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税收大地震!核定征收彻底出局,行业迎来查账新时代!

老王最近愁得头发都快掉光了,他在南方某城市经营着一家中等规模的废纸回收加工厂,十几年风风雨雨都挺过来了,可今年年初,合作了快十年的老会计突然一脸凝重地找上门:“王老板,大事不好!咱这废纸回收的‘税收优惠套餐’,上面彻底喊停了!以后都得按正规路子,一笔一笔算账交税了!”老王一听就懵了——他厂子那点利润,一大半就靠这“优惠”撑着,没了它,账上那点微薄利润,转眼就得被税吃掉一大块,这厂子还怎么开?

老王遇到的,正是再生资源行业在2025年底遭遇的一场税收政策大地震,这场地震的核心,就是彻底禁止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采用核定征收方式,说得直白点,以前很多废品回收站、加工厂能享受到的“税收优惠”,被国家一纸文件给彻底叫停了,而且是全国一刀切,毫无商量余地!

一纸文件定乾坤:财政部40号公告说了啥?

这场变革的“震源”,就是2025年12月3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5年第40号),这份文件分量极重,其中第八条白纸黑字、掷地有声地宣告:

“各级财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存在违法违规给予从事再生资源回收业务的纳税人财政返还、奖补, 违法违规为其办理税收返还、奖补等行为的,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再生资源税收大地震!核定征收彻底出局,行业迎来查账新时代! 再生资源行业禁止核定征收依据 第1张

这句话看着有点绕?我给你翻译一下核心意思:国家明令禁止地方政府再通过任何形式的财政返还、奖补政策,变相给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特别是那些选择核定征收的)提供税收上的特殊“优惠”或“返还”! 这就像釜底抽薪,直接抽掉了再生资源行业核定征收赖以生存的根基——地方上的“默许”或“变通支持”。

紧接着,在政策的具体落实层面,各地税务机关迅速跟进,纷纷发布执行口径,核心思想异常明确:自2025年起,所有新设立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一律不得核定征收;而在此之前已经核定征收的老企业,在核定到期后(通常在2025年底或2025年初),也必须强制转为查账征收! 没有任何过渡的余地,老王这样的老厂子,到了点就得“换挡”。

“核定”与“查账”:天壤之别的两种玩法

为什么老王们这么怕这个转变?这就得先弄明白,核定征收查账征收,差别到底有多大?

  • 核定征收:曾经的“省心省税”模式(已成历史!)

    • 怎么玩? 税务局不看你详细的账本、成本、利润,他们根据你所在行业、经营规模、地段等因素,拍一个“定额”或者定一个极低的“应税所得率”,不管你一个月实际收了多少吨废钢、赚了多少钱,就认定你一个月“应纳税所得额”是5万块,或者认定你收入的利润率只有可怜的1%。
    • 企业感受: 对企业(尤其是那些实际利润较高或者成本难以取得发票的回收企业)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税负被大大地、人为地压低了,操作也简单,找个代理记账基本就能搞定,很多地方为了招商引资,更是默认甚至鼓励这种模式,导致再生资源回收聚集区遍地开花,但鱼龙混杂。
  • 查账征收:现在的“阳光规范”模式(唯一选择!)

    • 怎么玩? 这下税务局可要认真了,企业必须建立规范的财务账册,每一笔收入、每一分开支(尤其是成本发票!)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交多少税,完全取决于你真实的“收入 - 成本费用 = 利润”,然后按国家规定的企业所得税率(通常是25%)来计算。
    • 企业感受: 对再生资源企业来说,简直是“紧箍咒”!行业特性决定了取得合规成本发票是老大难——从走街串巷的个体回收户(老王)那里买废纸、废塑料,他们怎么可能给你开发票?没有发票,成本税务局就不认!结果就是账面上收入很高,成本却抵不了多少,虚高的利润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高额税负,老王算过一笔账,同样月收入100万,核定可能只交几千块所得税;查账?没有足够发票的话,可能要交十几甚至二十几万!利润瞬间蒸发。

为什么国家痛下决心“一刀切”?三大痛点逼出重拳!

国家难道不知道这样会大大增加像老王这样合规经营企业的负担吗?当然知道!但之所以顶着压力也必须全面禁止核定征收,实在是再生资源行业在核定征收模式下暴露的问题触目惊心,到了非根治不可的地步:

  1. 虚开发票的“重灾区”,国家税收流失“黑洞”! 这是最核心、最致命的问题!在核定征收的低税负“掩护”下,大量不法分子铤而走险,成立空壳回收企业。 他们干的不是回收资源,而是“回收”发票!利用再生资源回收业务链条长、证据难以固定的特点,大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特别是销售给下游利废企业的发票),卖给那些需要发票抵扣税款的制造业企业,这些空壳公司核定征收成本极低(交点定额税),虚开牟取的暴利却极其惊人,造成国家巨额税款流失,性质极其恶劣,国家下了狠心:必须铲除这块毒瘤!取消核定征收,大幅提高违法成本(查账征收下虚开,税负和风险陡增),是釜底抽薪之举。

  2. 地方“税收洼地”恶性竞争,扰乱全国大市场。 过去,一些地方为了吸引再生资源企业入驻、增加本地GDP和财政收入(哪怕是少量的核定税款),竞相出台财政返还、奖补政策,虽然名义上核定征收,但地方财政私下再返还企业一部分已缴税款,这导致企业哪里返点多就去哪里注册,形成畸形的“税收洼地”,诱导企业跨地区注册开票(甚至只为开票而注册),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流通秩序和税收公平,财政部40号公告第八条就是精准打击这种地方保护主义下的违规返还行为,堵死“洼地”生存空间。

  3. “劣币驱逐良币”,挤压合规企业生存空间。 老王这样的老实经营者,一直很憋屈,那些靠虚开、吃地方返还的“空壳”公司,运营成本极低,在收购端可以肆意抬高价格抢货源(因为他们不靠真实经营利润吃饭,靠的是开票的手续费或地方返还),这直接导致合规经营的回收企业要么收不到货,要么被迫提高收购价,成本飙升,利润被严重挤压,生存艰难,国家要扶持再生资源行业健康发展,就必须清除这些“劣币”,让市场回归以真实经营能力和效率为核心的良性竞争,取消核定征收,就是抬高行业准入门槛和合规成本,逼退“空壳”和投机者。

风暴中的企业:活下去,就得这么变!

政策铁腕之下,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像老王这样的再生资源企业老板,想活下去、活得好,必须痛定思痛,拥抱变化,来一场彻底的转型升级:

  1. 合规经营是生死线,发票管理是命根子! 这是最最基础的要求,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 采购端: 想尽一切办法向上游要发票!与个体回收户(老王)合作?必须引导他们注册成个体户(核定征收的小规模纳税人也能开票),或者通过能代开发票的第三方平台(如有的地方供销社、合规的回收平台)进行交易。“白条入账”等于找死!
    • 内部管理: 立即升级财务力量!请专业会计或找靠谱的代账公司,建立清晰、完整、规范的账套,每一笔收支都要有凭有据,经得起税务稽查的放大镜检验。
    • 销售端: 确保自己向下游开具的发票真实、准确、及时,杜绝任何虚开念头!
  2. 苦练内功,向精细化、规模化要效益。 以前靠“税收优惠”吃饭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利润从哪里来?

    • 提升分拣效率: 引进更先进的分拣设备或优化流程,让废纸、废塑料分得更精细,卖价更高。
    • 深加工,提升附加值: 不满足于仅仅做回收、粗加工,尝试把废塑料做成颗粒,把废纸打成更高质量的浆料,直接对接更高端的需求方,卖出更好的价钱。
    • 规模化运营: 在合规的前提下,考虑适度扩大规模,摊薄管理、运营成本,整合区域内的资源,提升议价能力。
  3. 拥抱财税优惠,但要“名正言顺”。 国家禁止的是违规的核定和返还,但合规的税收优惠政策依然存在,要用足用好!

    • 增值税即征即退(40号公告核心优惠): 符合条件(比如销售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在目录内,取得合规的再生资源原料发票等)的再生资源加工企业,可以按规定比例(如30%、50%、70%甚至100%)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这是目前最重要、最直接的优惠,但前提是你能取得合规发票并规范核算!
    • 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 从事符合规定的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等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享受“三免三减半”优惠,部分深度资源化利用项目可能符合。
    •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企业在分拣、加工技术上的研发投入,按规定可以享受加计扣除,降低企业所得税负担。
    • 小规模纳税人优惠: 如果业务规模确实不大,符合条件,主动申请成为小规模纳税人,可以享受季度销售额30万以下免征增值税等优惠,比一般纳税人查账征收的税负可能更低更简单。
  4. 探索新型商业模式,借力打力。

    • 与产废大户深度绑定: 直接与大型工厂、商场、园区签订长期回收协议,确保货源稳定,且更容易取得合规票据(大企业通常能规范开票)。
    • 利用互联网回收平台: 借助合规的、能解决税务问题的线上回收平台进行交易,虽然可能支付一定手续费,但能解决发票获取难题,降低自身风险。
    • 产业链整合: 考虑向上游(回收网络)或下游(深加工、利废)延伸,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

阵痛之后,方见新生

再生资源行业全面告别核定征收,无疑是一场深刻的洗牌,短期内,阵痛剧烈——合规成本飙升,税负显著增加,大量依赖“灰色优惠”生存的企业(特别是那些空壳开票公司)将被无情淘汰,老王们的焦虑,真实反映了这种切肤之痛。

从国家战略和行业长远健康发展来看,这一刀切得必要,也切得精准,它剑指虚开骗税毒瘤,斩断地方违规返还乱象,旨在重塑一个以真实业务、合规经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再生资源市场,阵痛过后,资源才能真正流向那些像老王一样愿意投入、有能力提升效率、深耕技术、规范运营的优质企业。

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一环,政策的铁腕清场,不是为了扼杀这个行业,恰恰是为了让它甩掉历史包袱,卸下“开票贩子”的恶名,真正回归到“变废为宝”的实业本质上来,对于身处风暴眼中的企业主而言,抱怨无济于事,唯有快速适应规则,扎扎实实做好成本管控、发票管理、效率提升,才能在行业涅槃重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这场税收大考,考的是生存的智慧,更是长远发展的定力。

再生资源税收大地震!核定征收彻底出局,行业迎来查账新时代! 再生资源行业禁止核定征收依据 第2张
微信号:15137101602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智小账专业税筹团队,专注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