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账征收 VS 核定征收,税率背后的秘密,老板们别再傻傻分不清!
“王会计,你说我这小店,税局给我‘核定’了,每月固定交1000块税,隔壁老李的店跟咱规模差不多,但他是‘查账’的,听说赚得多就交得多,赚得少就交得少?这俩到底咋回事?税率不是一样的吗?” 早餐店张老板一脸困惑地问我。
这绝对是中小微企业老板和个体户们最常掉进的认知误区!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核心区别根本不在税率表本身,而在于税务局怎么确定你该交税的那个“基础”——你的利润(应纳税所得额)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这直接决定了你最终从口袋里掏出去的真金白银。
第一幕:查账征收 - 你的账本说了算
想象一下,查账征收就像税务局的“查账先生”,他搬个小板凳坐在你公司财务室,要求你:
- 账本齐全又规范:进货、卖货、发工资、付房租...每一笔钱进出都得有根有据(发票!发票!发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利润真实透明:年底(或季度末),你指着账本告诉他:“领导您看,今年总共卖了100万,但进货成本60万,房租水电人工杂费又花了20万,最后就剩下20万利润,心都在滴血啊!”
- 税率“明码标价”:查账先生点点头,拿出他的“税率菜单”:
- 基本款:25% - 大部分公司的标准套餐,你这20万利润,就按20万 * 25% = 交5万企业所得税。
- 小微企业优惠套餐:这可是国家给的“大红包”!比如2025年政策:
- 利润 ≤ 300万?恭喜!前面100万部分按5%(历史超低优惠!),剩下的200万部分按5%(优惠还在延续,但随时关注政策变化),算下来比25%省了一大笔!
- 利润 > 300万?抱歉,只能含泪回归25%基本款了。
- 高新技术企业尊享版:15% - 搞研发创新的“学霸”企业专属福利。
- 个体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赚的钱算到老板个人头上,按5%-35%的超额累进税率交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比如你个体户账上算出20万利润,扣除一些费用后,可能适用20%或25%这档税率。
查账征收的灵魂是什么?是“成本票”! 你60万的进货成本,得有60万合规发票证明;20万的费用,也得有对应的发票、工资单、合同等。没有票?对不起,这笔开支税务局不认!你的利润就会被“人为”抬高,税自然就交多了。 这是合规经营者的选择,潜力大(利润低时税少),但管理成本也高。

第二幕:核定征收 - 税务局给你“拍个板”
现在轮到核定征收登场,这位是税务局的“估算师”,他可能觉得:
- 你账本像天书?根本看不懂!(账册不全、混乱)
- 你成本费用是一笔糊涂账?根本算不清!(成本资料、费用凭证残缺)
- 按查账那套根本没法搞!或者你规模太小,搞那么复杂没必要。
估算师大手一挥:“得了,你也别费劲了,我给你‘核定’一个数吧!” 主要分两种玩法:
-
核定应税所得率(定率征收) - “行业平均线”模式
- 这才是真正与“税率”产生化学反应、造成税负差异的核心环节!
- 税务局翻出行业大数据手册:“嗯,你们家开餐馆的,同行平均利润率大概在10%-25% 之间(这就是应税所得率),看你店不大不小,取个中间值15%吧!”
- 关键计算来了!
- 你一年营业收入 = 100万。
- 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 15%。
- *你的“核定利润”(应纳税所得额) = 100万 15% = 15万,看!这里根本没看你实际花了多少钱!**
- 税率登场:
- 如果你是个体户/个独/合伙:这15万“核定利润”,按5%-35%的个税累进税率交税(经营所得)。
- 如果你是公司:这15万“核定利润”,再看是否符合小微企业条件,按对应的5%、5%或25%交企业所得税。
- 最终税负感受: 表面看税率可能和查账一样(比如个体户都用5-35%),但因为你的“利润”(15万)是税务局根据收入“拍”出来的,不是你实际账上的利润(可能是20万,也可能是8万),这就导致了税负的实质性差异! 常见行业应税所得率范围(具体以当地税局为准):
- 制造业、批发业:5%-15%
- 零售业:4%-15%
- 交通运输:7%-15%
- 建筑业:8%-20%
- 饮食业:8%-25%
- 娱乐业:15%-30%
- 咨询、服务等:10%-30%
-
定期定额征收(双定征收) - “包月套餐”模式
- 常见于超级小微个体户(比如张老板的早餐摊)。
- 税务局估算师直接“打包价”:“你这种小摊,一个月核定你收入3万,核定利润率10%(应税所得率),综合算下来,一个月固定交税100块!”
- 这100块,本质上是一个打包的“综合征收率”结果。 它可能包含了增值税、附加税、个税(经营所得)等,老板每月/每季固定交这个数,省心到极致,但也别想靠亏本少交税。
核定征收的灵魂是什么?是“简单粗暴”! 特别适合账务能力弱、规模小、成本票难以获取的经营者,税负相对固定(定率)或绝对固定(定额),管理成本极低。但!风险在于,税务局核定的“利润”可能远高于你实际利润,导致你“虚胖”交税;也可能被税务局认为不符合核定条件,要求转为查账并补税+罚款!
终极对决:税率迷雾下的真相与选择
现在彻底明白了吧?
- 税率本身(25%,5-35%,小微优惠等) 在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定率)下,规则是一致的(定额征收是打包价另说)。
- 核心爆炸性区别在于:那个要乘以税率的“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是怎么来的!
- 查账征收: 利润 = 真实收入 - 真实有票的成本费用。 利润可高可低,税负随之波动。合规成本高是门槛。
- 核定征收(定率): 利润(应纳税所得额) = 你的实际收入 × 税务局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实际成本费用?对不起,这个计算里不考虑! 这就导致税负与实际经营成果脱钩,可能“被平均”而多交或少交(少交情况也有,比如你实际利润超高但被核定的所得率低)。管理简单是优势,但利润“失真”是本质。
- 核定征收(定额): 税 = 固定金额。 彻底与当期收入利润脱钩,极度省心。
老板们该怎么选?(重要!)
- 不是你想选就能选! 核定征收是税务局认定你“不够格”或“没必要”查账时才给的待遇,符合查账条件的企业,主动要求核定?基本没戏!税务局还巴不得你规范起来呢。
- 发展方向决定选择(如果能选):
- 想做大做强,融资上市?必须查账征收! 这是规范经营的唯一正道,把成本票管好,利用好小微企业优惠,利润低时税负可能比核定还低!
- 小本经营,账实在搞不定,成本票也难收?符合条件就安心核定(尤其是定额),图个省心。 但务必清楚,核定的税负是基于“估算”,可能吃亏。
- 业务规模增长很快?小心! 收入超过核定标准(比如很多地方个体户核定标准是年500万),税务局会强制要求你转为查账征收! 到时候账务历史问题可能集中爆发,补税罚款能让你一夜回到解放前。
- 核定不是避税天堂! 别以为核定了就万事大吉,如果被税务局稽查,发现你实际利润远超核定利润,或者你隐瞒了收入,偷税的板子打下来照样疼!该补的税一分不少,罚款滞纳金能让你怀疑人生。
撕开“税率”的伪装
别再被“税率不同”的传言误导!查账与核定,是两条计算“税基”(利润)的完全不同的赛道,查账赛道看真功夫(真实票据与核算),税负反映真实经营;核定赛道(尤其定率)像是戴着税务局给的“行业平均”有色眼镜看利润,税负可能与你的实际酸甜苦辣脱节。
老板们!看清自己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蓝图,能规范,尽早拥抱查账征收,成本票管理是核心命脉,合规才能行稳致远,确实力有不逮,符合核定条件就用好它,但务必清醒认识其“估算”本质和潜在风险,税收世界里,看清规则本质,才能不做糊涂的“交钱人”!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