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说透税费返还会计分录,会计小白也能秒懂的实战指南

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让很多财务新人头疼,但工作中又超级常见的话题——税费返还的会计分录,别看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专业,其实说白了,政府把你之前多交的、或者符合优惠政策的税款,再退给你”这么一件事,作为你们的“财税老友”,我会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这背后的门道和账务处理掰开揉碎讲清楚,保证你读完就能上手操作!


第一部分:先搞清楚核心——啥是“税费返还”?

在动手做分录之前,咱们得先弄明白,我们到底在处理一件什么事,千万别把“退税”和“返税”搞混了,这在会计处理上是两码事。

  • 日常“退税”: 比如你公司预缴了企业所得税,年底汇算清缴时发现交多了,税务局把你多交的部分退回来,这种更像是“往来结算”,纠正之前的错误。
  • 咱们今天聊的“税费返还”(即“税收返还”): 这通常是指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办法向企业返还的税款,这是一种政府补助,是国家用税收优惠的形式给予企业的“红包”,最常见的比如:
    • 增值税返还: 对软件产品、集成电路、扶持动漫产业等,实行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一定比例即征即退。
    • 企业所得税返还: 针对特定区域(如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或特定项目(如环保、节能节水项目)的企业,享受的所得税减免优惠,可能以返还形式实现。
    • 个税手续费返还: 公司作为扣缴义务人,帮税务局代扣代缴了员工的个人所得税,税务局会按实际入库税款的一定比例(通常是2%)返还一笔手续费,作为给你的“辛苦费”。

核心要点: 我们今天重点讲的,是作为政府补助性质的税费返还,它的会计处理核心准则是《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第二部分:会计分录的灵魂——两个核心原则

在做具体分录前,必须掌握两个决定分录方向的“灵魂原则”:

  1. 权责发生制原则: 不管钱到没到账,只要企业符合了返还政策的所有条件,基本确定能收到这笔钱,就应该在当期确认这笔资产和收益,不能非要等到银行短信来了才做账。
  2. 收益类型划分原则: 这笔返还是用来补偿企业已发生的费用或成本的,还是用来购买资产的?
    •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返还的税款是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或已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绝大多数税费返还都属于这一类! 比如增值税即征即退,就是补偿你当期已经产生的税负。
    •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返还的税款是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这种情况相对较少。

好了,理论铺垫完毕,咱们进入最刺激的实战环节!

第三部分:实战演练!不同税种的返还分录详解

增值税返还(最常见)

一篇说透税费返还会计分录,会计小白也能秒懂的实战指南 税费返还会计分录 第1张

假设你的公司是软件企业,享受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退政策,本月你计算后发现,可以申请退税10万元。

第一步:确认应收退税款时(符合政策条件,提交申请后)

这时,虽然钱还没到,但根据权责发生制,你已经拥有了向税务局收款的权利,我们需要创建一个专门的科目来核算它——其他应收款

借:其他应收款 — 应收税费返还(增值税)  100,000
贷:其他收益 — 税费返还                  100,000
  • 借方 其他应收款 表示公司有一笔钱即将到账,是一项资产增加了,明细科目写得越清楚,以后对账越方便。
  • 贷方 其他收益 这是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用法,这个科目专门用来核算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这10万元是你的“意外之喜”,是利润的增加。注意: 如果你的公司执行的是《小企业会计准则》,贷方科目应记为营业外收入 — 税费返还

第二步:实际收到退税款时

几天后,银行短信“叮”一声响了,10万元到账了。

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其他应收款 — 应收税费返还(增值税)  100,000

这笔分录就很简单了,是资产形式的转换,把“收款权利”变成了实实在在的“银行存款”,一借一贷,其他应收款这个科目就平了。

小贴士: 如果退税金额很小,对财务报表影响不大,根据重要性原则,也可以在实际收到款项时一次性确认收入,省略第一步: 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其他收益 — 税费返还 100,000

企业所得税返还

假设你公司在西部从事鼓励类产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年度汇算清缴后,税务局将多交的15万元税款退还。

企业所得税返还的处理思路和增值税类似。

确认应收时:

借:其他应收款 — 应收税费返还(企业所得税)  150,000
贷:所得税费用 — 当期所得税费用            150,000
  • 关键点在这里! 贷方为什么是所得税费用?因为企业所得税本身就是一个费用类科目,之前你计提并缴纳时,是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现在返还了,就相当于冲减你当期的所得税费用,直接让你的利润“原路返回”地增加了,这和增值税(价外税)返还计入“其他收益”有本质区别。

实际收到时:

借:银行存款                              150,000
贷:其他应收款 — 应收税费返还(企业所得税)  150,000

个税手续费返还(这个很特别!)

公司代扣代缴个税,税务局返还了1万元手续费,这笔钱怎么处理?

要明确一点:这笔钱并非“白给”的,它是对公司履行代扣代缴义务所发生人力、物力成本的一种补偿。

收到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其他收益 — 个税手续费返还            10,000

(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可计入营业外收入

故事还没完!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后续操作,很多会计会忽略:

这笔钱的使用是有规定的! 根据财税〔2018〕164号文,这笔返还的手续费用于“三代”(代扣代缴、代收代缴、委托代征)管理支出,也可以奖励给相关办税人员。

情况A:你决定用这笔钱奖励给财务部的办税人员 这相当于公司的一笔额外支出。

借:管理费用 — 工资/奖金        1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 工资          10,000

(发放时:借:应付职工薪酬 — 工资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这时候,公司产生了“其他收益”1万元,同时也产生了“管理费用”1万元,一增一减,对利润总额的影响为0,但员工实实在在地拿到了奖励,提升了工作积极性。

情况B:你决定用于公司日常办税开支 如果用于购买办公用品、支付培训费等,就正常计入相关成本费用科目即可。

税务提醒: 企业取得的个税手续费返还,通常需要缴纳增值税(按“经纪代理服务”科目)和企业所得税,这一点务必注意!

第四部分:容易踩坑的细节与特殊情形

  1. 跨期返还怎么办? 你在2025年12月确认了一笔应收退税,但钱在2025年1月才收到,没问题!在2025年底正常做“借:其他应收款 贷:其他收益”的分录,这笔收益就计入2025年的利润了,2025年收到时,只是资产类科目的变动。

  2. 返还的税款需要交企业所得税吗? 需要! 除了本身就是企业所得税的返还,其他如增值税返还、个税手续费返还等,在会计上计入“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后,都会增加企业的利润总额,因此是需要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这是一个巨大的坑,千万别忘了!

  3. 科目混淆陷阱

    • 不要把“其他应收款”和“应收账款”搞混。应收账款是核算主营业务应收客户的货款,而税费返还是非主营业务,用其他应收款
    • 不要把“其他收益”和“营业外收入”随意混用,关键看你公司执行的是什么会计准则。
  4. 凭证附件是生命线 做这些分录,绝不是凭空想象,每一笔后面都必须有坚实的原始凭证支撑:

    • 《退税申请审批表》或相关政策文件
    • 税务局出具的《税收收入退还书》或相关通知
    • 银行收款回单(水单) 这些附件要整理好,装订在凭证后面,以备内部审计和外部检查。

第五部分:总结与心态分享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对税费返还的会计分录不再恐惧了?我们来总结一下核心流程:

判断性质(是政府补助)→ 确定收益类型(多为与收益相关)→ 确认时点(权责发生制)→ 选择正确科目(其他应收款、其他收益/所得税费用)→ 附件齐全

会计工作就是这样,看似复杂,但一旦理解了其内在的逻辑和规则,就能化繁为简,税费返还的分录,考察的正是你对会计准则理解深度和灵活应用的能力。

希望这篇接近3000字的详解,能成为你手边一份可靠的实战手册,下次再遇到税费返还的业务,相信你一定能淡定从容,分分钟搞定它!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欢迎随时交流,我们一起在财税的道路上共同进步!

一篇说透税费返还会计分录,会计小白也能秒懂的实战指南 税费返还会计分录 第2张
微信号:15137101602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智小账专业税筹团队,专注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