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多缴税了?一步步教你返还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分录写法
嗨,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企业财税中常见的问题:企业所得税返还了,会计分录该怎么写?别担心,我不是来给你上枯燥的会计课,而是用大白话,把这事儿掰开揉碎了讲清楚,想象一下,你公司去年多缴了税,税务局突然发来一笔退款,那感觉就像捡到宝一样!但记账可不能马虎,分录写错了,账本乱套不说,还可能惹来税务麻烦,我作为财税老手,今天就带你从头到尾过一遍,保证你听完后,自己动手也能搞定,咱们不讲大道理,只讲实用细节,还附上真实案例,让你轻松上手,准备好了吗?走起!
先来点基础铺垫,免得一头雾水,企业所得税,简单说就是企业赚了钱,得按国家规定缴税给税务局,你公司去年利润100万,税率25%,那就该缴25万的税,但现实往往不完美——有时企业估算多了税,或者政策变了,税务局可能退你一部分钱,这就叫“企业所得税返还”,它常见于两种情况:一是你多缴了税(比如预估利润太高),二是税务优惠退税款(比如疫情期间的减免),返还到手后,会计上得做个记录,这就是会计分录,分录呢,说白了就是记账的语言,分借方和贷方两栏,左边记钱怎么出去或资产增加,右边记钱怎么进来或负债减少,目的是让账本清清楚楚,未来查账或报税时一翻就懂。
好,铺垫完了,咱们直奔主题:怎么写这个返还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分录?核心原则是“钱来了,负债减了”,返还的本质是企业收回多缴的税,所以分录要反映银行存款增加(因为钱退到账上了),同时减少“应交税费”这个负债账户(因为你之前欠的税现在不用全付了),听起来简单吧?但细节决定成败,我分步骤拆解,保证你零失误。
第一步:确认返还金额和来源
在写分录前,你得先搞明白返还的钱是哪来的、具体多少,别急着下笔!打开税务局的退款通知或银行流水,核对清楚,通知上说“退还2025年多缴企业所得税10万元”,这就定了金额,查查为啥返还:是主动申请的多缴退税,还是被动收到的政策退税款?这会影响分录的辅助记录,我建议养成习惯:每次收到退款,先打印税务文件存档,再在会计系统里建个临时文件夹,放好凭证,这样,分录时有据可查,不会乱套。
第二步:选择正确的会计账户
这一步最容易出错!企业所得税返还分录,主要涉及两个账户:
- 银行存款:借方账户,代表钱进账了,分录时写在左边。
- 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贷方账户,代表你欠的税减少了,分录时写在右边。

为什么是这两个?因为返还的本质是“税务局还你钱”,所以银行存款增(借方),同时你之前计提的应交税费减(贷方),注意,别用错账户名!有些新手会误写成“其他应收款”或“营业外收入”,那就大错特错了——企业所得税返还不属于收入,而是负债调整,我见过案例:一家小公司会计把退税记成收入,结果年报时利润虚高,被税务局罚款,盯准“应交税费”这个科目,它在负债类里,分录时要确保余额准确反映欠税情况。
第三步:写分录的具体格式和示例
分录写起来很简单,就是一行字:借方某某账户金额,贷方某某账户金额,但关键是要完整、规范,通用格式是:
借:银行存款 [金额]
贷: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金额]
举个例子,假如税务局退了你5万元多缴税,分录这么写:
借:银行存款 50,000元
贷: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50,000元
看吧,一分钟搞定!但别小看这简单两行,背后有讲究:金额必须一致(借方贷方相等),单位用元(别写万或千),日期填退款到账日,加个摘要说明,收到2025年度企业所得税多缴退税”,这样未来查账时一目了然,实操中,我建议在会计软件里设置模板:一有退款,自动填入金额,省时又防错。
第四步:处理特殊情况——分场景细化
现实世界没这么理想,返还常伴其他幺蛾子,别慌,我列几个常见场景,帮你见招拆招:
-
返还带利息怎么办?
有时税务局不光退本金,还加利息(比如逾期退税的补偿),这时,分录得分两笔:本金按原样写,利息另记,退5万税加1千利息:
借:银行存款 51,000元
贷: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50,000元
贷:营业外收入——退税利息 1,000元
注意!利息算企业额外收入,记在“营业外收入”,别混到税费里,否则,审计时会被揪出来调整。 -
跨年度返还怎么处理?
假如2025年多缴的税,2025年才退回来,分录日期写2025年退款日,但得在账本备注“调整2025年应交税费”,为啥?因为税费负债是历史事件,不能乱改往年账,我处理过一家工厂案例:他们2025年多缴税,2025年退款,会计直接记2025年收入,结果年报出错,正确做法是:分录照写,同时在附注里说明“此笔为前期差错更正”,确保报表连贯。 -
部分返还或分期到账
不是所有退款都一次到齐!你申请退10万,但税务局先退5万,分录每次到账写一笔,金额对应部分,摘要注明“第一期退税”之类,别偷懒合记——万一后续有问题,查账会头大。
这些场景看似小细节,但实战中能省你无数麻烦,会计是精细活,一丁点马虎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多做练习:拿张纸,模拟不同数字写分录,直到形成肌肉记忆。
第五步:辅助工作和常见错误避坑
分录写完了?还没完!配套动作不能少,否则就是半吊子工程,及时更新总账和明细账:在“应交税费”科目下,核对余额是否归零或多出负数(负数表示你多缴了,等下期抵扣),关联税务申报:在下次报企业所得税时,把这笔返还金额填入申报表的相关栏位,避免重复缴税,存档凭证:把税务局通知、银行回单钉在一起,贴上分录标签,保存至少5年。
至于错误,我见过太多坑:
- 错账户:有人把“应交税费”写成“预提费用”,结果负债表失真。
- 金额不匹配:退税5万,分录写5千——这种低级错误常因匆忙发生。
- 忽略税务影响:返还后,企业所得税费用可能需重新计算,别忘调整利润表。
避坑秘诀?慢工出细活:每次写完分录,用会计软件自检功能跑一遍,或请同事交叉核对,养成这习惯,错误率降90%。
实际案例分享:小餐馆的退税历险记
理论讲再多,不如看实战,去年,我帮一家街边餐馆处理了这事:老板老王粗心,2025年预估利润太高,多缴了3万税,年底税务局审计后退还,老王乐坏了,但会计新手小李分录写错——贷方记成“营业收入”,导致当月利润虚增,结果呢?季度报税时多缴了增值税,还被约谈,我介入后,教小李重写分录:
借:银行存款 30,000元
贷: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30,000元
更正前期报表,补交材料,这事儿后,老王学乖了:现在每笔退款都先找我过目,你看,小错误可能酿大祸,但正确分录就是护身符!
返还企业所得税的分录不复杂,核心就是“借银行存款,贷应交税费”,但细节上,你得步步为营:确认金额、选对账户、规范书写、处理异常、配套完善,会计不是魔术,而是逻辑游戏——每一步都有理有据,账本就稳如泰山,如果你公司正面临退税,不妨按我这套来:先理清文件,再动笔写分录,最后交叉检查,万一拿不准,别硬撑!咨询专业财税顾问,省心省力,财税世界千变万化,但掌握了基础,你就是账本的主人,加油吧,下次退税时,自信地写下那两行字——你的企业财务健康,从这一刻开始!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