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返还到底算不算营业收入?会计小姐姐用大白话给你讲明白
“王会计,我们公司刚收到一笔80万的税收返还,这下季度报表好看了!”一大早,销售总监兴冲冲地跑进财务部。
“先别高兴太早,”我笑着打断他,“这笔钱不一定能算作营业收入,搞不好还得放进负债里呢。”
看着销售总监瞬间僵住的笑容,我决定好好跟他解释清楚,相信很多创业者和业务人员都有同样的困惑——公司收到的税收返还款,到底该怎么入账?我就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把这个看似专业的财务问题给大家讲明白。
先来搞懂什么是税收返还
税收返还,说白了就是政府把你已经交上去的税款,按照一定政策又退给你一部分,比如你交了100万增值税,因为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税务局退了你20万,这20万就是税收返还。
常见的税收返还主要有这几种:

增值税返还:最常见的一种,比如软件企业增值税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退,当月交税,下月可能就收到退款了。
企业所得税返还: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经常承诺把地方留成部分的一定比例返还给企业,比如某开发区承诺,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的50%返还给企业。
代扣个税手续费返还:公司帮员工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税务局会按实际缴纳税款的2%返还手续费,这是对我们财务工作的“辛苦费”。
即征即退:典型的如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在征收的同时就办理退税。
先征后退:常见于出版物增值税优惠,先全额征收,后面再按规定退还。
那么问题来了,这算营业收入吗?
直接说答案:大多数情况下不算。
为什么?这就要从营业收入的本质说起了。
营业收入的核心特征:
- 是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
- 与投入的成本、提供的服务或商品直接相关
- 具有可持续性和重复性
比如说,你卖出一批货,收到货款,这是典型的营业收入,你提供咨询服务拿到服务费,这也是营业收入,因为这些都来源于你主业的、持续的经营活动。
而税收返还呢?它本质上是对你已经交纳税款的减免或退还,更像是政府给你的“补贴”或“优惠”,跟你卖货、提供服务没有直接关系,更重要的是,税收优惠政策的持续性并不稳定,今年有,明年可能就没了。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 这就像你每个月给物业交管理费(缴税),物业因为你是个“模范业主”,决定返还你20%的管理费(税收返还),你能说这返还的钱是你这个月“挣”的吗?显然不能,它只是对你已支出费用的减免。
财务人员是怎么做账的?
在会计实务中,我们对税收返还的处理非常谨慎,主要分几种情况:
作为“其他收益” 这是现在最主流的做法,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大多数税收返还都计入“其他收益”科目,这个科目专门用来核算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但又算不上营业收入的政府补助。
软件企业收到增值税即征即退的税款: 借:银行存款 20万 贷:其他收益 20万
直接冲减“税金及附加” 有些税收返还可以直接冲减原来计提的税费,比如你收到代扣个税手续费返还: 借:银行存款 1万 贷:税金及附加 1万
这种做法相当于减少了你的税费支出,直观地降低了成本。
极少数情况计入营业收入 除非这种税收返还与你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价格直接挂钩,成为定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否则一般不会放进营业收入。
关键区别:营业收入直接影响毛利率等核心指标,而其他收益不影响毛利率,只在营业利润之上作为加项。
为什么不能随便计入营业收入?
把税收返还计入营业收入,至少会带来三个问题:
扭曲经营成果 你的主营业务的真实盈利能力被掩盖了,投资人看报表是想知道你的产品卖得好不好,服务有没有竞争力,而不是想看政府给了多少补贴。
误导决策 老板看到营业收入增长,可能误判市场形势,盲目扩大生产,这增长可能只是暂时的税收优惠带来的。
税务风险 税务局看到你把这部分计入营业收入,可能会认为你在虚增收入,甚至怀疑你有偷漏税的嫌疑。
我们公司就吃过这个亏,前年,新来的会计把一笔50万的税收返还计入了营业收入,结果在融资尽调时被投资人质疑收入质量,差点影响了投资协议,后来我们重新调整报表,费了好大劲才解释清楚。
各种返还的具体处理技巧
案例1:软件企业的增值税返还 张总的软件公司本月实际缴纳增值税50万元,按规定可退还40万元。 正确处理: 借:银行存款 40万 贷:其他收益 40万
错误处理:计入主营业务收入,这会虚增公司的收入规模,让毛利率失准。
案例2:代扣个税手续费返还 公司代扣员工个税100万元,收到税务局返还的2万元手续费。 建议处理: 借:银行存款 2万 贷:其他收益 2万 (也可冲减“财务费用”或“管理费用”)
这笔钱虽然少,但可是对财务人员工作的肯定,我们通常用来改善财务部福利。
案例3:招商引资的税收返还 李总把公司迁到开发区,政府承诺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返还60%。 收到返还时: 借:银行存款 30万 贷:其他收益 30万
这种返还通常有政府红头文件,但也要注意政策的连续性。
实务中要特别注意的几个点
发票问题 收到税收返还,税务局不会给你开发票,做账时凭银行回单和税务审批文件即可。
纳税问题 税收返还本身是税后收益,一般不需要再缴纳企业所得税,但如果有明确的文件规定属于免税收入,最好做备案手续。
现金流与利润的差异 税收返还会改善现金流,但不一定增加利润——如果是冲减税费,利润增加;如果计入其他收益,利润也增加;但如果是资产相关返还,可能影响折旧。
预算管理 因为税收返还的时间不确定,做资金预算时最好保守一点,别指望这笔钱发工资、付货款。
给老板和业务人员的建议
给老板的话: 看报表时,别光盯着收入数字,要区分哪些是实打实的业务收入,哪些是政府补助,做决策时,更要看剔除各种补贴后的真实盈利能力,税收返还是锦上添花,但不能靠它来雪中送炭。
给业务人员的话: 跟客户吹业绩时,也别把税收返还算进收入里,专业的客户或投资人都懂行,虚报收入只会降低你的专业信誉。
给财务新人的话: 做账时要看清业务实质,别什么钱都往收入里塞,拿不准的时候,翻翻会计准则,或者问问老会计,保守一点通常不会错。
说到底,税收返还就像是你去商场买东西,结账时用的优惠券——它减少了你的支出,但不能说这优惠券是你“挣”来的钱。
一个健康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该体现在产品和服务上,体现在市场竞争力上,而不是体现在能拿到多少政府补贴上,把账做明白,把业务看清楚,企业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下次再看到公司收到税收返还,你就知道该怎么看待这笔钱了,如果还有疑问,欢迎随时来找我们财务部聊聊——毕竟,让公司每个人都懂点财务知识,也是我们的“分内事”呢。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