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费返还到账啦!手把手教你企业所得税会计分录(通俗易懂版)

税费返还到账别抓瞎!一文搞懂企业所得税退税的完整分录实操**

叮咚!您的银行账户收到了一笔来自税务局的钱,备注写着“企业所得税退税”或“税费返还”!财务小王心里乐开了花——公司现金流又能松口气了,但转头看到记账凭证,眉头又皱了起来:这笔“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在账本上该怎么记?借贷方怎么放?会不会影响利润? 别急,今天咱们就抛开晦涩的专业术语,像朋友聊天一样,把企业所得税退税(税费返还)的会计分录,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

先搞明白:这“馅饼”是哪来的?

不是所有税务局打来的钱都叫同一个名字,处理方法也不同,常见的企业所得税退税主要有两大类:

  1. “多缴了,退回来!” -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多缴退税:

    • 场景: 每年5月31日前,企业都要做上一年的企业所得税“期末大考”(汇算清缴),算完发现,平时按季度预缴的税,加起来居然比全年实际该交的税 多了!税务局核实后,就会把多交的部分退给你。
    • 原因: 预缴时估计高了,或者年度有符合条件的税收优惠没及时享受。
  2. 税费返还到账啦!手把手教你企业所得税会计分录(通俗易懂版) 税费返还 企业所得税会计分录 第1张

    “政策红包,请查收!” - 政策性退税/即征即退/先征后退等:

    • 场景: 国家为了鼓励特定行业、扶持小微企业、促进研发等,出台了很多税收优惠政策。
      • 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享受优惠税率后产生的退税。
      • 高新技术企业的税率优惠退税。
      • 特定区域(如自贸区、西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退税。
      • 软件企业、集成电路企业的增值税即征即退(虽然名字是增值税,但退税款可能影响所得税计算)。
      • 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增值税即征即退/先征后退。
    • 关键点: 这类退税是企业 因符合国家政策 而获得的,通常带有“奖励”或“扶持”性质。

核心原则:这笔钱怎么影响我的“成绩单”?

记账不是随便写写,核心是看这笔钱 如何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利润)税务状况

  • 多缴退税: 本质是拿回 属于自己的钱,当初多交税时,多交的部分计入了费用(所得税费用),拉低了利润,现在退回来,相当于 冲减当初多记的费用,自然要 增加当期的利润(或减少损失)
  • 政策性退税: 这是 国家给的额外好处,不是因为你多交了,它更像是政府的一种“补贴”或“奖励”,它应该 直接增加企业当期的收益

手把手教学:会计分录怎么做?(这才是干货!)

知道了性质和原则,分录就清晰了,我们分两步走:确认退税时钱到账时

第一步:确认退税权利 - “税务局点头说可以退啦!”

当企业完成汇算清缴申报,税务局审核通过,出具了《税收收入退还书》等正式文件,明确企业有退税权利时,就需要做账了。这时钱可能还没到账,但权利已经产生。

  • 情形1:多缴退税

    借:应交税费 - 应交企业所得税    (负债减少:税务局欠你的钱)
    贷:所得税费用 - 当期所得税费用 /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冲减费用)
    • 通俗解释:
      • 借:应交税费: 税务局本来应该收你税,现在变成你要收税务局的钱(退税),所以税务局欠你的“债”减少了(借方表示负债减少)。
      • 贷:所得税费用: 当初多交税时,这部分钱是作为费用计入了当年的利润表,现在退回来,相当于这笔费用多记了,所以要冲回来(贷方冲减费用)。关键看退的是哪年的税!
        • 如果退的是 本年度(当年) 多缴的税,就贷记 所得税费用 - 当期所得税费用,比如2025年6月退2025年1-3月多预缴的税。
        • 如果退的是 以前年度 多缴的税(最常见于汇算清缴退上一年的税),就必须贷记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是硬性规定! 因为去年的账已经结了,利润表也报了,不能再直接改去年的“所得税费用”,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个科目,最终这个调整会增加(或减少)本年初的 未分配利润(所有者权益),影响的是资产负债表期初数。
  • 情形2:政策性退税

    借:其他应收款 - 应收出口退税款 / 应收税费返还    (资产增加:税务局该退你钱)
    贷:其他收益 / 营业外收入 - 政府补助    (收益增加:拿到政策红包了)
    • 通俗解释:
      • 借:其他应收款: 钱还没到账,但税务局确认要退给你了,所以是你的一项 应收债权 增加了(资产增加)。
      • 贷:其他收益 / 营业外收入: 这笔钱是白得的政策红包,直接增加你的 利润!用哪个科目?
        • 其他收益现在更常用、更规范! 特别是与日常经营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大部分政策性退税属于此类)。
        • 营业外收入: 如果退税依据的政策非常特殊,与企业日常经营关系不大,也可能用这个,但 优先考虑“其他收益”
      • 为什么不是“冲减所得税费用”? 因为这不是你多交的钱!这是国家额外给你的补贴,比如小型微利企业按优惠税率20%算税,而你之前是按25%预缴的,退的5%差额是国家给你的优惠,不是你自己多交的。

第二步:退税到账 - “叮!钱到银行卡啦!”

无论哪种退税,当企业实际收到税务局退回来的税款时,分录就简单了:

借:银行存款 - XX银行    (资产增加:钱到账了)
贷:应交税费 - 应交企业所得税    (情形1:负债继续减少)
   或 贷:其他应收款 - 应收出口退税款 / 应收税费返还    (情形2:债权收回)
  • 通俗解释:
    • 借:银行存款: 真金白银到账了,公司现金增加,没毛病!
    • 贷:应交税费对应第一步的“情形1”多缴退税。 第一步确认时,已经减少了“应交税费”(税务局欠你的),现在钱收到了,这个“债”就彻底结清了,继续减少负债(贷方表示负债减少是期末轧差后的结果,本质是清偿)。
    • 贷:其他应收款对应第一步的“情形2”政策性退税。 第一步确认时,挂在“其他应收款”(税务局欠你钱),现在钱收到了,这笔应收款就收回来了,所以减少这个债权(贷方减少资产)。

实战中容易晕菜的特殊点 & 避坑指南

  1.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是个“桥梁”:

    • 如果是退以前年度的多缴所得税,贷方用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个科目期末要结转到哪里?
    • 最终归宿: 期末(通常是年末),需要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结转到“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科目,如果是贷方余额(表示调整增加了利润):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这样,这笔退税就增加了企业 期初的未分配利润,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部分。它不直接影响调整当年的净利润!

  2. 政策性退税:选“其他收益”还是“营业外收入”?

    • 大原则: 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政府补助(退税),计入“其他收益”。
    • 大部分企业所得税的政策性优惠退税(如小微优惠、高新优惠)、增值税即征即退(如软件、资源综合利用),都与企业的主营业务高度相关,是为了补偿其相关成本费用或鼓励其特定经营活动。强烈建议计入“其他收益”科目。
    • 只有那些与企业正常经营业务 无直接关系、具有 偶发性 的政府补助,才考虑计入“营业外收入”,政策性退税通常不在此列。
    • 为什么重要? 这会影响利润表的结构。“其他收益”通常列示在“营业利润”之上,而“营业外收入”在营业利润之下,计入“其他收益”更能反映政策优惠对企业 核心经营能力 的支持。
  3. 增值税退税 vs 企业所得税退税:别串台!

    • 增值税退税(如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出口退税): 处理逻辑与 企业所得税的政策性退税类似
      • 确认可退时: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应收税费返还 贷:其他收益 (或相关成本科目,如出口退税冲减成本)。
      • 收到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
    • 企业所得税退税: 核心区分是 多缴退 还是 政策退,处理不同(见上文)。
    • 关键: 看清退的是什么税!账务处理跟着税种和退税性质走。
  4. 收到退税产生的银行手续费?

    • 有时银行会扣一点手续费,这笔小钱怎么处理?
    • 很简单:借:财务费用 - 手续费 贷:银行存款不需要调整之前的退税分录! 手续费是支付给银行的,不是税务局少退给你。
  5. 跨年度处理要小心:

    • 确认权利在年底,钱在次年才到账? 这种情况很常见(尤其年底汇算清缴刚做完,退款流程走不完)。
      • 确认权利年度(本年):按第一步做分录(借:应交税费 或 借:其他应收款;贷:所得税费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其他收益)。
      • 实际收到年度(次年):按第二步做分录(借:银行存款;贷:应交税费 或 贷:其他应收款)。
    • 核心:权责发生制! 权利在哪年产生,就在哪年确认相关科目(收益或负债调整)。

举个栗子,彻底搞懂!

场景A:多缴退税(退以前年度)

  • 2025年5月,XYZ公司完成2025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经计算,2025年全年实际应纳所得税为180,000元,而2025年四个季度已预缴了200,000元,多缴了20,000元,2025年6月10日,税务局审核通过并开具了《税收收入退还书》,2025年6月25日,20,000元退税款到账。
  • 2025年6月10日(确认退税权利):
    借:应交税费 - 应交企业所得税  20, 000.00  (税务局欠我的债减少了)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 000.00  (冲的是2025年多记的所得税费用)
  • 2025年6月25日(收到退税款):
    借:银行存款 - 工行基本户  20, 000.00  (钱到账了)
    贷:应交税费 - 应交企业所得税  20, 000.00  (结清与税务局的这笔债)
  • 2025年12月31日(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 000.00
    贷: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20, 000.00  (增加2025年期初的未分配利润)
    • 注:这笔结转会让XYZ公司2025年1月1日的资产负债表上“未分配利润”期初数增加20,000元,它不影响2025年度的利润表。

场景B:政策性退税(小型微利企业优惠退税)

  • ABC公司是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2025年第1季度,公司按25%的税率预缴企业所得税50,000元,季度结束后,根据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计算,实际税率应为20%,应纳所得税应为40,000元,故可申请退税10,000元,2025年4月15日提交申请,2025年5月5日税务局批准退税,2025年5月12日,10,000元退税款到账。
  • 2025年5月5日(税务局批准退税):
    借:其他应收款 - 应收税费返还  10, 000.00  (税务局该退我钱了)
    贷:其他收益 - 政府补助          10, 000.00  (这是国家给的优惠红包,增加当期利润)
  • 2025年5月12日(收到退税款):
    借:银行存款 - 建行基本户  10, 000.00  (钱到账了)
    贷:其他应收款 - 应收税费返还  10, 000.00  (收回应收的退税款)
    • 注:这笔“其他收益”10,000元将直接计入ABC公司2025年5月的利润表,增加其当月的营业利润和最终的净利润。

财税小贴士:让退税处理更丝滑

  1. 凭证是王道: 无论是做确认退税的分录还是收款分录,一定要把税务局的《税务事项通知书》、《税收收入退还书》、银行回单等原始凭证附好,这是审计和税务检查的关键依据。
  2. 台账不能少: 建立专门的“税费返还管理台账”,详细记录每次退税的申请日期、退税类型(多缴/政策)、所属期间、审批文号、审批金额、到账日期、会计凭证号等,清晰明了,方便查询和对账。
  3. 政策要吃透: 时刻关注最新的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政策性退税,适用的条件、计算方式、申请流程都可能变化,吃透政策,才能准确判断退税性质,选择正确的会计科目。
  4. 沟通要及时: 与税务局保持良好沟通,对退税进度有疑问,或者对政策理解有分歧,及时咨询专管员或12366,避免因信息差导致处理错误。
  5. 软件巧利用: 使用专业的财务软件,通常内置了标准的税费返还处理流程和科目,善用软件功能,能减少手工错误,提高效率。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税费返还的分录也没那么神秘了?核心就是两步走:确认权利时,看清是多缴退回(冲费用/调权益)还是政策红包(计收益);钱到账时,银行增加,对应的负债或应收款减少。 再抓住“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和“其他收益”这两个关键科目的适用场景,结合清晰的政策判断和完整的凭证支持,你就能稳稳当当地把这笔“意外之财”妥妥地记进账本里。

下次再收到退税短信,财务小王的嘴角一定是上扬的——不仅因为现金流改善,更因为这笔账,咱门儿清!记账清晰,心里才踏实,老板问起来也能对答如流,祝大家退税顺利,做账无忧!

税费返还到账啦!手把手教你企业所得税会计分录(通俗易懂版) 税费返还 企业所得税会计分录 第2张
微信号:15137101602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智小账专业税筹团队,专注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