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必看!地方税收返还政策详解,这样操作每年省下几十万!
什么是地方税收返还?为什么地方政府要这么做?
地方税收返还是指地方政府根据企业缴纳的税款(主要是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按一定比例将地方留成部分返还给企业的行为,比如一家企业今年交了100万的增值税,其中50%归中央,50%归地方(具体比例税种和地区不同),地方政府可能从自己留成的50万里,再拿出20%返还给企业。
那地方政府为啥要“自掏腰包”返税呢?其实背后是区域经济竞争的逻辑:
- 招商引资的需要:各地都在抢企业、抢项目,尤其是优质企业,通过税收返还,能降低企业实际税负,吸引企业到当地注册、投资。
- 培育税源:虽然返还了一部分税,但企业做大后,交的税总额会增加,长远看地方财政反而受益。
- 产业导向:地方政府往往对重点扶持行业(如高新技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给予更高返还比例,引导产业发展方向。
注意!税收返还是合法合规的,依据的是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或产业扶持办法,绝不是“暗箱操作”,企业享受返还时,返还金额通常计入“营业外收入”或“其他收益”,不影响成本抵扣,但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返还部分本身也算收入)。
哪些企业最容易拿到税收返还?
不是所有企业都能享受高比例返还,地方政府通常会“挑肥拣瘦”,以下几类企业最受欢迎:
- 年纳税额较高的企业:一般年纳税50万以上是门槛,纳税越多,谈判空间越大。
- 总部经济类企业:如集团总部、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等,能在当地形成税收集聚效应。
- 重点产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金融业、电商物流等,符合地方产业规划。
- 新落户企业:新注册或迁入的企业,尤其跨区域迁移的,地方政府争夺意愿强。
- 大型项目投资方:固定资产投资额大、带动就业多的项目,往往能拿到“一事一议”的特殊政策。
甚至一些小微企业也可以通过“集群注册”模式享受返还——比如在税收洼地注册个体户或分公司,将部分业务分流过去,利用当地政策节税。
税收返还的具体形式有哪些?比例能有多高?

返还形式主要有三种:
- 直接现金返还:按月或按季度,根据企业缴税凭证,由财政账户直接打款给企业。
- 财政奖励/补贴:以“产业发展奖励”“经济贡献奖励”等名义发放,实质相同。
- 抵扣其他费用:比如抵扣企业应缴的社保费、场地租金等。
返还比例方面,不同地区差异很大:
- 普通地区:返还地方留成部分的20%-50%,比如增值税地方留成50%,若返还30%,实际相当于总税额的15%返还给企业。
- 税收洼地(如某些偏远地区、开发区):最高可返还地方留成部分的80%-90%,甚至有的地方“阶梯式奖励”,纳税额越高比例越高。
- 特殊行业:如高新技术企业、金融企业,可能额外享受5%-10%的加成返还。
举个例子:某企业在上海某园区年缴纳增值税500万元,地方留成50%(250万),若返还比例为40%,则企业实际可拿到100万的返还现金!
企业如何申请税收返还?具体操作步骤
想享受政策,不能干等着,得主动争取,流程一般如下:
- 前期调研:了解目标地区的返还政策(通过政府官网、招商部门或专业顾问),对比不同地区的比例和稳定性。
- 谈判沟通:与当地招商部门直接对接,带企业纳税证明、投资计划等材料,谈判返还比例和期限(通常1-3年一签)。
- 签订协议:以《投资协议》或《税收返还协议》形式明确返还条件、比例、时间等,最好有红头文件支撑。
- 注册落户:在当地新设公司、分公司或将主体迁移(注意迁移涉及税务清缴,需谨慎操作)。
- 申报兑现:按协议约定,按时申报纳税并提交返还申请(需准备缴税凭证、申请书等)。
- 资金到账:财政审核后拨付资金,一般需1-3个月。
关键点:
- 返还政策最好白纸黑字写进协议,避免口头承诺。
- 关注政策连续性——某些地区换领导后政策可能调整。
- 警惕“高返比例陷阱”:个别偏远地区承诺极高比例但兑现难,需考察当地财政实力。
真实案例:某制造企业如何通过税收返还年省百万
某家电制造商原注册在长三角某市,年缴纳增值税约800万元,企业所得税200万元,后经筹划,将销售业务板块单独成立公司,迁移到某沿海开发区(税收洼地),与当地政府签订协议:
- 增值税:返还地方留成(50%)的70%;
- 企业所得税:返还地方留成(40%)的60%。
计算如下:
- 增值税返还:800万 × 50% × 70% = 280万元/年
- 企业所得税返还:200万 × 40% × 60% = 48万元/年
- 年合计节省:328万元
迁移成本(注册、人工等)仅20余万元,净收益超300万!且该企业通过返税资金扩大了生产线,进一步做大蛋糕。
常见误区与风险提示
- 骗局识别:凡要求“预交手续费”“返税前置”的多是骗局;真政策都是先交税后返还。
- 违法风险:切忌虚开发票、伪造业务骗取返还,否则涉嫌偷税漏税。
- 政策变动风险:预留应对方案,如协议中加入“政策变动补偿条款”。
- 核算要求:返还收入需计入企业利润缴税,财务处理要规范。
- 地域限制:部分行业(如房地产、金融)可能受限,需提前确认。
未来趋势:税收返还政策会收紧吗?
随着国家税收监管趋严(金税四期、大数据稽查),地方税收返还政策也在规范:
- 盲目“返税竞争”减少,更侧重产业匹配度;
- 政策稳定性增强,但审批更严格;
- 税收洼地清理整合,部分违规政策被叫停。
但中长期看,区域经济竞争不会停止,合法合规的税收返还仍是地方招商的重要工具,企业应抓住窗口期,但务必合规操作,远离“灰色地带”。
地方税收返还是企业降本增效的“利器”,但要用得好、用得稳,关键做好三件事:吃透政策、选对地区、合规操作,建议企业老板们主动对接地方政府或专业顾问,量身设计落地方案——这省下的可是真金白银啊!
最后提醒:税收筹划是系统工程,返还政策只是其中一环,企业更要练好内功,优化业务模式和管理效率,才能让政策红利最大化。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