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费返还到账别慌!老会计手把手教你做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看到银行账户里突然多了一笔“税费返还”,是不是又惊又喜?别急着开心,这笔钱该怎么入账,学问可大着呢!尤其是企业所得税的返还,分录做错了,轻则账目混乱,重则影响税务稽查,甚至可能让企业多缴冤枉税!我就用最直白的大白话,把企业所得税税费返还的会计分录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你听,保证你看完就能上手操作!
税费返还是啥?常见的有哪几种?
简单说,税费返还就是税务局把你之前多交的、或者符合政策该退给你的税款,打回你公司账户里。 这钱可不是白捡的,账上得清清楚楚记明白,常见的主要有三大类:
- 多缴退税: 最常见!比如季度预缴时算多了,年度汇算清缴后发现全年实际该交的税比预缴的少,多出来的部分就能退回来。
- 优惠退税: 国家为了鼓励某些行业或行为(比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特定区域投资等),直接按政策规定把一部分税款退给你。
- 即征即退/先征后退: 针对特定行业(比如资源综合利用、软件企业等),税务局先按正常税率收税,然后根据政策规定,很快或者稍后把该退的部分退回来。
企业所得税返还会计分录,核心步骤拆解!
收到退税款,别慌,跟着下面这四步走,账目绝对清晰又合规:

第一步:确认退税款性质与金额
- 打开电子税务局或查看税务局盖章的《税收收入退还书》(电子或纸质),看清楚退的是什么税?必须是“企业所得税”! 核对退款金额是否一致,银行回单上也会注明款项性质。
第二步:核心会计分录登场!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分录的核心逻辑是:冲减你当初交税时记录的费用!
当初你交企业所得税时,做的分录通常是:
借:所得税费用 (属于损益类科目,增加表示费用增加)
贷:应交税费 - 应交企业所得税 (属于负债类科目,增加表示欠税增加)
现在税款退回来了,相当于之前确认的那笔“所得税费用”多计了,所以要把它冲回来(减少费用)!银行存款增加了。
标准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实际收到的钱,资产增加)
贷:所得税费用 (冲减之前的费用,费用减少,相当于利润增加)
第三步:处理“所得税费用”科目余额(年末汇算清缴后特别重要!)
-
如果退税款发生在当年内(比如季度预缴多退少补): 上面那个分录
贷:所得税费用
会直接减少当期的所得税费用,从而增加当期的利润总额(体现在利润表上),这一步做完,基本就结束了,所得税费用科目余额会自然反映在当期损益中。 -
如果退税款发生在年度汇算清缴之后(通常是针对上一年的多缴退税): 问题来了!上一年的账已经结账了,利润表(损益表)已经关账报出了,上年的“所得税费用”科目余额在年末已经通过
借:本年利润 / 贷:所得税费用
结转到“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里去了,这个时候再直接贷:所得税费用
就不合适了,因为这个科目属于当期损益,不能直接调整以前年度。 怎么办? 需要用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个特殊科目! 它专门用来核算本年度发生的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修正后的分录:
借:银行存款 (实际收到的钱)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调整增加以前年度的利润)
紧接着,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把余额清零)
贷: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最终增加未分配利润)
- 为什么这样处理? 因为这笔退税实质上是增加了以前年度的净利润,直接调整“未分配利润”的期初数(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里体现),而不是影响当期的损益。
第四步:核对与归档
- 做完分录,检查银行存款日记账、明细账是否准确登记。
- 将税务局开具的《税收收入退还书》、银行回单等相关凭证妥善粘贴在记账凭证后面,作为原始依据,这是税务检查的重点!
三种常见情形案例演示,一看就懂!
案例1:季度预缴多交了,当年内退回
- 背景: 金鑫服装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20万元,第二季度初进行预缴申报时,发现第一季度多预缴了5万元,税务局很快将5万元退回到公司账户。
- 性质: 多缴退税,发生在当年内。
- 分录:
借:银行存款 50,000.00
贷:所得税费用 50,000.00
- 效果: 这笔退款直接冲减了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的所得税费用,增加了第二季度的利润(体现在Q2的利润表上)。
案例2:年度汇算清缴后退回多缴税款
- 背景: 智创科技公司2025年度预缴企业所得税共计120万元,2025年5月完成2025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经税务局审核确认,全年实际应纳所得税额为100万元,多缴的20万元于2025年6月退回到账。
- 性质: 多缴退税,发生在汇算清缴后(调整上年度)。
- 分录:
(1) 收到退税:
借:银行存款 200,0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000.00
(2) 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000.00
贷: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200,000.00
- 效果: 这笔退款增加了2025年度的最终净利润(体现在2025年度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未分配利润”的期初调整项里,最终增加了2025年期初的未分配利润余额),它不影响2025年当期的利润表。
案例3:享受软件企业即征即退优惠
- 背景: 迅达软件公司是国家重点软件企业,享受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部分即征即退政策(这里仅讨论企业所得税优惠相关的退税,增值税部分处理不同),其符合条件的企业所得税享受“两免三减半”优惠,2025年7月,公司收到税务局退还的因享受企业所得税“三减半”优惠而多缴的税款30万元。
- 性质: 优惠退税(属于政策直接减免性质的返还)。
- 分录: (处理方式同案例2,因为是优惠减免,本质也是调整以前年度的计税结果)
(1) 收到退税:
借:银行存款 300,0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00,000.00
(2) 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00,000.00
贷: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300,000.00
- 关键点: 即使是因为享受优惠而退回的税款,只要该优惠影响的是以前年度的应纳税额,在收到退税的年度,同样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处理,最终增加“未分配利润”。它不属于当期的政府补助!
做账雷区!这些坑千万别踩!
- 混淆“所得税费用”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这是最高发的错误!当年内的退税冲“所得税费用”;汇算清缴后/涉及以前年度的退税,必须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分不清时间点,账就乱了套,利润表会失真。
- 错记成“营业外收入”或“其他收益”: 千万!千万!不要觉得退税是“白得”的收入就记到“营业外收入”或“其他收益”!企业所得税退税的本质是冲减你原来多计的费用或者调整以前年度的损益,它不是一项新的收入!记错科目,会虚增当期利润,可能导致多缴所得税!
- 遗漏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用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后,必须在当期将其余额结转到“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科目,这个科目期末是没有余额的!不结转,报表就不平,而且无法正确反映对未分配利润的影响。
- 凭证附件不全或不清: 做账必须要有理有据!《税收收入退还书》(或电子缴款凭证)、银行回单,这两样东西是证明退税真实性和性质的铁证!一定要附在记账凭证后面,并且清晰标注退税所属期、税种、金额,没有凭证,税务检查时说不清,麻烦就大了。
- 忽略对报表的影响: 尤其涉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时,要清楚这笔分录不影响当期利润表,但会影响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未分配利润),以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上年年末余额”的调整项,编制报表时要特别注意勾稽关系。
总结与友情提醒
企业所得税的税费返还,账务处理的核心就两点:
- 时间点决定科目: 当年内退? 直接
贷:所得税费用
。 跨年/汇算后退? 必须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并最终转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 - 性质不是收入: 它是对已确认费用的冲回或对以前年度损益的调整,绝不该记入“营业外收入”、“其他收益”等收入类科目。
作为企业的财务人员,特别是负责税务和总账的会计,务必吃透这个分录逻辑,一笔看似简单的退税,分录做错了,轻则导致月度、季度报表数据不准确,给管理层决策带来误导;重则在年度审计或税务稽查时被查出问题,面临补税、滞纳金甚至罚款的风险,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下次当企业账户叮咚一声提示税费返还到账时,希望你能淡定地翻开财务软件,准确地敲下那几行关键的分录,心里默念:这流程,咱门儿清!做好账,管好钱,这才是真正的财税基本功。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