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费返还会计处理指南,你的退税红包该放哪个科目?
“会计,刚收到税务局退回来的30多万增值税款,这个钱我该计入哪个科目啊?”
“老板,我们代扣代缴个税的手续费返还到账了,财务系统里点哪里?”
“去年多缴的企业所得税退回来了,是算今年的收入吗?”
税费返还是企业经常遇到的“惊喜红包”,但若放错会计科目,轻则账目混乱,重则引发税务风险! 资深财税人员为你彻底讲透其中的门道。
📌 一、 核心原则:税费返还的“身份”决定它的“座位”
税费返还不是天上掉馅饼,会计处理必须追根溯源——当初交的是什么税?为什么退? 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返还,会计入账科目大不相同:
- 看“出身”:退的是增值税?所得税?还是附加税费?
- 看“原因”:是优惠政策返还(如即征即退)?是计算错误多缴退回?还是代扣代缴的手续费奖励?
📊 二、 常见税费返还类型及对应科目(附真实分录案例)
▶️ 情形1:增值税返还(最常见!类型也多!)
-
A. 即征即退(软件、资源综合利用等优惠政策)
-
B. 出口退税(生产企业“免抵退”中的“退”税部分)
- 性质:本质是退还你垫付的出口产品原材料进项税,不是额外的收入。
- 科目:
应收出口退税
(或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 ->银行存款
。 - 为什么? 它只是把你垫付的钱拿回来,不影响损益。
- 真实案例分录:
某生产企业申报出口退税,应退税额120,000元,退税款到账。
申报时: 借:应收出口退税 / 其他应收款 - 出口退税 120,000 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120,000 收到时: 借:银行存款 120,000 贷:应收出口退税 / 其他应收款 - 出口退税 120,000
- 🔥 重要区别:这和“即征即退”性质完全不同!出口退税不产生利润!
-
C. 留抵退税(先进制造业等)
- 性质:国家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提前退还你账上的增值税进项留抵税额,属于政府补助。
- 科目:
其他收益
(企业会计准则) 或营业外收入
(小企业会计准则)。 - 为什么? 它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和收益,计入损益。
- 真实案例分录:
某先进制造业企业符合条件,申请并收到增值税留抵退税款800,000元。
借:银行存款 800,000 贷:其他收益 / 营业外收入 - 政府补助(增值税留抵退税) 800,000
- 💡 提醒:留抵退税政策适用条件和行业要密切关注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
-
D. 多缴/误缴退回(非政策性原因)
- 性质:会计差错或申报错误导致多交了税,现在退回来,属于前期差错的更正。
- 科目:
- 如果退回当年多缴的: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或税金及附加
(看当初多计在哪个科目)。 - 如果退回以前年度多缴的: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
- 如果退回当年多缴的:
- 为什么? 冲回当初多计的税费或更正以前年度的损益。
- 真实案例分录:
发现去年12月多计提了增值税20,000元,本月收到退税款。
借:银行存款 20,000 贷: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 进项税额转出等) 20,000 注:具体贷方科目需根据多缴原因确定,目的是冲回多记的负债或费用。 若涉及以前年度: 借:银行存款 2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0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00 贷: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20,000 (同时调整盈余公积等)
▶️ 情形2:企业所得税返还
-
A. 汇算清缴退税(多预缴了)
- 性质:通常是季度预缴多了,年度汇算后需退回。冲减当期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 科目:
应交税费 - 应交企业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
(退回当年) 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退回以前年度)。 - 为什么? 把多交的“所得税费用”冲回来。
- 真实案例分录:
2025年5月进行2025年度汇算清缴,需退回多预缴的企业所得税150,000元,款项于6月到账。
确认应退时(2025年5月): 借:应交税费 - 应交企业所得税 15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50,000 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025年5月):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50,000 贷: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150,000 (同时调整盈余公积) 收到退税款时(2025年6月): 借:银行存款 150,000 贷:应交税费 - 应交企业所得税 150,000
- 📌 关键点:时间很重要! 退回哪一年的税,就影响哪一年的损益(通过“所得税费用”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B. 政策性优惠退税(如“两免三减半”期间退税)
- 性质:符合税收优惠政策(如高新技术企业、西部大开发等)导致应缴税额少于已预缴税额而退回。属于对当期或当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 科目: 同汇算清缴退税处理,冲减
应交税费 - 应交企业所得税
和所得税费用
(当年) 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以前年度)。 - 为什么? 优惠实质是降低了你的所得税负担,需要冲减已确认的所得税费用。
▶️ 情形3:代扣代缴手续费返还(个人所得税最常见)
- 性质:税务局对你履行代扣代缴义务的“辛苦费”奖励,属于提供劳务收入。
- 科目:
- 用于奖励相关办税人员:
其他收益
/营业外收入
先全额确认收入 -> 发放时计入应付职工薪酬
->管理费用
等。 - 不用于奖励或部分用于奖励:未用于奖励的部分计入
其他收益
/营业外收入
。
- 用于奖励相关办税人员:
- 为什么? 这是你提供代扣代缴服务获得的报酬。
- 真实案例分录:
某公司收到税务局支付的上年度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手续费12,000元,公司规定将70%奖励给财务部相关办税人员。
收到手续费: 借:银行存款 12,000 贷:其他收益 / 营业外收入 - 代扣代缴手续费 12,000 计提并发放奖励(假设发放8,400元): 借:管理费用 - 职工薪酬 / 其他费用 8,4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 奖金 8,400 借:应付职工薪酬 - 奖金 8,400 贷:银行存款 8,400
剩余 3,600 元留在“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中。
- 💥 重大提醒!税务陷阱!
- 增值税:这笔手续费是否要交增值税?有争议!但目前主流观点和很多税务局明确:需要按“经纪代理服务”缴纳6%增值税! 务必咨询主管税务机关或专业顾问,避免遗漏申报风险!
- 企业所得税:这笔收入要并入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交企业所得税。
- 个税:发给员工的部分,要并入其当月工资薪金,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 情形4:其他税费返还(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
- 性质:通常伴随增值税的即征即退、多缴退回等发生。
- 科目:
- 如果是政策性返还(如随增值税即征即退):计入
其他收益
/营业外收入
。 - 如果是多缴/误缴退回:冲减当初多计提的
税金及附加
(当年) 或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以前年度)。
- 如果是政策性返还(如随增值税即征即退):计入
- 真实案例分录:
某企业因软件产品即征即退收到增值税退税款50,000元,同时收到对应的教育费附加(3%)、地方教育附加(2%)退税款2,500元。
借:银行存款 52,500 贷:其他收益 / 营业外收入 - 政府补助(增值税即征即退) 50,000 贷:其他收益 / 营业外收入 - 政府补助(附加税费返还) 2,500
⚠️ 三、 放错科目的后果比你想象得更严重!
-
财务数据失真:
- 该入收益的进了负债(如冲应交税费),利润被低估,股东可能错过分红。
- 该冲费用的入了收益(如将多缴退回计入营业外收入),利润虚高,可能引发超额分红、多缴所得税。
- 老板看报表做决策,错误数据导致错误判断!
-
税务风险飙升:
- 增值税返还处理错误:可能被认定为隐匿收入,补税+罚款+滞纳金!
- 手续费返还忽略增值税:直接触发税务预警,面临补缴增值税及罚款风险!
- 所得税处理错误:影响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导致少缴或多缴企业所得税。
- 税务稽查重点关照对象:会计科目异常是稽查人员最爱深挖的线索!
-
内控漏洞暴露:反映出财务基础工作薄弱,科目使用混乱,影响企业信用和融资。
📋 四、 实战避坑清单:企业财务必做的5件事
- 建立“退税档案”:收到退税,第一时间弄清退的什么税?退税文号?所属期?退税原因(政策依据/多缴)?金额构成?
- 对照规则选科目:严格按照前述原则,结合企业执行的会计准则(企业准则/小准则),选择正确科目。拿不准?翻回本文对照表!
- 手续费返还,税负早测算:收到个税手续费返还,立即考虑:要交增值税吗?(大概率要!) 发给员工的部分要交个税!这笔“收入”的实际税后收益是多少?
- 跨期退税,追溯调整:涉及以前年度的退税,务必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确保各期数据准确可比。
- 政策文件常更新:税费返还政策(尤其是增值税即征即退、留抵退税)常有调整。关注财政部、税务总局官网最新公告,或订阅专业财税服务。
💎 最后提醒
税费返还是真金白银流入企业,但若会计科目用错,轻则让财务数据“说谎”,重则招来税务稽查大麻烦,不同返还类型就像不同种类的“红包”,必须拆开看清来源,才能准确入账。
当你不确定该放进哪个“抽屉”(科目)时,最稳妥的办法是:
- 保存好所有退税相关的税务文书、银行回单;
- 立即咨询你的注册会计师或专业财税顾问。
一笔账做对是本职,因一笔账避开百万风险才是真本事。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