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户核定征收个税怎么算?一文搞懂计算方法和节税技巧
“老王,你那早餐店一个月到底要交多少税啊?税务所给核定的,我咋算都糊涂!”隔壁开水果店的张老板一脸困惑地问我。
这问题太常见了!个体户核定征收个税,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用最接地气的话,把核定征收怎么算、有啥门道、怎么省钱,一次性给你讲清楚!
个体户缴税的两条路:查账征收 vs 核定征收
首先得明白,个体户交税主要有两条道:
- 查账征收: 适合账本记得清清楚楚、票据齐全的老板,简单说,收入 - 成本费用 = 利润(应纳税所得额),然后按 5%-35% 的超额累进税率算税,这要求高,很多个体户搞不定。
- 核定征收: 这就是咱今天的主角!税务部门看你行业、地段、规模,直接“拍个板”,定个标准来算税,为啥核你?常见原因:
- 账本?压根没建!
- 账本倒是有,但乱成一锅粥,成本费用根本算不清。
- 该报税时不报,税务喊你去核定你还不去。
- 明明该记账,却藏着掖着不提供。
- 申报明显不合理,收入成本严重不匹配。
一句话:账搞不清或没按规定搞,税务就给你核定,方便管理也保证税收。

核定征收的三种“算法”,总有一款适合你
核定征收也不是“一刀切”,主要有三种玩法:
-
定额征收:简单粗暴“一口价”
- 咋回事? 税务直接定死你一个月或一个季度交多少钱。“老王煎饼铺,每月核定个人所得税 300 元”。
- 谁适用? 规模贼小、收入贼稳定的小摊小贩,比如夜市摆摊的、小区门口修鞋的。
- 怎么算? 不用算!税务通知单上写多少,你就按时交多少。
- 老王的煎饼摊:核定月经营额 8000 元,核定月个人所得税额 300 元。
- 季度交一次?那就是 *300元/月 3个月 = 900元**。
-
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先定利润率,再算税
- 咋回事? 税务不直接定税额,而是根据你的行业特性,定一个利润率(应税所得率),用你的收入乘以这个率,算出你的“利润”(应纳税所得额),再用 5%-35% 的税率算出该交的税。
- 谁适用? 这是最常见的核定方式!大部分核定征收的个体户都用这个,比如小餐馆、小超市、服装店、维修店等。
- 核心公式:
- 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应税所得率
-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关键点:
- 收入总额: 就是你开票的、不开票的所有经营收入总和,记得报全!
- 应税所得率: 这个率是税务定的!不同行业差很多:
- 批发零售业:常见 3%-8% (比如你卖衣服、开小卖部)
- 餐饮业:常见 8%-15% (比如你开面馆、小饭店)
- 服务业(咨询、设计等):常见 10%-20% (比如你做设计、搞中介)
- 娱乐业、建筑业:可能更高。
- (具体多少?务必以税务局给你核定的通知书为准!)
- 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用的是和查账征收一样的 5%-35% 超额累进税率表(下表)。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经营所得适用)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不超过 30,000 元的部分 5% 0 超过 30,000 至 90,000 元的部分 10% 1500 超过 90,000 至 300,000 元的部分 20% 10,500 超过 300,000 至 500,000 元的部分 30% 40,500 超过 500,000 元的部分 35% 65,500 - 举个栗子(李姐服装店):
- 税务核定:应税所得率 7%。
- 某季度总收入: 100,000 元。
- 计算步骤:
- 应纳税所得额 = 100,000 元 × 7% = 7,000 元 (这相当于税务认定的“利润”)
- 找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7,000 元全年算大约是 28,000 元 (7,000 * 4),小于 30,000 元,适用 税率 5%,速算扣除数 0。
- 季度应纳税额 = 7,000 元 × 5% - 0 = 350 元。
- 李姐这季度要交 350 元个税。
-
核定征收率征收:一步到位直接乘
- 咋回事? 最省心的一种!税务直接给你定一个综合征收率(这个率打包了利润率和个税),直接用你的收入乘以这个率,结果就是你要交的个税。
- 谁适用? 部分地区对一些特定行业或规模较小的个体户采用这种方式,比如部分地区的个体运输户、小规模工作室等,操作最简单。
- 核心公式:应纳税额 = 收入总额 × 核定征收率
- 举个栗子(赵师傅维修铺):
- 税务核定:个人所得税征收率 5%。
- 某月总收入: 50,000 元。
- 应纳税额 = 50,000 元 × 1.5% = 750 元。
- 赵师傅这个月要交 750 元个税。
重要提醒:核定征收不等于不用记账!
这是最大的误区!很多人以为核定了,就可以把账本扔一边了,大错特错!
- 《个体工商户建账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说了: 达到建账标准的个体户(比如请了员工、有固定经营场所、营业额达到一定规模),必须!必须!必须! 按规定设置账本,进行会计核算,核定征收只是征税方式,不豁免你的建账记账义务!
- 税务有权查账: 即使你是核定征收,如果税务怀疑你申报不实、收入剧增或者有人举报,依然可以来查你的账!如果发现你达到建账标准却没记账,或者账目混乱,轻则罚款,重则可能取消你的核定资格,让你按查账征收补税,那麻烦就大了!
- 真实案例: 我认识的一个小餐馆老板,核定征收好几年,觉得万事大吉从不记账,后来生意越来越好,收入翻了几倍,但他还是按核定额报税,结果被举报,税务局一查流水,发现实际收入远超申报,不仅被要求补缴巨额税款和滞纳金,还吃了罚单,差点关门。
核定征收的“雷区”和“省钱”小窍门
雷区(千万别踩):
- 收入少报漏报: 觉得核定了就万事大吉,不开票的收入就不报,这是偷税!税务查银行流水、查你的业务规模很容易发现,风险极大!
- 以为核定=免税: 核定只是计算方式,税该交还得交,一分不能少,季度记得按时在电子税务局申报缴纳。
- 完全不记账不保存凭证: 前面强调了,该记账还得记,该留的发票、进货单、费用单据都要保存好,这是保护你自己!
- 收入暴增不吱声: 如果生意突然火爆,收入远远超过你核定时的水平(比如翻了好几倍),主动! 去税务局报告,否则等税务发现,可能认为你故意隐瞒,后果严重,可能被要求改为查账征收并补税。
省钱小窍门(合法合规):
- 用足免税额度: 个体户也有增值税的季度 30万 以下免税政策(开普票),在核定个税时,这个免税收入通常也是你的“收入总额”组成部分,虽然免了增值税,但可能影响个税计算(特别是核定应税所得率方式),要综合看。
- 成本费用能扣尽扣(如果允许): 虽然核定征收一般不直接减成本,但部分地区在核定应税所得率或定额时,可能会考虑行业的普遍成本水平,了解清楚你核定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如果你被要求建账,该记的成本费用一定要记全! 万一哪天被检查或者改为查账征收,这些都能帮你降低税负。
- 关注地方性优惠: 有些地方为了扶持特定行业或群体(如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创业),可能有特殊的核定优惠或减免政策,多留意当地税务局的公告。
- “分拆”业务?慎之又慎! 有人想通过注册多个个体户分散收入,这招风险很高!税务对关联交易、实质经营同一业务的审查很严格,容易被认定为避税甚至偷税,得不偿失。
- 及时沟通: 如果经营发生重大变化(如停业、转让、规模剧变),主动联系你的税收管理员,良好的沟通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搞核定征收,心里得有本明白账
核定征收是个体户常用的一种简化计税方式,核心就是 “税务定标准,按标来算税”,主要有定额、定率(应税所得率)、定征(征收率)三种玩法。最关键的是:
- 拿到税务局的《核定通知书》,看清核定的方式(定额?应税所得率?征收率?)和具体数值(每月交多少?率是多少?)。
- 按时申报纳税! 别以为核定了就不用报,季度申报跑不了。
- 该记账还得记! 法律要求达到标准的必须记账,这是护身符,凭证单据保存好。
- 收入要报全! 不开票的收入也是收入,别存侥幸心理。
- 生意做大收入猛增了,主动找税务聊聊,看是否需要调整核定额或方式。
“原来是这样!”老王听完直拍大腿,“我以前就以为核定了,钱一交就完事,账本都塞床底了,看来回去得翻出来,该记还得记啊!还有我那个做餐饮的侄子,我得赶紧告诉他去,他那生意今年好得不得了,别闷声发大财把税务局招来了!”
这就对了!核定征收图的是方便,但绝不等于可以当“甩手掌柜”,搞清楚规则,守好底线,该尽的义务做到位,生意才能做得长久安稳,税务问题吃不准?别犹豫,直接咨询专业的财税人士,或者拨打 12366 纳税服务热线,最靠谱!

微信号:15137101602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智小账专业税筹团队,专注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