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们注意了!这些税能退回来!别再白白多交冤枉钱!
“哎,老王,上个月增值税又交了快二十万,这现金流是真吃紧啊!”不少老板一提到交税就头疼,可你知道吗?税务局其实有“回头钱”政策!很多你交出去的税,只要符合条件,是能实打实退回到公司账户上的!这不是画饼,是真金白银!今天就跟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哪些钱能要回来,怎么要回来,让你公司账上多笔“意外之财”。
最实在的“大红包”:增值税留抵退税(增量+存量)
想象一下,你公司这个月买原材料、设备花了大价钱,进项税一大堆,但产品还在生产没卖出去,销项税很少甚至没有,这就产生了“留抵税额”——税务局暂时欠你的钱!国家现在大方地说:符合条件的,这笔钱可以提前退给你周转!
-
谁能拿这个红包?关键看行业和信用!
- 行业要求: 以前主要是制造业等,现在范围大大放宽了!比如批发零售、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软件信息、生态环保、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住宿餐饮、居民服务、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娱乐等等行业企业(具体以最新政策为准)。
- 信用要求: 必须纳税信用好!纳税信用等级必须是A级或B级,C级、D级或者有偷税骗税等严重违法行为的就别想了。
- 企业规模: 以前主要针对小微企业(包括个体户)和特定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存量留抵退税,现在增量留抵退税政策覆盖更广,很多行业的中型企业甚至部分大型企业也能享受。存量留抵退税基本已经退完,目前重点在增量留抵退税上。
-
退多少?怎么算?
- 增量留抵税额: 简单说,就是你公司今年某个时间点的留抵税额,比2019年3月31日(或政策规定的某个基准日)的留抵税额多出来的那部分,这部分多出来的钱,按行业和规模不同,能退60%甚至100% !比如你是符合条件的制造业小微企业,增量部分就能100%退回来!
- 计算案例(简化版): 假设某制造业小微企业:
- 2019年3月底留抵税额:10万元
- 2025年9月底留抵税额:50万元
- 增量留抵税额 = 50万 - 10万 = 40万元
- 可退税额 = 40万元 × 100% = 40万元!这笔钱就直接退到公司账上了!
-
怎么申请?
- 登录你们省的电子税务局,找到“增值税留抵退税”模块。
- 系统通常会根据你的纳税数据预填信息(但务必仔细核对!)。
- 确认无误后,在线提交申请。
- 税务局审核通过后,退税款会直接打到公司账户(审核速度一般挺快,尤其是信用好的企业)。
特定行业/行为的“专项返利”
除了留抵退税这个大招,国家为了鼓励某些行业发展或特定行为,还设置了一些“专项返利”:
-
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
- 给谁? 自己开发软件产品并销售的企业(销售进口软件或者单纯转售不行)。
- 退多少? 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税务局征多少退多少!比如你卖软件交了10万增值税,按政策计算税负是5%,那么超过3%的2%部分(即4万元)就能退回来!这力度相当大。
- 关键条件: 要有软件著作权、检测报告等证明材料,软件得是自产的。
-
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及劳务增值税即征即退:
- 给谁? 变废为宝的企业!比如利用废渣、废液、废气、废旧电池、废旧轮胎等生产特定建材、化工产品、再生资源的企业。
- 退多少? 根据利用的废弃物种类和生产的产成品不同,退税比例有30%、50%、70%甚至100% 好几档!比如利用废渣生产特定水泥,可能退70%已交的增值税。
- 关键条件: 所用原料必须符合规定的废弃物目录和比例,产品也要符合国家标准,环评、检测报告少不了。
-
安置残疾人就业增值税即征即退(或限额即征即退):
- 给谁? 招用残疾人员工,并且实际支付工资、缴纳社保达到一定要求的企业(生产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为主)。
- 退多少? 通常是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4倍乘以实际雇佣残疾人人数,作为最高退税限额,比如当地最低工资2000元/月,你雇佣了5名残疾人且符合条件,年最高退税额 = 2000元 × 4倍 × 5人 × 12月 = 48万元(具体政策可能有微调,按实际执行)。
- 意义重大: 既履行社会责任,又能获得税收支持。
-
新型墙体材料增值税即征即退:
- 给谁? 生产以非粘土为主要原料(如工业废渣、建筑垃圾)的新型墙体材料(砖、砌块、板材等)的企业。
- 退多少? 通常是已缴增值税的50%或70% 。
- 关键条件: 产品必须列入《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的新型墙体材料目录》,符合国家标准。
地方政府的“招商红包”:财政扶持/税收返还
除了国家统一政策,很多地方政府(特别是开发区、园区、自贸区等)为了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会推出地方性的财政奖励或税收返还政策。
-
怎么个返法?
- 按比例返还: 最常见,地方政府会承诺,企业缴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比如50%或40%),按一定比例(如70%、80%甚至更高) 返还给企业。
- 案例: 某企业在某开发区成立,政策是“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50%)返还80%”,某月该企业交增值税100万:
- 地方留成 = 100万 × 50% = 50万
- 返还企业 = 50万 × 80% = 40万
- 定额奖励: 达到一定纳税规模,直接给一笔现金奖励。
- 其他形式: 房租补贴、人才补贴、项目扶持资金等。
-
怎么拿?
- 门槛: 通常要求企业注册在当地、税收交在当地(注册迁移或设立新主体)。
- 谈判: 这类政策往往需要与招商部门一对一谈判,写入投资协议或扶持协议中,返还比例、兑现条件、年限等都可以谈!
- 申请: 按协议要求,定期(如季度、半年)向当地招商、财政或园区管委会提交申请材料(纳税证明、申报表等),经审核后拨付。
-
特别提醒:
- 政策差异大: 不同地区、不同园区政策天差地别,一定要实地考察、多方比较、仔细谈判。
- 稳定性: 地方政策可能随领导更替或财政状况调整,协议中尽量明确年限和稳定性条款。
- 真实性: 警惕过于夸张的承诺,务必确认政策发布的官方性和可执行性。
多缴、错缴的税也能退!
-
汇算清缴退税:
- 企业所得税是按季度预缴,年度终了要做“汇算清缴”——全年扎账,如果全年算下来,你预缴的税 > 全年实际该交的税,多交的部分当然可以申请退回来!
- 怎么做? 在办理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申报表上会自动计算出应退税额,税务局审核后就会办理退税。
-
其他误收多缴退税:
- 财务不小心申报错了,多交了增值税、消费税等;
- 政策理解有误多交了;
- 享受优惠政策但申报时没享受上...
- 这些情况,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都可以向税务局申请退还多缴的税款及利息!
申请退税的“避坑指南”
钱是能退,但流程和细节不注意,可能煮熟的鸭子飞了:
- 纳税信用是“金钥匙”: 留抵退税、很多即征即退政策都把A级/B级纳税信用作为硬门槛!平时务必合规经营、按时申报纳税,维护好信用等级。
- 资料齐全准确是“通行证”: 申请退税需要提交一大堆材料:申请表、完税证明、财务报表、政策要求的专项报告(如软件著作权证书、检测报告、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明、残疾人用工证明、社保缴纳凭证等)。材料不全、数据错误是退不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务必仔细核对。
- 电子税务局是“主战场”: 绝大多数退税申请(尤其是增值税相关的)都可以通过电子税务局在线办理,方便快捷,别傻乎乎地只跑线下。
- 时效性是“生命线”:
- 留抵退税、即征即退通常是在符合条件后及时申请,别拖着。
- 汇算清缴退税在年度申报时处理。
- 误收多缴退税有三年申请时效(从缴税那天算起),过期作废!
- 警惕“黑中介”承诺包办: 有些中介声称能“搞定”高额地方返还或特殊退税,收取高额佣金甚至要求“分成”,风险极高!地方政策务必与政府官方部门直接沟通确认。
- 会计核算是“基础”: 退税金额的计算都依赖于准确完整的会计记录和税务申报,特别是即征即退业务,要求单独核算相关产品的销售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账务不清很难申请成功。
国家的“税收返还”政策,本质上是把钱还给该拿的企业,不管是国家级的留抵退税、即征即退,还是地方性的财政扶持,又或是汇算清缴、错缴退税,都是真金白银回流企业的重要渠道,老板们千万别只埋头苦干交税,一定要:
- 吃透政策: 了解自己行业、自己企业能享受哪些退税政策?门槛是什么?
- 维护信用: 把纳税信用当命根子护着!
- 规范核算: 账目清清楚楚,退税有理有据。
- 主动沟通: 多和税务局专管员、地方招商部门沟通,了解最新动态和要求。
- 及时申请: 看准时机,备齐材料,该出手时就出手!
别让本该属于你公司的钱,躺在国库里睡大觉!快翻翻账本,看看哪些税能“回家”?说不定下个月,你就能收到一笔意想不到的退税到账短信通知!
具体政策细节复杂且可能更新,建议咨询主管税务机关或专业财税顾问,获取最准确、最及时的指导。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