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模公司可以核定征收吗?手把手为你揭秘税务选择题
“我们是小规模公司,能不能申请核定征收啊?” 这绝对是我在财税咨询中遇到的高频问题!很多创业者都以为“小规模”和“核定征收”是天然搭配,我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掰开揉碎了跟你讲讲:小规模公司到底能不能核定征收?关键在于什么?
别被“小规模”标签迷惑了! “小规模纳税人”主要说的是增值税的事儿,核心标准就是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不超过500万元,小规模公司增值税计算简单(通常按3%征收率,目前有优惠),开的是普通发票或特定情况下的专票(自己开或税务局代开)。但这跟所得税怎么交(查账还是核定)完全是两码事!
“核定征收”究竟是个啥? 想象一下,你开了一家小吃店,每天现金进进出出,忙得脚不沾地,根本没时间也没能力做一本清晰完整的账,月底税务局来收税,你说:“我真不知道赚了多少啊!” 税务局总不能就不收税了吧?这时候,“核定征收”就出场了,它相当于税务局根据你所在行业、地段、规模等因素,结合一些调查数据,估算出一个你大概的利润水平或者一个固定的税额,你就按这个“套餐”来交税。本质上是税务部门在纳税人难以准确核算时,采取的一种简化征收管理方式。
划重点:小规模公司 ≠ 自动核定征收!
能不能核定,核心看你的“账”! 税务局决定是否给你核定征收,最核心的判断标准是:你的账簿、凭证、财务核算制度是否健全,能不能准确计算收入和成本费用,最终算出真实的应纳税所得额(也就是利润)。

什么情况下,小规模公司更容易被“核定”?
- 账?不存在的!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公司刚起步,老板身兼数职,请不起专业会计,自己也不会记账,收支都是糊涂账,发票也乱七八糟,税务局一看,这账根本没法用来算税,得,核定吧!街角新开的奶茶店,老板每天忙着摇奶茶收钱,小本生意没记账习惯。
- 账是有,但太“任性”了! 虽然设了账簿,但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像一本“天书”,采购原料没有正规发票只有收据,大量用个人微信支付宝收款没入账,费用报销单据缺失严重,税务局想查都无从下手,只能核定。
- 该记账不记账,该申报不申报! 税务局明确要求你设置账簿、进行纳税申报,但你逾期不办,或者干脆直接“摆烂”,税务通知多次,公司仍不按规定建立账册或报送纳税资料,那对不起,核定征收可能就“安排”上了。
- 账看起来“完美”,但经不起推敲! 虽然账簿凭证齐全,但成本、费用的核算明显有问题,或者用各种手段让收入、成本看起来“不合理”,为了少交税,硬是把明显偏高的“成本”塞进账里,或者收入明显低于同行平均水平且无法合理解释,税务局有理由怀疑你申报不实,也可能启动核定程序。
小规模公司常见的核定征收“套餐”有哪些?
-
“包月套餐”——定期定额征收:
- 适用对象: 规模真的很小、业务极其简单、收入非常稳定的小微个体户或公司(常见于早点摊、小便利店、社区理发店等)。
- 怎么定: 税务局综合你的经营地点、面积、行业、人数等因素,直接核定一个月的应纳税额,核定你每月固定交500元所得税。
- 优点: 超级省心!不用记账报税(所得税部分),按固定额交就行,省时省力省钱(省了请会计的钱)。
- 缺点: 就算你某个月亏惨了,也得按定额交;赚翻了,也还是交那么多,缺乏灵活性。
-
“比例套餐”——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
- 适用对象: 账务不健全,但能大致核算收入总额或成本费用支出总额的公司。
- 怎么定: 税务局根据你的行业,给你一个利润率区间(应税所得率),你只需要搞清楚自己这个季度的总收入(或总成本),
- 能算收入: 应纳税额 = 收入总额 × 应税所得率 × 所得税税率
- 能算成本: 应纳税额 = 成本费用支出额 / (1 - 应税所得率) × 应税所得率 × 所得税税率
- 举个栗子: 老王开了个设计工作室(小规模),账比较乱,但能统计出季度总收入是20万,税务局核定他们行业的应税所得率是10%,那么老王季度所得税 = 200,000 10% 5%(假设符合小微企业优惠税率)= 1,000元。
- 优点: 比定期定额更贴近实际经营(收入多就多交点),计算相对简单。
- 缺点: 成本费用控制得再好,也得按核定利润率交税,无法真正体现精细化管理带来的节税效果。
-
“税率直给套餐”——核定应纳所得税率征收:
- 适用对象: 特定地区、特定行业(如个体出租车司机、部分市场内商户)。
- 怎么定: 税务局直接核定一个综合征收率(包含了所得税),通常按收入计算。
- 举个栗子: 某地规定,早市卖蔬菜的个体户,按收入的1.5%核定征收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卖了1万元菜,就交150元税。
- 优点: 计算极其简单。
- 缺点: 适用范围有限。
-
“行业参考套餐”——核定行业利润率:
- 怎么定: 税务局会分行业公布一个参考的利润率标准,如果你无法提供账务资料证明你的实际利润率,就按这个行业标准来算税,这其实是核定应税所得率的一种具体应用依据。
重要提醒:核定征收 ≠ 避税天堂!风险提示:
- “套餐”可能到期或取消: 核定征收通常是税务局根据你当前情况做出的决定,如果你的经营规模做大了,或者你请了会计把账做得清清楚楚漂漂亮亮了,税务局随时可能要求你“升级”为查账征收!别指望核定是永久的。
- “套餐”也受监督: 别以为核定了就可以为所欲为,如果你的实际经营额远超核定定额,或者你的收入成本明显异常,税务局依然会来查你!让你补税甚至罚款都有可能,你被定额每月交500,结果被人举报实际月入十几万,那麻烦就大了。
- “套餐”选择有限制: 不是你想选哪个“套餐”就能选哪个,税务局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规模、行业、核算能力)决定适用哪种核定方式,定期定额不是你想定就能定的。
- 增值税是另一回事! 核定征收通常指的是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小规模公司的增值税该怎么交还怎么交(季度申报,按征收率),和所得税核定是分开的。
给小规模公司老板的真心建议:
- 新公司起步期: 如果确实业务简单、规模极小、无力建账,可以主动了解当地核定征收(特别是定期定额或核定应税所得率)的政策和申请条件。主动联系主管税务机关,询问所需材料和流程,别自己瞎猜,这能省下初期宝贵的精力和会计成本。
- 别把“核定”当终极目标: 稍微有点规模了,或者未来想融资贷款、申请资质、吸引投资,规范的账务(查账征收)是必须的! 清晰准确的账目能帮你真正看清经营状况,做出明智决策,核定征收更像是一种“过渡”或“简化”选择。
- 发票是王道: 无论是否核定,取得合规发票(采购成本费用)和开具合规发票(收入) 都是金科玉律!这是证明你业务真实性的基石,也是未来万一被查时的护身符,收钱尽量走公户或开票,付钱记得要发票!
- 业务规模上来了,要“居安思危”: 如果你的生意越来越好,收入噌噌涨,要提前做好被转为查账征收的准备,赶紧找个靠谱的兼职会计或代理记账公司,把账理清楚,别等到税务局通知你补税时才手忙脚乱。
- 吃不准就问: 税收政策复杂且时有更新,遇到拿不准的问题(比如能不能核定、该选哪种方式、税负会不会增加),别自己拍脑袋,也别轻信非专业人士的话。 最靠谱的办法是直接咨询你的主管税务机关,或者付费咨询专业的财税顾问,花点小钱,可能省下大麻烦。
小规模公司可以申请核定征收,但不是因为它“小规模”,而是因为它账务核算不健全、不准确,无法满足查账征收的要求!能不能核、核哪种方式,税务局说了算,核心依据是你的账簿凭证和核算能力。
核定征收在特定阶段(如初创、微利、账务能力弱时)确实能带来便利,但它并非长久之计,也非避税法宝,更存在被调整、被稽查的风险,随着公司成长,建立规范账务,走向查账征收,才是健康发展的正道。
温馨提示: 本文旨在普及概念,提供一般性指导,税收政策具有时效性和地域性,具体到您公司能否核定、如何核定、税负如何,请务必以您的主管税务机关的最新规定和判定为准!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