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给的补贴和退税怎么做账?会计新手必看的分录指南!
哎呀,说到政府补助和税收返还,很多刚入行的会计小伙伴可能一头雾水——这钱到账了,该怎么入账呢?会不会搞错科目?税务上会不会有风险?别急,今天我就用大白话给你拆解清楚,从政策依据到实操分录,一步步带你搞定!
首先咱得明白,政府补助是啥?简单说,就是政府白给的钱(当然通常有条件),比如企业搞研发、促就业、买环保设备,政府为了鼓励你,直接打一笔资金支持,税收返还呢,则是你先交了税,政府因为某些政策(比如鼓励特定行业)又退你一部分,这俩性质不同,做账方式也不一样!
政府补助怎么入账?—— 分清“与资产相关”和“与收益相关”
政府补助会计处理的核心标准是《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关键要先判断:这笔钱是给你买长期资产的(比如建厂房、买机器),还是补偿你日常费用的(比如发工资、交电费)?这决定了分录方式!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比方说,政府为了鼓励你买环保设备,补贴你50万元,你买了一台80万的机器,用10年。
-
收到钱时:
借:银行存款 50万
贷:递延收益 50万
(注意:别直接记收入!先挂“递延收益”,这是负债类科目,表示未来要分期确认的收益) -
资产开始折旧时:
假设机器按月折旧,每月折旧额 = 80万 ÷ 10年 ÷ 12个月 ≈ 6667元。
递延收益也要按月分摊:50万 ÷ 10年 ÷ 12个月 ≈ 4167元。
每月做两笔分录:
① 计提折旧: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 6667元
贷:累计折旧 6667元
② 结转收益:借:递延收益 4167元
贷: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 4167元
为啥这样处理?——匹配原则!资产用10年,收益就分10年确认,不然利润表会波动太大。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比如政府给你30万补贴,用于支付员工培训费。
-
如果补偿已发生的费用:收到时直接记收入!
借:银行存款 30万
贷: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 30万 -
如果补偿未来费用:先挂递延收益,等实际发生费用再结转。
举例:政府给你20万补贴明年电费,今年收到钱:
借:银行存款 20万
贷:递延收益 20万
明年实际支付电费时,按比例结转:
借:递延收益
贷:其他收益
小贴士:2017年新准则后,日常活动的补助建议用“其他收益”科目(利润表上单独列示),非日常的用“营业外收入”,但小企业可简化处理。
税收返还怎么入账?—— 增值税退税最常见
税收返还是政府把你交过的税退一部分回来,常见于增值税即征即退、所得税减免等,核心思路是:原先交税时记了成本,退回就冲减成本或记收入!
增值税即征即退(比如软件行业超3%税负部分退税)
假设你公司软件销售缴增值税10万,按政策可退4万。
- 交税时分录: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10万
贷:银行存款 10万 - 收到退税时:
借:银行存款 4万
贷: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 4万
注意:这4万要交企业所得税哦!别忘了。
所得税减免或返还
比如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税率优惠,原先按25%预缴了,多交部分退回。
- 收到退税款:
借:银行存款
贷:所得税费用(冲减当期费用)
或者以前年度多缴的: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同时调整未分配利润(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出口退税(特殊类型)
出口退税严格说不算政府补助,是避免重复征税,分录简单:
- 计算应退税额:
借: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 收到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
常见坑点——这些细节新手最易错!
-
发票问题:政府补助通常没有发票!凭银行回单、补助文件、内部审批即可入账,但税务可能要求备案,尤其是专项补贴。
-
税务处理:政府补助多数要交企业所得税!除非符合不征税收入条件(如专款专用且支出单独核算),如果被税务稽查发现漏税,补税+滞纳金就亏大了。
-
分类错误:把与资产相关的补助直接记收入,会导致利润虚高!折旧期内慢慢结转才是正道。
-
科目混淆:递延收益别丢在角落忘了结转!每月末要检查是否有到期的收益需确认。
综合案例——看明白就会举一反三
案例:某制造企业2025年收到政府科技补贴100万(文件注明用于购买研发设备),2025年1月用这笔钱购入80万设备(假设净残值0,用5年),剩余20万用于支付研发人员工资。
-
2025年收到100万:
借:银行存款 100万
贷:递延收益 100万 -
2025年1月买设备:
借:固定资产 80万
贷:银行存款 80万 -
2025年2月起每月折旧:80万 ÷ 5年 ÷ 12个月 ≈ 1.33万/月
同时结转设备部分收益:80万 ÷ 5年 ÷ 12个月 ≈ 1.33万/月
分录: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1.33万
贷:累计折旧 1.33万
借:递延收益 1.33万
贷:其他收益 1.33万 -
支付研发工资20万时(假设2025年3月发生):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20万
贷:应付职工薪酬 20万
同时结转剩余收益:
借:递延收益 20万
贷:其他收益 20万
税务提醒:这100万补贴若不符合不征税收入条件,需全额纳入2025年应纳税所得额交税!但对应的设备折旧和工资支出未来可税前扣除。
最后总结——划重点啦!
政府补助和税收返还分录并不难,关键抓住几点:
- 先判断性质:是给资产的还是补费用的?税收退还是哪种税?
- 再用对科目:“递延收益”是缓冲器,别提前确认收入;“其他收益”是日常补助的好归宿。
- 税务要同步:补助款多数要交税,退税可能影响所得税费用,务必和税务处理匹配。
- 凭证要齐全:补助批文、银行回单、计算表统统留存好,审计稽查不心慌。
做会计最怕一知半解,分录背后是逻辑和政策,多翻准则,多问为什么,慢慢就能从新手变老手啦!如果还有具体问题,欢迎留言交流~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