所得税费用 XXX元 (如果退的是本年度多缴的,且发生在汇算清缴完成前)
- 如果退的是本年度多缴的税款(比如季度预缴多缴了,年内就退回来了),直接冲减本期的“所得税费用”,相当于少花了这笔钱。
- 重要!跨年度退税怎么办?
- 如果退的是以前年度多缴的税款(最常见的就是上年度汇算清缴后退税),就不能直接冲减今年的“所得税费用”了,因为那是去年的成本费用,得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个科目。
借:银行存款 XXX元 贷:应交税费 - 应交企业所得税 XXX元 (红字或借方负数冲减多提的应交税金) 借:应交税费 - 应交企业所得税 XXX元 (红字或借方负数)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XXX元
- 最终影响: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个科目最终会结转到“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里,相当于增加了以前年度的利润(或者减少了亏损),进而增加了企业账上的未分配利润。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XXX元 贷: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XXX元
- 举个栗子: 2025年汇算清缴,发现2025年多交了所得税10万元,2025年5月收到退税款。
- 2025年收到钱:
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应交税费 - 应交企业所得税 -100,000
(红字冲回多提数) - 调整应交税费:
借:应交税费 - 应交企业所得税 -100,000
(红字)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000
- 结转调整: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000
贷: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100,000
- 结果: 2025年少算了10万利润(多算了10万费用),现在在2025年通过调整,把这10万利润加回到未分配利润里了。不影响2025年当期利润表!
- 2025年收到钱:
- 如果退的是以前年度多缴的税款(最常见的就是上年度汇算清缴后退税),就不能直接冲减今年的“所得税费用”了,因为那是去年的成本费用,得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个科目。
- 收到退税款时:
情况2:政策性退税(即征即退/先征后退)
- 核心原则: 这是国家给你的额外奖励或补贴!它跟你正常经营产生的利润成本关系不大,是“天上掉馅饼”(符合政策才掉的)。不能冲减所得税费用。
- 会计处理:
- 小企业会计准则: 简单粗暴,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
借:银行存款 XXX元 贷:营业外收入 - 政府补助(所得税退税) XXX元
- 企业会计准则:
- 通常计入“其他收益”科目(这是专门用来核算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但又不是主营业务的政府补助)。
借:银行存款 XXX元 贷:其他收益 - 政府补助(所得税退税) XXX元
- 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明确与日常活动无关,才计入“营业外收入”。
- 通常计入“其他收益”科目(这是专门用来核算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但又不是主营业务的政府补助)。
- 小企业会计准则: 简单粗暴,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
- 举个栗子: 某软件企业符合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同时也享受了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优惠到期后的某项延续退税优惠,收到退税款50万元(企业会计准则)。
借:银行存款 500,000 贷:其他收益 - 政府补助(所得税退税) 500,000
- 结果: 这50万直接增加了企业当期的利润总额(体现在利润表的“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里)。
情况3:代扣代缴手续费返还
- 核心原则: 税务局看你代扣代缴辛苦,给点“跑腿费”,这钱不是税本身的返还,而是服务性质的收入。重点来了:这笔返还收入,企业需要交增值税!
- 会计处理:
- 确认返还收入:
借:银行存款 XXX元 贷:其他收益 / 营业外收入 (小企业) XXX元
(企业会计准则建议用“其他收益”,更准确反映性质)
- 计提增值税(非常重要!): 这笔手续费返还属于“经纪代理服务”收入,一般纳税人适用6%税率(小规模3%或1%)。
借:其他收益 / 营业外收入 XXX元 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XXX元
- 如果返还的钱用于奖励办税人员:
借:管理费用 - 工资薪金 / 应付职工薪酬 XXX元 贷:银行存款 XXX元
这部分支出可以作为企业正常的工资薪金支出在税前扣除。
- 确认返还收入:
- 举个栗子(一般纳税人): 收到税务局返还的个税代扣代缴手续费10,600元,其中6,000元用于奖励财务部小王。
- 收到钱:
借:银行存款 10,600
贷:其他收益 10,000
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00
(10,600 / 1.06 * 6% = 600) - 发奖励:
借:管理费用 - 工资薪金 6,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6,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 6,000
贷:银行存款 6,000
- 收到钱:
踩坑预警!会计处理常见错误大盘点
- “一锅烩” - 不分类型统统冲费用: 这是最大最深的坑!把政策性退税和手续费返还也去冲减“所得税费用”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结果就是:
- 当期利润表失真(本该增加的收入没体现)。
- 企业所得税计算错误(少计了应税收入)。
- 税务局一查一个准! 轻则补税罚款,重则影响纳税信用等级。
- “忘了它” - 手续费返还漏缴增值税: 觉得这是税务局给的“辛苦钱”就不用交税?大错特错!这部分收入属于增值税应税范围,不申报缴纳就是偷税漏税。
- “科目乱炖” - 乱用会计科目: 把各种返还都塞进“营业外收入”,或者该用“其他收益”的用了“营业外收入”,该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用了当期“所得税费用”,导致财务报表信息不准确,老板看不懂,审计有疑问。
- “时间错乱” - 跨期处理不当: 明明是退去年的税,却直接冲减了今年的费用,或者今年收到的退税款,没有及时入账调整,拖延到明年,影响各期财务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 “政策盲” - 忽略适用条件: 收到退税就入账,不深究是哪种类型、依据什么政策,万一这笔退税后续被认定不符合条件要追回,那麻烦就大了。
实战要点总结 & 风险防范
- 收到退款先“验明正身”: 仔细看银行回单、税务局出具的《税收收入退还书》或相关文件,明确退款的性质(多缴?政策性?手续费?)。
- “对号入座”选科目:
- 多缴退税 -> 冲当期费用或调以前年度损益
- 政策性退税 -> 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
- 手续费返还 -> 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 计提增值税!
- 跨年退税务必谨慎: 涉及以前年度的,必须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不能影响当期损益。
- 手续费返还=收入+税负: 收到手续费返还,第一反应要交增值税了!”,及时、准确计提并申报。
- 备查!备查!备查! 保留所有相关文件:退税审批文件、银行凭证、政策依据等,这是应对未来可能的税务检查或审计的最有力证据。
- 关注政策时效性: 特别是政策性退税,优惠政策的有效期、适用条件可能变化,持续关注财税部门的最新通知。
- 拿不准,问专家: 遇到复杂情况(比如混合型退税、金额巨大、政策理解有歧义),别硬扛,及时咨询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花点咨询费,规避大风险,值!
结尾点睛:
企业所得税返还,看似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但会计处理这块“饼”怎么“吃”,学问可不小,分不清类型、用错了科目、忘了交税,很可能把“馅饼”变成“陷阱”,记住核心口诀:“多缴冲费调以前,政策补贴进收益,手续费返要交税,科目清晰凭证全”,把这篇文章收藏好,下次退税到账时,对照着操作,保你账目清晰、税务无忧!
退税到账别慌张,分清类型再入账,多缴退税冲费用,政策补贴收益藏,手续费返是收入,增值税款莫遗忘,跨年调整需谨慎,规避风险账清爽。 把这套流程摸透了,你就是老板眼中最靠谱的“财税大管家”!

微信号:15137101602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智小账专业税筹团队,专注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