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小微企业税收返还如何做账不踩坑
各位老板、财务同仁,大家好!
今天咱们聊一个让很多小微企业主又爱又愁的话题——税收返还,爱的是,它能真金白银地给企业省钱,缓解现金流压力;愁的是,这笔钱到了账上,到底该怎么记账?科目怎么选?税务上会不会有风险?
别急,这篇文章就是你的“实操指南”,我将用最直白的语言,结合真实场景,把税收返还的做账流程、常见误区、风险点一次性讲透,即使你刚接触财务,也能轻松跟上。
第一部分:先搞清楚,什么是“税收返还”?
简单说,税收返还是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办法,向企业返还的部分税款,它本质上是政府给予的一种优惠性补助,但不是所有退税都是“税收返还”。
关键区分点:
-
税收返还 vs. 普通误缴退税:
- 税收返还:是你依法本该交100元,但因为你是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或者从事了政府鼓励的行业,政府说:“给你个优惠,实际只收80元,或者先收100元再退20元给你。”这退回来的20元,就是税收返还,它有政策性文件支持。
- 误缴退税:是你自己算错了税,多交了50元,税务局核实后,把这多交的50元退给你,这只是纠正错误,不属于收益。
-
常见税收返还类型:
- 增值税返还:最常见,比如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免征增值税,但有时需要先申报缴纳,后续再返还;或针对特定行业(如软件企业)的即征即退政策。
- 所得税返还:如小型微利企业的优惠税率,法定税率是25%,但符合条件的企业实际按5%征收,这中间20%的差额,在汇算清缴时通过多退少补体现,本质上也是一种返还。
- 部分附加税费返还:随增值税、消费税附征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有时也会随主税一同享受返还政策。
一句话总结:税收返还是“应得的好处”,不是“意外的横财”,做账前,务必拿到官方的政策文件或退税通知书,确认返还的性质和依据。
第二部分:核心实战——税收返还的做账全流程
不同返还方式,做账方法不同,我们分两种情况看:
先征后返/即征即退(以增值税为例)
这是最主流的情况,流程是:正常全额缴税 → 申请返还 → 收到返还款。
场景模拟: 你的公司是一家小型软件企业,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本月软件产品销售额(不含税)10万元,增值税率3%(简化计算),你正常缴纳了3000元增值税,次月,你申请并收到了全部的3000元退税款。
做账三步走:
第一步:正常缴税时
这时,你履行了正常的纳税义务,和平时记账没有区别。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3000元
贷:银行存款 3000元
第二步:确认返还权利时(关键步骤!)
当你提交申请,并符合政策条件,税务机关受理后,即使钱还没到账,你已经拥有了收取这笔款项的权利,根据权责发生制,此时就应确认收入。
借:其他应收款——待退增值税 3000元
贷:其他收益 3000元
- 为什么是“其他应收款”? 因为这笔钱是确定能收回的应收款项,不再是税款。
- 为什么是“其他收益”? 这是新会计准则下的规定,税收返还不属于营业收入,而是计入“其他收益”科目,它直接影响当期利润,如果你的公司执行的是《小企业会计准则》,可以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
第三步:实际收到返还款时
银行短信来了,钱到账了,这一步就很简单。
借:银行存款 3000元
贷:其他应收款——待退增值税 3000元
整个流程走完,你的“其他应收款”科目平了,银行存款没变,但利润表上多了3000元的“其他收益”,利润增加了。
直接减免(无需先缴后返)
你是小规模纳税人,季度销售额未超过30万元,享受了增值税免征政策。
做账方法:
你在申报时就直接享受了优惠,根本不需要缴纳,在做收入账时,就直接按免税处理。
借:银行存款 / 应收账款 103000元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3000元
紧接着,确认减免: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3000元
贷:其他收益 3000元
你看,最终效果和先征后返是一样的,利润都增加了3000元,只是中间没有“其他应收款”的过渡。
第三部分:避开这些坑,做账才算真合格
-
科目混淆坑:记成“营业外收入”行不行?
- 解答:严格按准则来,优选“其他收益”,虽然记到“营业外收入”在多数情况下税务上没问题,但在财务报表列示上不够规范,可能会在外部审计或融资时被提出疑问。“其他收益”更能准确反映这笔收入的来源性质。
-
纳税 timing 坑:返还的钱,要不要交企业所得税?
- 解答:要交! 这是一个最高频的误区,除了国家明确规定为“不征税收入”的财政性资金外(条件非常苛刻),绝大多数税收返还都属于企业的“应税收入”,也就是说,这3000元返还款,在年底计算企业所得税时,要并入企业利润总额,一并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千万别以为政府退给你的钱就不用再交税了。
-
现金流坑:只记收入,不看余额
- 很多会计做完
借:其他应收款;贷:其他收益
后,就忘了后续追踪,务必定期(比如每月)清理“其他应收款——待退增值税”这类科目余额,如果长时间挂账,可能意味着退税申请出了问题,需要及时与税务部门沟通,清晰的账目是企业管理的“仪表盘”。
- 很多会计做完
-
凭证不全坑:做账没有附件支撑
记账凭证不能凭空做,确认收益时,后附的原始凭证可以是《退税申请书》(有税务局受理章)、相关政策文件复印件等,实际收到钱时,后附银行的收款回单,凭证链不完整,账做得再漂亮,也经不起检查。
第四部分:进阶技巧与合规建议
-
设立明细科目,一目了然 如果公司享受多种税收返还,建议在“其他收益”下设置明细科目,如:
其他收益——增值税返还
其他收益——所得税减免
其他收益——附加税费返还
这样,老板一看报表,就知道各项优惠政策具体给公司带来了多少收益。
-
跨年度返还的处理 如果返还申请在年底提交,钱在次年才收到,这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在当年(第一年)的年报中,依然要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其他应收款”和“其他收益”,这能更准确地反映当年的经营成果。
-
与专职会计或代理记账机构充分沟通 很多小微企业选择代理记账,老板们一定要把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主动、清晰地告知财务人员,并提供相关文件,可以要求记账人员对税收返还等特殊业务做出简要说明,做到心中有数。
-
合规是底线,切勿弄虚作假 税收返还是国家给予的合法红利,但必须建立在业务真实、申报合规的基础上,切勿为了骗取返还而虚开发票、虚构业务,一旦被查出,不仅是补税罚款,更会影响企业信用,得不偿失。
小微企业税收返还的做账,看似复杂,实则“套路”清晰,核心就是把握住 “权责发生制” 原则,在拥有收款权利时就确认收益,并正确使用 “其他收益” 科目。
规范的财务处理,不仅是应对税务检查的“盾牌”,更是帮助企业管理者看清经营状况、做出正确决策的“地图”,希望这篇超详细的指南,能让你在面对税收返还时,从此从容不迫,账务清晰明了。
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欢迎随时交流,祝各位老板生意兴隆,财税无忧!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