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税收返还,究竟该放进哪个钱袋子?
老王上个月收到税务局的一笔企业所得税返还,会计小张盯着账本发了愁:“这该记哪个科目呢?”相信不少财务新手都遇到过类似的困惑,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用最直白的方式讲清楚企业所得税返还背后的会计处理逻辑。
先搞懂什么是企业所得税返还
企业所得税返还,说白了就是企业之前多交的税,现在税务局给退回来了,这种情况在实际经营中很常见:比如季度预缴时估算的利润偏高,年度汇算清缴时发现实际利润没那么高;或者享受了某项税收优惠政策但预缴时没来得及申报;还有可能是前期亏损在本年度实现了结转抵扣。
举个例子:某科技公司第三季度预缴了50万元所得税,年底汇算时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后实际只需缴纳30万元,这样税务局就要返还20万元,这笔钱可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企业自己的资金回流。
需要特别注意区分的是,税收返还不等同于税收减免,减免是直接少交税,比如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而返还是先交后退,就像我们买东西多付了钱,店家后续退款一样。
核心问题:该计入哪个会计科目?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规定,企业所得税返还本质上属于政府补助范畴,但具体记账时,要分情况讨论:

最常用的科目:“其他收益” 这是现在最规范的处理方式,比如某制造企业收到上年度汇算清缴退税15万元,分录应该是: 借:银行存款 15万元 贷:其他收益 15万元
这个科目在利润表上单独列示,能清晰反映企业从政府获得的收益(包括税收返还),审计时看到这个科目,专业人士立刻就能明白是政府补助性质的收入。
可能见到的处理:“营业外收入” 在2017年会计准则修订前,很多企业都把这个科目作为税收返还的“收纳箱”,虽然现在不鼓励使用,但一些中小企业在会计政策衔接期可能还在沿用: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不过要提醒大家,如果公司正在准备上市或需要审计,建议尽快调整为“其他收益”,这是更规范的做法。
特殊情况要特殊处理
如果返还的税款是以前年度发生的,这个时候就要动用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个科目,比如2025年收到2025年度的退税: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这种处理相对复杂,建议在专业会计师指导下操作,因为还涉及到财务报表的追溯调整。
实操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问题1:返还金额不大,能不能简化处理? 有会计问:“我们就退了800块钱,也要这么麻烦吗?”根据重要性原则,对不重大的退税,可以简化计入“其他收益”,但什么是“重大”?通常看金额占净利润的比例,一般超过5%就需要严格按准则处理。
问题2:跨年度返还怎么处理? 比如2025年收到2025年的退税,虽然属于以前年度,但由于报表尚未报出,建议直接计入当期“其他收益”,这样既符合权责发生制,又避免频繁调整往年报表。
问题3:分次返还的情况 某外贸企业由于出口退税,分三次收到退还的所得税,这种情况要按每次到账金额分别做分录,不能等全部到齐再记账,就像收应收账款一样,到一笔记一笔。
税务处理要同步跟进
会计在记账的同时,千万别忘了税务申报,收到退税的当期,需要在企业所得税申报表的“其他收入”栏次如实填写,虽然退税本身不产生新的税负,但如果不申报,可能引起税务系统预警。
重点提醒:税收返还不属于增值税应税收入,不需要开具发票,也无需缴纳增值税,这是很多会计容易混淆的点。
真实案例解析
我们来看一个完整案例:某高新技术企业2025年度预缴所得税180万元,汇算清缴时因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实际应纳税额120万元,2025年4月收到退税60万元。
正确的会计处理: 2025年底预提时: 借:所得税费用 180万元 贷:应交所得税 180万元
2025年实际缴纳: 借:应交所得税 120万元 贷:银行存款 120万元
收到退税时: 借:银行存款 60万元 贷:其他收益 60万元
错误做法警示:有会计直接把退税冲减当期所得税费用,这是不符合准则规定的,因为这是对上年度纳税义务的调整,不是本年的费用减少。
会计处理背后的逻辑
为什么要计入“其他收益”而不是直接冲减费用?这体现了会计的配比原则,去年的费用已经跟去年的收入配比过了,今年的退税是独立的收益事件,就像去年买的原材料今年降价了,供应商退款,我们也不会去改去年的成本,而是作为当期收益。
财务人必须知道的细节
-
凭证附件要齐全:银行回单、税务局的退税通知书、内部审批单,这三样缺一不可,特别是退税通知书,上面会明确标注退税所属期和原因。
-
影响哪些财务指标:计入“其他收益”会提高企业的利润总额,但不影响营业利润,这个细节在财务分析时要特别注意。
-
预算管理要考虑:很多企业做预算时不会预估税收返还,实际收到退税会导致利润超预算,建议在预算说明中单独列示,方便绩效考核。
不同行业的特殊情形
房地产企业:由于预缴制度特殊,退税情况较多,建议在“其他收益”下设置明细科目单独核算。
跨境电商企业:可能涉及境外税收抵免和返还,处理时要同时考虑国内外会计准则差异。
集团企业:子公司退税在合并报表时需要进行抵消处理,避免重复计算收益。
月末年末结账注意事项
月末结账前,要专门检查是否有应退未退的税款,如果有已经审批通过但尚未到账的退税,是否需要计提?一般不建议计提,等实际到账再确认,更符合谨慎性原则。
年度审计时,审计师会重点核查大额税收返还的审批文件和银行流水,提前准备好这些资料能大大提高审计效率。
给财务新手的实用建议
刚开始接触这个业务时,建议做个检查清单: □ 退税金额是否与税务局通知一致 □ 选择的会计科目是否正确 □ 税务申报表是否同步更新 □ 凭证附件是否齐全 □ 是否需要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遇到不确定的情况,最稳妥的做法是咨询主管税务机关或专业会计师事务所,税收返还虽然金额可能不大,但处理不当会影响财务数据的准确性,甚至带来税务风险。
好的会计处理就像整理衣柜,每件衣服都有它的位置,用的时候才能快速找到,把税收返还准确计入正确的科目,不仅是为了合规,更是为了给管理决策提供清晰可靠的财务信息。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大家在遇到税收返还时,都能 confidently 做出正确的会计处理,毕竟,让每笔业务都找到它的“家”,正是我们财务人的价值和乐趣所在。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