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返还账务处理分录,手把手教你做对每一步!
直接减免型退税(最常见)
核心分录: 收到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 所得税费用 (当期退税) /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以前年度退税)
详细拆解与操作指南:
-
精准判断退税归属期:
- 当期退税 (如季度预缴多缴): 最常见!比如你第三季度预缴了100万所得税,年底汇算清缴算下来全年实际只需交80万,那么多缴的20万就是当期的退税,这20万直接冲减当期的“所得税费用”,为什么?因为这多交的税本来就不该是你当期的成本,现在国家还给你了,自然要减少当期的费用,让利润更真实。
- 以前年度退税: 比如你在2025年汇算清缴2025年的税,发现2025年多交了10万,这10万是退回给2025年的,会计上,不能直接改去年的账了(报表都报出去了),那就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个科目来归位,这个科目专门用来处理这种跨年度的损益差错或政策变动影响。
-
收到钱,记账务:
- 银行账户里实实在在多了一笔钱,“银行存款”增加记借方,天经地义。
- 根据第1步的判断:
- 冲当期费用:贷记“所得税费用”,这就好比,你发现这个月工资多扣了200块社保,下个月HR补给你了,你肯定觉得这个月被多扣的钱回来了,相当于这个月社保费用变少了。
- 属于以前年度的: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相当于把去年多算的“所得税费用”给纠正回来,但这个影响最终会体现在今年的“未分配利润”里(因为去年的利润已经结转了)。
-
以前年度退税的后续影响:
- 做完上面那笔分录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个科目贷方有余额(代表增加了利润),期末需要把这个余额结转到留存收益:
借: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 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如果涉及盈余公积调整,需按公司法规定处理)
- 必须调整本年度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因为这笔钱本质是去年就该有的,去年报表上的“应交税费”多记了,“未分配利润”少记了,现在要在今年报表的年初数里把这个差错调过来,让报表有连续性。
- 税务申报要注意: 这笔退税本身不计入你本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它是调整以前年度的税,跟你今年赚多少钱没关系。
- 做完上面那笔分录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个科目贷方有余额(代表增加了利润),期末需要把这个余额结转到留存收益:
特定优惠即征即退(如软件、集成电路等)
核心分录: 收到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 其他收益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 营业外收入 - 政府补助 (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详细拆解与操作指南:
- 理解政策本质: “即征即退”这类政策很特殊,国家为了鼓励某些行业(比如软件企业),允许你先按法定税率全额缴纳企业所得税,然后再把你符合条件的那部分税款退回来,这不是因为你多缴了税,而是国家给你的额外奖励或补贴!
- 科目选择的逻辑:
- 其他收益 (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明确规定,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比如鼓励你主营业务的税收返还),应该计入 “其他收益”,软件企业的退税,就是为了鼓励你做软件主业,当然算日常活动相关!
- 营业外收入 (小企业会计准则): 《小企业会计准则》科目设置相对简单,类似这样的政府补助性质的返还,统一放到 “营业外收入” 下的“政府补助”明细科目里。
- 为什么不是冲减“所得税费用”? 因为你当初交的那笔税,是按规矩交的,费用已经真实发生了,国家额外退给你的这笔钱,是对你符合产业政策的奖励,相当于一笔“收入”,所以计入损益表的收入端(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会增加你的利润总额。
- 税务处理: 这类即征即退的税款,需要计入企业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因为它本质上被认定为政府补助收入,别光顾着高兴,记得把这笔收入加到你的利润里算税哦!
汇算清缴后退税(非即征即退)
核心分录: 收到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 应交税费 - 应交企业所得税 (如果之前计提了多交的部分) / 所得税费用 (如果之前未计提) /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明确属于以前年度)
详细拆解与操作指南:
-
“应交税费”有余额的情况 (最推荐做法):
- 在年度汇算清缴后,确定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小于已预缴总额时,很多负责任的会计会在账上先做一笔调整分录:
借: 应交税费 - 应交企业所得税 (多缴的金额) 贷: 所得税费用 (如果多缴属于当年) /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如果多缴属于以前年度)
- 这样做之后,“应交税费”科目的借方就挂着一个余额(表示税务局欠你钱)。
- 等税务局真的把钱退到你账上时,分录就简单了:
借:银行存款 贷: 应交税费 - 应交企业所得税 (冲掉之前挂的借方余额)
- 优点: 真实反映了企业对税务局的债权(应收退税款),资产负债表更准确,流程清晰,收到钱就是冲债权。
- 在年度汇算清缴后,确定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小于已预缴总额时,很多负责任的会计会在账上先做一笔调整分录:
-
未通过“应交税费”挂账的情况:
- 如果之前没有预估多缴做挂账处理,等退税款到账了,那就得根据多缴税款所属的年度,直接计入:
- 贷:所得税费用 (多缴属于当年)
-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多缴属于以前年度)
- 注意点: 这种方法下,在退税到账前,资产负债表上体现不出这笔应收退税款。
- 如果之前没有预估多缴做挂账处理,等退税款到账了,那就得根据多缴税款所属的年度,直接计入:
关键细节与常见陷阱:
- 银行流水与凭证: 记账时,必须附上银行收款回单和税务机关的退税审批/通知文件作为原始凭证,这是证明业务真实性的铁证!
-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连锁反应:
- 调整报表年初数: 如前所述,这是硬性要求,保证报表可比性。
- 影响当期报表: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期末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直接影响本期末的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表的期初未分配利润。
-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退税: 小微企业常享受税率优惠(如20%或5%),如果预缴时按25%交多了,汇算清缴后退税,其性质属于直接减免多缴税款,应冲减“所得税费用”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不是计入“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别和即征即退搞混了。
- 退税款的“用途”: 会计处理只记录钱的来源和性质(是冲费用还是算收入),不记录钱的用途,至于退回来的钱你是用来发工资、买设备还是还贷款,那是资金管理的范畴,需要另做支出分录。
- 跨年度处理要清晰: 务必严格区分退税所属的纳税年度,特别是汇算清缴期在次年的前几个月,处理的可能是上一年度的税,此时必须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别图省事都记到当年费用里。
- 与增值税即征即退区分: 企业所得税的即征即退(软件、集成电路等)计入 “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而增值税的即征即退(比如软件企业超税负返还),同样要计入 “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 ,两者虽然都是“即征即退”,但一个是所得税,一个是增值税,处理规则类似(都算政府补助性质的收入),但计税基础不同(增值税返还通常不征所得税,所得税返还本身要征税)。
实战案例演示
案例1:某制造企业2025年度汇算清缴后退税(直接减免型,属于2025年)
- 背景: 甲公司2025年预缴企业所得税共计320万元,2025年5月完成2025年度汇算清缴,税务局最终审定全年应纳所得税额为300万元,多缴20万元予以退还。
- 2025年5月(清缴完成,确认应退):
借: 应交税费 - 应交企业所得税 200,000.00 贷: 所得税费用 - 当期所得税费用 200,000.00
- (说明:此时在账上确认税务局应退的20万债权)
- 2025年6月,收到退税款:
借: 银行存款 200,000.00 贷: 应交税费 - 应交企业所得税 200,000.00
- (说明:债权收回,银行存款增加)
案例2:某软件企业收到2025年第四季度增值税税负超3%部分即征即退(非所得税,用于对比区分)
- 背景: 乙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软件企业),2025年10-12月销售软件产品,实际增值税税负为5%,按规定可退还超过3%税负部分的税款,2025年2月收到退税款38万元。
- 收到退税款时:
借: 银行存款 380,000.00 贷: 其他收益 - 即征即退增值税 380,000.00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 (说明:这是增值税返还,计入“其他收益”,且该笔收入通常免征企业所得税)
案例3:发现2025年度多缴企业所得税(直接减免型,以前年度)
- 背景: 丙公司在2025年进行税务自查时,发现2025年度有一项成本费用50万元因取得发票不及时,在2025年汇算清缴时被纳税调增了,2025年取得了合规发票,2025年汇算清缴时向税务局申请更正2025年度申报并退税,2025年3月收到退税款12.5万元(50万 * 25%税率)。
- 2025年3月,收到退税款:
借: 银行存款 125,000.00 贷: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25,000.00
- 2025年3月末(或年末),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25,000.00 贷: 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125,000.00
- 调整2025年资产负债表年初数:
- 调增“货币资金”年初数 125,000.00
- 调增“未分配利润”年初数 125,000.00 (同时需考虑该调整对盈余公积可能的影响)
看似简单的分录,藏着合规的智慧
企业所得税返还,就像一份来自税务局的“意外之喜”,但这份惊喜能不能妥妥地落入你的报表,关键就在于这几笔分录的分寸感,是冲费用,还是算收入?是调当年,还是溯往年?每一个判断背后,都是对政策本质的洞察和会计准则的精准把握。
搞清楚了即征即退与直接减免的本质差异,分清了税款所属年度的泾渭分明,处理好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连锁反应,你的账目才能真正做到清晰透明,经得起考验,别小看这借借贷贷,它们不仅是数字的流动,更是企业财税合规水平的无声宣言。
当银行短信提示那笔退税款如期而至时,希望你能从容地打开财务系统,准确无误地敲下那几行分录,让这份“惊喜”稳稳当当地找到它在报表中的位置。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