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返还到底算不算政府补助?会计新手必看的分录指南
每次发工资时,总能看到个税代扣的那一栏,但你可能不知道,有时候税务局还会把部分个税“还”给企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个税返还,今天咱们就用最通俗的大白话,聊聊这个让很多会计头疼的问题:它到底属不属于政府补助?又该怎么写分录?
先抛结论:个税返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属于政府补助,而是企业作为扣缴义务人获得的服务报酬,不过别急,咱们慢慢拆解这个结论背后的门道。
为什么个税返还常被误认为政府补助?
很多新手会计第一次接触个税返还时,第一反应都是:“政府退税款,那不是补助是啥?”这个误会主要来自两个层面:
- 表面特征相似:钱确实从税务机关账户转到企业账户,看起来像“政府发补贴”
- 政策依据隐蔽: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代扣代收代征税款手续费管理的通知》(财行〔2019〕11号)明确规定,个税返还实质是“手续费”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小区物业代收水电费时,电力公司会按比例支付服务费,同理,企业帮税务局“代收”个税,税务机关支付2%的手续费(个税返还),这是对等有偿的劳务关系,而不是无偿的“施舍”。
穿透本质:区分政府补助的三大关键点
判断是否属于政府补助,要抓住这三个核心特征:

无偿性vs有偿性
政府补助的核心是“无偿给予”,比如环保企业获得的节能减排补贴,而个税返还的前提是企业先履行了扣缴义务——你得先干活(计算、申报、扣款),才能拿钱。
来源特殊性vs常规活动
政府补助通常针对特定事项(如研发创新、安置残疾人),而个税返还是伴随职工薪酬发放产生的常规活动,会计做工资表、申报个税本就属于本职工作。
政策导向性vs劳务对价性
政府补助往往承载政策导向(鼓励产业升级等),而个税返还只是税务体系运营的常规成本,和企业代售火车票收取手续费性质类似。
去年我们服务的一家中型科技公司就踩过坑:会计把全年12万元个税返还计入“其他收益-政府补助”,次年税务稽查时被要求全额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你看,科目用错直接引发税务风险。
会计分录实战:不同准则下的处理方案
假设某企业2025年代扣个税总额200万元,按2%比例获得返还4万元,来看看具体分录怎么写:
▶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 确认返还时:
借:银行存款 40,000 贷:其他收益—手续费收入 40,000注意!这里坚决不能使用“营业外收入”科目,因为该科目核算的是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利得。
▶ 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借:银行存款 40,000
贷:营业外收入 40,000
小企业准则下没有“其他收益”科目,但需要在报表附注中说明收入性质。
▶ 常见错误示范
- 错误1:计入“其他业务收入”(这属于劳务收入范畴)
- 错误2:挂账“其他应付款”长期不清(会产生滞留税款风险)
- 错误3:直接冲减“管理费用”(扭曲费用真实结构)
有个记忆口诀:“个税返还不是补助,其他收益是正途,小企业走营业外,增值税别忘申报”
延伸问题:这些细节会计最易忽略
增值税缴纳问题
是的,个税返还需要缴纳增值税!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代扣代缴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手续费收入征免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1〕31号),应按“经纪代理服务”缴纳增值税,假设公司为一般纳税人:
增值税销项税额=40,000÷(1+6%)×6%≈2,264.15元
净收入=40,000-2,264.15=37,735.85元
返还时间的特殊性
个税返还不是“随时申请随时退”,税务机关通常在次年3月31日前完成清算,2025年个税手续费返还申请期限是2025年1月1日至3月31日,过期视为自动放弃——很多企业因此白白损失资金。
用途限制的误区
财行〔2019〕11号文规定,返还资金可用于“办税员奖励、税务培训、代扣代缴设备购置”,但实践中,很多企业直接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只要依法纳税,通常不会引发问题。
综合案例:完整流程模拟
某制造业企业2025年情况:
- 全年代扣个税:150万元
- 2025年3月收到返还:150万×2%=3万元
- 为办税员发放奖励:1.5万元
- 购买申报设备:0.8万元
会计处理分三步: 第一步:确认收入
借:银行存款 30,000
贷:其他收益—手续费收入 28,301.89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698.11
第二步:支付办税员奖励
借:管理费用—职工薪酬 15,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5,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 15,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
第三步:购置设备
借:固定资产 8,000
贷:银行存款 8,000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到,个税返还形成的资金流入和后续支出需要分开核算,不能直接抵减。
税务稽查关注点
税务机关检查时最关注四个要点:
- 收入确认时点:是否在收到款项的当期确认收入
- 增值税申报:是否按期申报6%的销项税
- 用途规范性:用于奖励办税人员时是否代扣个税
- 凭证完整性:银行回单、审批单等资料是否齐全
建议建立个税返还管理台账,记录“返还金额-到账时间-完税情况-资金用途”全流程。
最后给大家提个醒:2025年起全电发票全面推行,个税返还的申请流程已实现线上化,登录电子税务局后,在“退抵税费管理—个税手续费退还”模块即可办理,相比以前线下提交《手续费申请表》的流程,效率提升了不少。
个税返还就像企业帮税务局“打工”的辛苦费,本质上更接近劳务报酬,把科目做对,把税交清,把账做平,这才是专业会计的应有之义,如果你们公司还没申请2025年度的个税返还,记得在2025年3月31日前抓紧办理哦!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