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必知!2025年这些地区还能核定征收(附详细攻略)
“核定征收”这四个字,对很多做点小生意、开个小工作室、接点自由职业项目的朋友来说,简直就是个“香饽饽”,为啥?简单啊!省心啊! 不用天天抱着账本算得头昏眼花,税务局直接给你定个“标准”,按这个交税就行,多轻松!
可这两年,风声变了,你肯定也听说了,很多以前可以轻松核定征收的地方,政策收得越来越紧,有些甚至直接叫停了,搞得不少老板心里直打鼓:“现在到底哪些地方还能核定?靠谱不?我这种情况能申请吗?别踩坑啊!”
别急,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2025年这个“节骨眼”上,核定征收这盘棋到底怎么下,哪些地方还有“口子”,怎么操作才安全又省税。
核定征收到底是个啥?为啥大家都想“核”?
想象一下,你开了个小卖部,每天卖点烟酒零食,要是按正规的“查账征收”来,你得把每一笔进货单、销售记录都清清楚楚记好,月底还要算利润,再按利润去交所得税,这对一个小店来说,工作量不小,请会计又是一笔开销。
而核定征收呢?税务局看你这个地段、这个行业、大概的规模,直接给你定一个“标准”,认定你一个月营业额大概3万块,然后按这个“核定”的营业额,套用一个很低的利润率(比如5%),再算所得税,可能一个月就交几百块搞定!

它的核心吸引力就在于:
- 账务要求极低: 不需要建立复杂的财务账簿,特别适合规模小、业务简单、缺乏专业财务能力的个体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 计算简单透明: 税负相对固定,容易计算,老板心里有底。
- 可能降低税负: 在特定地区、特定时期(尤其是有税收优惠的地方),核定下来的综合税负率(增值税+附加+个税)可能会显著低于查账征收的实际税负,特别是对于成本费用难以取得合规发票或者实际利润率较高的业务。
听起来很美是不是?但为啥现在越来越难了呢?
问题就出在“可能降低税负”这! 有些地方之前政策放得太开,被一些“聪明人”钻了空子,把本应该查账征收、利润很高的大业务(比如明星、网红动辄几千万的收入),包装成小个体户去享受超低核定税率,这明显违背了税收公平原则,国家肯定要管!
金税四期来了,监管更严了,政策也在不断调整。“核定征收”正在回归它的本源:服务于那些真正账务核算能力弱、规模小的市场主体。
2025年,哪里还能“核”?靠谱地区大盘点(重点!)
现在进入大家最关心的干货环节!经过多方信息搜集和政策梳理(政策随时可能微调,具体以当地税务局最新执行口径为准!),目前以下类型地区相对还有操作空间,但门槛和要求普遍提高了!
部分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
- 特点: 当地为了吸引投资、活跃地方经济,可能还保留相对宽松的核定政策,但请注意,“宽松”不等于“无底线”!
- 典型代表(举例,非全部):
- 某些西部地区省份(如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部分区域): 这些地方的部分市县、开发区,为了招商引资,对注册在当地园区内的个体户、个独/合伙企业,可能还有核定征收政策。关键点: 通常要求企业真实在当地注册、有基本办公/经营痕迹(至少挂靠园区地址),业务要合理,不能是纯粹为了开票而注册的空壳公司,税局会实地核查或者要求提供经营证明。
- 东北部分地区: 类似情况也存在,但同样在收紧和规范中。
- 注意事项:
- 真实性是生命线! 必须要有真实的、与核定业务匹配的经营活动和证据(合同、物流、资金流等),空壳注册、只开票不经营,风险极高!
- 行业限制: 敏感行业(如文娱、医药、投资、金融中介等)通常很难核定。
- 额度限制: 核定的开票额度普遍受限,比如单户年开票额通常控制在500万以内(甚至更低),超过就可能强制要求查账征收。
- 政策变动快: 这类地区的政策稳定性相对较弱,说停就停的可能性存在。
部分海岛、自贸区等特殊区域(政策驱动型)
- 特点: 依托国家或地方的特殊政策,有明确的核定征收规定。
- 典型代表:
- 海南自由贸易港: 这是目前政策最清晰、最受瞩目的区域之一。
- 对在海南注册并实质性运营的个体工商户: 可以申请核定征收。这是写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及配套税收文件里的! 只要符合条件(真实经营、账证不全等),核定的合法性强。
- 优惠力度大: 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0万的部分,在享受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还能再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基本相当于税率极低),而且海南还有“双15%”企业所得税和高端人才个税优惠(虽然这主要是针对查账征收的企业)。
- 关键要求: “实质性运营”是核心! 要求在海南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主要从业人员在海南工作、财务在海南核算、业务在海南发生或管理,想注册个空壳公司就享受,门都没有!
- 平潭综合实验区: 对台合作前沿,过去也有类似政策,但近年来也在不断规范和收紧,需密切关注最新执行口径。
- 海南自由贸易港: 这是目前政策最清晰、最受瞩目的区域之一。
- 注意事项:
- “实质性运营”要求高: 海南的政策虽好,但对“实质性运营”的审查非常严格,需要投入真实的场地、人员、业务发生在当地,成本不低,适合确实计划在海南拓展业务的企业/个人。
- 申请程序: 需要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核定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经营场所证明、业务合同、人员情况等),不是自动享受。
针对特定人群或行业的核定(普惠性但有条件)
- 特点: 这是国家层面普遍适用的规定,不局限于特定地区,但门槛明确。
- 典型代表:
- 定期定额征收(主要针对个体工商户): 这是最常见的核定方式,遍布全国。
- 适用对象: 生产、经营规模小,达不到《个体工商户建账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设置账簿标准的个体工商户。
- 如何核: 税局根据你的经营地点、规模、项目,核定你一个月(或季)的销售额(营业额),如果实际开票额不超过核定额,就按核定额交税;超过了,就要按实际开票额交税(或者超过太多可能要求建账)。
- 增值税优惠: 目前小规模纳税人(大部分个体户属于此)月销售额10万(季度30万)以下,增值税免税!这是巨大的利好,超过的话,2025年政策是增值税按1%征收率(非3%),个税(经营所得)部分,各地核定税率不同,通常比较低。
- 自然人代开发票的核定: 个人(非个体户)偶尔给企业提供劳务等服务,去税务局代开发票时,税务局通常会按开票金额核定一个很低的税率(如1%-1.5%左右,含增值税和个税)当场征收。注意: 这仅适用于“临时性、一次性” 业务,如果一个人长期、持续为同一单位提供实质上等同于员工的劳务,却通过频繁代开发票来避税(社保、工薪个税),风险极大!会被认定为“劳务报酬”,要求支付单位按20%-40%税率代扣代缴个税,甚至追缴。
- 定期定额征收(主要针对个体工商户): 这是最常见的核定方式,遍布全国。
- 注意事项:
- “小规模”是前提: 定期定额针对的是真正的小微个体户,生意做大了,达到建账标准了,就必须按规定设置账簿,查账征收。
- “临时性”是关键: 自然人代开不能滥用,用于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就是踩红线。
部分地方产业园/孵化器(谨慎甄别!)
- 特点: 一些地方产业园、创业孵化器为了吸引企业入驻,可能会宣传其园区内可以申请核定征收。
- 现状:
- 鱼龙混杂: 这类信息需要高度警惕! 很多是过时的信息,或者招商人员的夸大宣传。
- 核心仍在当地税局: 最终能否核定,决定权在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而不是园区,园区可能有渠道协助沟通,但绝无可能绕过税局。
- 要求趋同: 即便在园区内,要达到前述几种类型(特别是真实经营、小规模)的要求才能申请,不会因为是园区就有特殊优待(除非该园区本身在海南这类有特殊政策的区域)。
- 建议: 如果考虑这类园区,务必直接咨询园区所属的主管税务机关,核实当前政策,切勿轻信招商人员一面之词。
申请核定征收,这些“坑”千万别踩!(风险警示)
想核定,光知道哪里有可能还不够,避开雷区更重要!以下行为极易引发税务稽查和补税、罚款:
- 空壳注册,虚假经营: 这是最大的雷!只在税收洼地注册个执照,实际经营、人员、业务、资金流都在别处,甚至完全没业务,纯粹为了开票,金税四期下,这种“皮包公司”一查一个准。
- 业务拆分,强行“做小”: 明明是一个年收入几千万的公司,硬是拆分成几十个个体户/个独,每个都去申请核定,这种刻意逃避查账征收的行为,属于偷税漏税。
- 滥用“自然人代开”: 把工资薪金、劳务报酬伪装成经营所得去代开,或者长期、稳定地为同一主体提供服务却频繁代开,都是高风险行为。
- 忽视“四流合一”: 合同流、发票流、资金流、货物流(或服务流)必须一致且指向真实业务,合同和发票是A公司,钱却是老板个人卡付的,或者货是从完全无关的B地发出来的,这就有大问题。
- 触碰敏感行业: 如前所述,文娱、医药、金融、投资、股权转让等敏感行业,是税务重点关注的领域,想核定?难上加难。
- 低估“事后核查”力度: 即使当时核定了,税局也有权在后续管理中发现你实际经营规模远超核定标准、账务能力已具备等情况,要求你改为查账征收,并对之前少缴的税款进行追缴和处罚。
- 轻信“包过”、“关系”承诺: 市场上有些中介打着“包搞定核定”、“有内部关系”的幌子收高价,最终审批权在税局,任何承诺都是不可靠的,甚至可能把你引入非法操作。
我到底适不适合核定征收?如何安全操作?
决策前灵魂拷问:
- 我的业务规模真的小吗? 年收入长期稳定超过500万?利润率高吗?如果规模不小,核定可能省不了多少税,反而带来强制查账和追缴风险。
- 我的成本费用能取得合规发票吗? 如果成本票充足,查账征收的实际税负可能比核定还低!
- 我能接受真实的经营成本吗? 比如去海南注册,真要在当地租场地、雇人、开展业务吗?成本划得来吗?
- 我的业务性质合规吗? 是真实的、可持续的、非敏感的业务吗?
- 我能承受未来政策变动的风险吗? 如果政策突然收紧,要求改为查账,有预案吗?
安全操作指南:
- 首选“定期定额”: 如果你就是个小店、小工作室,收入不大,优先考虑注册为个体户,在经营地申请最普遍的定期定额征收,合法合规,享受小规模纳税人免税和低核定税率。
- 考虑“实质经营”的特殊区域: 如果业务发展需要,且愿意承担成本(场地、人员),海南自贸港是当前政策最明朗、确定性较高的选择。务必做到“实质性运营”!
- 谨慎选择“税收洼地”: 如果考虑西部等地,必须确保:
- 业务真实发生(至少部分在当地)。
- 建立基本经营痕迹(挂靠地址也要能应对核查)。
- 严格控制开票额度(远低于风险阈值)。
- 与靠谱的、强调合规的园区合作。
- 善用“自然人代开”(仅限临时业务): 偶尔的一次性劳务报酬,按规定代开,没问题。
- 务必做到“四流合一”: 这是所有税务筹划(包括核定)的生命线。
- 专业咨询: 在做出重大决定前(尤其涉及异地注册、大额业务),务必咨询专业的、有责任心的财税顾问或律师,结合你的具体业务模式、规模、未来发展,评估合规性和风险,量身定制方案,不要自己拍脑袋,更不要轻信网络上的碎片化信息或非专业人员的建议。
核定征收——回归本源的路上,且行且珍惜
核定征收政策,在2025年及未来,主旋律必然是规范、收紧、回归服务小微的本源,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无门槛的“税收洼地”已成过去式。
对于广大中小微企业主、个体经营者来说:
- 小生意,个体户,定期定额: 仍是合法合规、省心省力的主流选择,用好小规模免税政策。
- 有实力,谋发展,看海南: 海南自贸港的核定政策结合其整体税收优惠,是当前确定性较高的战略选择,但“实质性运营” 是硬门槛,需要真投入。
- 高风险,不可取: 空壳公司、业务拆分、滥用代开、触碰敏感行业等操作,无异于火中取栗,秋后算账的风险极高,代价巨大。
税务筹划的核心,永远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用好用足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 核定征收作为一种征管方式,本身不是“避税天堂”,理解政策边界,评估自身条件,敬畏税法红线,才能真正走得稳、走得远。
你在核定征收方面遇到过什么难题?或者对某个地区的政策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