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户核定征收税率是多少?一篇文章帮你算清明白账!
“老王,我这刚开的小面馆,听说个体户可以核定征收?这税率到底是多少啊?一个月挣一万块,大概得交多少钱税啊?”隔壁开面馆的老王,一边揉着面团,一边满脸疑惑地问我。
这问题太常见了!核定征收,对很多个体户老板来说,就像家门口那条熟悉又有点神秘的小路——天天走,但具体几个弯、几个坎,未必真清楚,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把这“核定征收税率”的事儿,用最明白的话讲清楚!让你心里有本明白账,经营更踏实。
先搞懂:啥是个体户核定征收?
想象一下,你开了一家热气腾腾的早餐包子铺,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和面、拌馅、蒸包子,忙得脚不沾地,月底了,税务局同志来了,问:“老板,这个月挣了多少钱啊?账本给我看看?”你挠挠头,一脸为难:“哎呀同志,我这小本生意,每天现金进进出出,真没记那么细的账,光顾着蒸包子了…”
这个时候,核定征收就登场了!

简单说,就是税务局同志看你确实账目不全、难以准确计算真实利润(想想你那一抽屉的零钱和手写的潦草收据),或者根据规定你本来就不需要建那么复杂的账,他们不看你具体挣了多少、花了多少,而是根据你包子铺所在的行业、地段、铺面大小、大概的经营情况,再结合他们掌握的区域数据,“拍板”给你定一个合理的、大概的 每月或者每季度的应纳税营业额(就是税务上叫的‘应纳税所得额’),在这个核定的基础上,再按规定的税率来算你要交多少税。
它核心解决的是:你账算不清或者按规定不用算那么细,税务局怎么公平合理地收你的税?
关键来了:核定征收的税率到底是多少?
老王最关心的问题来了!但这里有个重要概念必须厘清:核定征收本身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税率! 它更像一个“组合套餐”,通常涉及两种主要的税,每种税的计算方式和税率都不同:
增值税及其附加(这是大头之一)
- 增值税:
- 小规模纳税人: 绝大多数个体户都属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 ≤ 500万元),目前针对小规模纳税人的优惠政策力度很大:
- 征收率: 默认是 3%。
- 现行优惠(关键!): 为了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国家出台了阶段性优惠政策。到2027年12月31日,对月销售额不超过10万元(季度销售额不超过30万元)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老王的面馆,如果一个月卖包子豆浆收入在10万块以内(一个季度不超过30万),这部分增值税直接就免了!这是实打实的利好。
- 超过免税额度怎么办? 如果你生意特别好,比如老王包子铺某个月卖了12万,超过了10万的免税额度,那么超过的部分,需要按 1% 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注意:这个1%是优惠政策下的征收率,非3%),比如超过2万,就交2万 * 1% = 200元增值税。
- 小规模纳税人: 绝大多数个体户都属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 ≤ 500万元),目前针对小规模纳税人的优惠政策力度很大:
- 附加税费: 这是跟着增值税“搭车”收的,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 计算基础: 就是你实际缴纳的增值税额,增值税免了,附加自然也免了;增值税交1%,附加就按这1%的税额来算。
- 常见合计税率: 这三项附加加起来,一般是增值税额的 12% (比如城建税7%、教育费附加3%、地方教育附加2%,具体比例可能略有地区差异),注意,这是增值税额的12%,不是营业额的12%!非常少。
- 举例: 老王某月包子铺销售额11万(超过了10万免税额度),他需要为超出的1万元交增值税:10000 1% = 100元,附加税费 = 100元 12% ≈ 12元,所以增值税及附加一共约112元。
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这是另一个大头)
核定征收下,个体户老板个人从经营中赚的钱(利润),要交的是“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这才是核定征收方式下差异最大、也最需要搞清楚税率的部分。
税务局核定的不是最终税额,而是你的应纳税所得额(可以简单理解为税务上认定的你的“利润”),在这个核定的所得额基础上,再套用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表来计算个税。
-
核定应税所得率(关键概念!): 这是税务局核定你利润水平的关键指标,税务局会根据你包子铺所属的行业,核定一个利润率范围。
- 常见行业应税所得率范围 (供参考,各地各行业会有差异):
- 餐饮业:可能在 10% - 25% 之间浮动,一个街边小早餐店和一个中等规模的饭店,核定的所得率肯定不同,老王的小面馆,可能核个10%-15%。
- 零售业(比如小超市、服装店):可能在 5% - 15% 之间。
- 居民服务业(理发、修理等):可能在 8% - 20% 之间。
- 建筑业(包工头、小型装修队):可能在 8% - 20% 之间。
- 娱乐业:通常较高,可能在 20% - 40% 之间。
- 交通运输业:可能在 7% - 15% 之间。
- 种植养殖业:通常较低,可能在 3% - 10% 之间。
- 如何得到你的核定应税所得率? 这个率是由主管税务局根据你的经营地址、面积、人数、设备、区域平均盈利水平等因素调查后确定的,并在给你的《核定定额通知书》或类似文书里明确写出来。不会是一个全国统一、行业统一的死数字! 比如同一条街上两家规模相当的服装店,核定的所得率基本会在同一个范围,但具体数值也可能有细微差别。
- 常见行业应税所得率范围 (供参考,各地各行业会有差异):
-
计算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公式很简单: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 你的月(季)核定销售额 (或开票额) × 核定应税所得率
- 例子1(老王的面馆): 税务局给老王核定的月销售额是5万元(可能是根据他的座位数、客流量估算的),核定应税所得率(利润率)是10%,那么老王每个月税务上认定的“利润”(应纳税所得额)50,000元 × 10% = 5,000元。
- 例子2(小超市): 李姐的小超市,核定月销售额8万,核定应税所得率8%,则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 80,000 × 8% = 6,400元。
-
套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算出每个月的核定应纳税所得额后(如果是按季核定,就按季的所得额),就对照下面这个税率表计算个人所得税: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元) 税率 (%) 速算扣除数(元) 不超过 30,000 5 0 超过 30,000 至 90,000 10 1,500 超过 90,000 至 300,000 20 10,500 超过 300,000 至 500,000 30 40,500 超过 500,000 35 65,500 注意:这个表是按“年”设计的! 因为我们计算的是月(季)的,所以需要换算:
- 将月应纳税所得额换算成年: 月所得额 × 12
- 根据换算后的年所得额,找到对应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 计算年应纳税额: 年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计算月(季)应纳税额: 年应纳税额 ÷ 12 (或 ÷ 4,如果是按季核定)
老王面馆算税实操: 老王月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 5,000元
- 换算成年:5,000 × 12 = 60,000元
- 查表:60,000元落在第二级(超过30,000至90,000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1,500元。
- 计算年个税:60,000 × 10% - 1,500 = 6,000 - 1,500 = 4,500元
- 计算月个税:4,500 ÷ 12 = 375元
老王每个月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大约要交 375元。
李姐小超市算税实操: 李姐月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 6,400元
- 换算成年:6,400 × 12 = 76,800元
- 查表:76,800元也在第二级(超过30,000至90,000),税率10%,速算扣除数1,500元。
- 计算年个税:76,800 × 10% - 1,500 = 7,680 - 1,500 = 6,180元
- 计算月个税:6,180 ÷ 12 = 515元
李姐每个月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大约 515元。
-
核定征收率(简化征收): 有些地区为了更简便,在核定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一个综合征收率(比如0.5%, 1%, 1.5%, 2%, 3%等),这个征收率是直接乘以你的核定销售额(或开票额)来计算个税!这相当于把前面计算所得率和套用五级累进税率的过程简化成一步。
- 公式:个人所得税 = 核定销售额 × 核定征收率
- 例子: 假设某地税务局规定小型餐饮店核定征收率为1.5%,老王核定月销售额5万,那么他每月个税 = 50,000 × 1.5% = 750元,这种方式下,750元就包含了经营所得个税,计算极其简单。
- 重要提示: 这种核定征收率是地方性的简化措施,不是全国统一,且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差异很大,是否适用以及具体比率,务必以你主管税务局核定的为准! 不要听隔壁店老板说他是1%,你就以为自己也一定是1%。
核定征收 vs. 查账征收:哪个更“省”?
很多老板爱问:“老王,你说我是选核定好,还是自己记账(查账征收)好?哪个交税少?” 这真没标准答案,得分情况看:
-
查账征收:
- 怎么算: 你得建账,清清楚楚记录所有收入、所有合规的成本费用(买菜买肉的钱、房租、水电煤气、请小工的钱、锅碗瓢盆损耗等),利润 = 收入 - 成本 - 费用 - 损失 - 税金等,然后按经营所得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就是上面那个表)交个税。
- 适合谁: 规模比较大、经营稳定、能请会计或自己会算账、成本费用占比很高的个体户,比如你开个中等饭店,房租人工食材成本是大头,真实利润率可能只有10%甚至更低,如果查账征收,算出来的应纳税所得额可能远低于税务局给你核定的所得额(比如税务局按行业惯例核你20%),那查账征收就可能更划算。
- 优点: 理论上能更真实反映你的盈利,利润低就交税少。
- 缺点: 记账报税复杂,需要专业能力或花钱请人;如果成本费用票不足,利润算高了,税可能反而多。
-
核定征收:
- 怎么算: 如前所述,税务局核定销售额和所得率(或征收率)来算税。
- 适合谁: 规模小、账务不全或不规范、成本费用难以取得发票或占比不高的个体户,比如老王的小面馆,主要成本是面粉肉菜,但很多是从菜市场小贩那买的,没发票,如果查账,这些成本税务局可能不认,导致算出的“利润”虚高,税反而多,核定征收就规避了这个烦恼。
- 优点: 简单!省心!不用为找发票发愁,税负相对固定透明,便于规划,特别是月销售额10万以内免增值税,负担更轻。
- 缺点: 税负不一定是最优解,如果你实际利润率远低于税务局核定的所得率(比如你经营有方或者成本控制极好,实际利润率只有5%,但税务局给你核了15%),那核定征收下你的个税负担可能就比查账征收高,一旦核定,通常一段时间内(比如一个纳税年度)比较稳定,不会因为你某个月亏本了就少交。
简单粗暴判断(仅供参考):
- 你感觉自己的真实利润率,低于税务局可能给你核定的那个行业所得率范围的下限 -> 可能查账征收更有利(前提是你能合规取得足够成本发票)。
- 你感觉自己的真实利润率,接近或高于税务局可能核定的所得率 -> 核定征收可能更省心、甚至更划算(尤其成本票不足时)。
- 你规模很小,怕麻烦,成本票难搞 -> 核定征收通常是更优选择,特别是还能享受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时。
重要提醒:关于核定征收的常见误区
-
“核定征收=免税”或者“税率很低”? 大错特错!核定征收只是计算税的方法不同,该交的税一分不会少,增值税有起征点优惠(月10万内免),但个税(经营所得)是跑不掉的,像老王,一个月375元的个税,一年下来也四千多,如果核定的销售额高或者所得率高,税也不少,核定征收率模式下,1.5%、2%看着不高,但它是乘以营业额的,基数大。
-
“核定征收可以随便不开票”? 绝对不行!核定征收不等于不管理你的发票,税务局给你核定的销售额,往往基于对你经营规模的评估,如果你实际业务量远超核定数,或者客户要求开票,你就必须据实开具发票,长期大量不开票或者开票额远低于实际经营额,税务局会关注,可能调整你的定额,甚至认定你偷税,该开票时就得开票。
-
“核定征收率全国都一样”? 再次强调,没有全国统一标准! 核定应税所得率范围虽有大致参考,但具体到你的店是多少,由主管税务局定,核定征收率(简化征收率)更是地方性政策,不同省市、甚至同市不同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差异可能很大,北京核心商圈一个小餐馆和云南乡镇一个小吃店,核定的标准天差地别。一切以你收到的税务局《核定定额通知书》或正式文书为准! 千万别道听途说。
-
“核定定了就永远不变”? 不是的,核定通常有有效期(比如一个纳税年度),如果期间你的经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比如扩大经营面积、明显增加雇员、装修升级、实际开票额持续远超核定额等),你应该主动向税务局报告申请调整定额,税务局也会定期进行核查,根据变化调整定额,税负会随着经营情况动态调整。
老王,你该怎么做?(给个体户朋友的建议)
- 主动沟通,明确核定: 新办个体户,或者对核定情况不清楚的,**主动联系你的主管税务分局(所)的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