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税收返还,到底该进哪个会计科目?
老王上个月收到税务局退回的一笔增值税款,乐呵呵地跑到财务室:“张会计,这笔钱直接记到营业外收入吧?”张会计推了推眼镜:“王总,这可不能乱记,去年隔壁厂就因为这个被税务稽查了...”
相信很多企业老板和财务人员都遇到过类似困惑,今天咱们就用最通俗的大白话,把增值税税收返还的入账问题说清楚。
先弄明白:什么是增值税税收返还?
就是你之前交给国家的增值税,现在国家按政策退一部分给你,常见的返还形式有:
- 即征即退:比如软件行业,按13%交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立即退还
- 先征后退:像某些新型墙体材料企业,先按规定交税,后期再申请返还
- 出口退税:外贸企业出口货物时,退还国内环节已缴纳的增值税
- 留抵退税:近期热门的政策,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符合条件的可申请退还
重点来了:不同类型的返还,会计处理完全不同!这就好比同样是“退款”,网购退货和充话费返现性质完全不同。
核心问题:到底记入哪个科目?
咱们分情况来说:

即征即退、先征后退的增值税
这是最常见的类型,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这类返还应该计入“其他收益”科目。
举个例子: 某软件公司当月实现增值税应税收入100万元,按规定计算应交增值税10万元,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7万元享受即征即退。
会计分录这样做:
借:银行存款 70,000
贷:其他收益 70,000
如果执行的是《小企业会计准则》,没有“其他收益”科目怎么办?那就记入“营业外收入”。
但要注意:2017年新收入准则实施后,大部分企业都应该使用“其他收益”科目,这就好比以前大家叫“网约车”,现在规范称呼是“巡游出租车”,本质上都是车,但称呼更准确了。
出口退税
这个比较特殊,本质上不是政府补助,而是对你垫付税款的退还,所以不计入损益类科目,而是冲减原来的“应交税费”。
举个例子: 某外贸公司出口商品,申请退还进口环节缴纳的增值税5万元。
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50,000
看出来区别了吗?出口退税是“物归原主”,而即征即退是“政府给补贴”。
留抵退税
这是近几年才大规模推行的政策,收到留抵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注意这里是冲减进项税额,不是计入收入,为什么呢?因为留抵退税是把你未来才能抵扣的税款提前退还,相当于减少了你可抵扣的进项税。
最容易出错的几个地方
- 把所有退税都计入“营业外收入”
这是最常见的错误!就像开篇的老王,差点就犯了这个错误,只有确实无法区分性质的政府补助才计入营业外收入,增值税返还通常要按具体性质区分。
- 忘记价税分离
收到返还时,要明确返还金额是含税价还是不含税价,如果是含税价,需要分解为不含税收入和销项税额。
比如收到即征即退款11.3万元:
借:银行存款 113,000
贷:其他收益 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000
- 混淆税收返还与税收减免
税收返还是先交后返,而税收减免是直接少交或不交,这就好比一个是“先花钱购物后抽奖中奖”,一个是“直接打折”,会计处理完全不同。
税务处理要特别注意
会计入账后,税务申报也不能马虎。
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返还通常要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但也有例外,比如符合条件的软件企业即征即退增值税,可以专款专用并单独核算的,可能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
发票管理:收到返还时,税务局一般会开具《税收收入退还书》,这个要妥善保管,作为原始凭证。
实际工作中的操作建议
-
设置明细科目:在“其他收益”下设置“增值税返还”明细科目,方便后续统计和分析。
-
备查账簿:建立增值税税收返还备查簿,记录每笔返还的政策依据、计算过程、到账时间等,迎接税务检查时心里不慌。
-
政策跟踪:增值税返还政策经常调整,要随时关注最新政策,比如留抵退税政策从2019年开始大规模推行,很多老会计都不熟悉。
-
业财融合:业务部门要了解基本政策,在签订合同、开展业务时就能预估可享受的税收返还,更好地进行业务规划。
举个完整的例子
某环保科技公司享受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1月: 销售环保设备,收入200万元,销项税额26万元 购进原材料,取得进项发票税额16万元 实际缴纳增值税:26-16=10万元
2月: 申请即征即退,符合政策可退税额7万元 收到退税款
会计分录: 缴纳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收到返还时:
借:银行存款 70,000
贷:其他收益——增值税返还 70,000
月末结转:
借:其他收益——增值税返还 70,000
贷:本年利润 70,000
写在最后
增值税税收返还入账,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用错了科目,轻则影响财务数据准确性,重则引发税务风险,记住这个核心原则:先判断返还性质,再选择对应科目。
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拿不准的情况,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咨询主管税务机关,或者请教专业的税务顾问,毕竟,税务处理求的就是一个“稳”字。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大家在处理增值税返还时,都能像老会计一样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