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急缺成本票?资深财税老手教你5招救命稻草!

“张会计,赶紧想办法!这个季度成本票缺口快80万了,利润虚高,税一交老板得跳脚!”财务总监王总冲进办公室,眉头拧成了疙瘩。

这是很多企业老板和财务的真实焦虑:业务做起来了,钱也赚了,可成本发票却像沙漠里的水一样难找,利润“虚胖”,企业所得税、分红税压得喘不过气,别慌!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讲讲,公司急缺成本票,到底有哪些靠谱路子能走通,既合法合规,又能实实在在降税负。


为啥你的公司总在“找票”?根源在这!

先别急着“救火”,得搞清楚“火”从哪烧起来的,成本票缺口大,通常有这几大“病根”:

  1. “供应商太野了”: 找的是小作坊、个人或者图便宜不要票,对方要么开不了票,要么开票就要加价(税点),你一想“省点是点”,结果埋下大雷。
  2. “隐形服务费”难见光: 企业免不了有些零散支出,比如临时请个专家讲课、找个技术大牛解决难题、或者给介绍业务的中间人佣金,这些钱付出去了,对方往往是个人,根本没法给你开发票。
  3. “库存悄悄溜走了”: 生产损耗、仓库管理不善导致的盘亏,东西没了,但对应的成本没票来证明,这部分“消失的成本”自然就成了缺口。
  4. “向个人采购的锅”: 直接向农民买原材料、向个人房东租房子、找个人包工头做点小工程,对方没公司没执照,发票?想都别想。
  5. “内部管理一团麻”: 财务制度稀松,员工报销什么票都收(甚至假票),或者该要票的时候没及时要,时间一长票丢了、对方公司注销了,补救都没门。

缺票别硬扛!5大“救命”方案(附真实操作)

知道了病根,咱就对症下药,记住核心:一切操作都要建立在业务真实、证据链完整的基础上! 空壳开票、买票?那是往监狱大门冲,千万碰不得!

🪙 方案一:自然人代开 - 对付“零散个人支出”的利器

  • 适用场景: 付给个人的小额劳务费、佣金、咨询费、材料费、租赁费等真实业务。
  • 怎么操作:
    1. 和提供服务或货物的个人签订书面协议(哪怕简单点也行),写清楚项目、金额、付款方式。
    2. 个人拿着协议、身份证,去业务发生地或户籍地的税务大厅申请代开发票(现在很多地方也能网上办)。
    3. 关键来了!申请开票时,选择“经营所得”并享受核定征收! 千万别选“劳务报酬”(税率20%-40%,个人还要并入综合所得汇算,可能找你退钱)。
  • 效果如何?
    • 综合税率超低!增值税通常1%(普票),个税核定后综合税率通常在0.5%-1.5%之间,比如开100万发票,总税负大概就1.5万左右。
    • 开出来的是增值税普通发票,公司拿到就能堂堂正正入账做成本。
    • 个人当场完税,拿钱走人,你公司和他两清,没后顾之忧。
  • 举个栗子🌰: 王总公司的厂房漏水,临时找了小区门口的李师傅来维修,花了3万块,李师傅是个人,开不了票,财务让王总和李师傅签了个简单的维修协议,写明金额和内容,李师傅拿着协议和身份证去税务局代开了“建筑服务*维修费”的发票,选择经营所得核定,交了大概450块的税(按1.5%算),拿到了发票,王总公司顺利入账3万成本。
  • 要带啥? 身份证复印件、合同/协议、付款证明(如银行回单),有些地方可能还需要情况说明,提前电话问问当地税务局最保险。

🤖 方案二:灵活用工平台 - 批量解决“零散用工”和佣金

  • 适用场景: 大量、零散的用工需求(如推广、地推、客服、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主播佣金、推广佣金等)。
  • 怎么操作:
    1. 找一家资质齐全、背景靠谱、资金安全有保障的合规灵活用工平台合作。
    2. 你和平台签总包协议,把业务(比如推广任务)委托给平台。
    3. 平台把任务分发给平台上注册的个体户或自由职业者(比如推广员)去完成。
    4. 你把服务费(含用工成本+平台费)支付给平台。
    5. 平台给你开6%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你可以抵扣进项税!)。
    6. 平台给完成任务的个人结算报酬,并代扣代缴个税(通常也是按经营所得核定,税率低)
  • 效果如何?
    • 你拿到6%的专票,既能做成本,又能抵增值税,一举两得!
    • 解决了给大量个人发钱没票的难题,合规性杠杠的。
    • 平台帮你搞定所有发薪、报税、开票的麻烦事,省心省力。
  • 举个栗子🌰: 王总公司做线上推广,需要在全国各地找500个兼职做地推,每人预算1000元,如果直接发钱,50万支出没票,通过灵活用工平台,王总公司把地推任务打包给平台,支付53万元(含3万平台费),平台开具53万的6%专票给王总公司,平台招募人员完成任务,并给每人发放报酬(平台代扣低税率个税)。
  • 千万注意! 平台鱼龙混杂,务必查清资质(营业执照、委托代征资质等)、资金是否银行托管、业务逻辑是否真实合理,别贪便宜掉坑里!

🏬 方案三:用好个体户核定征收 - 解决“长期无票采购/服务”

  • 适用场景: 公司长期需要从特定个人或小规模供应商处采购商品或服务(如长期技术服务、设计外包、材料采购、市场推广等),但对方无法开票或开票成本高。
  • 怎么操作:
    1. 在税收优惠园区(很多地方有)注册一家或多家个人独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简称个体户)。
    2. 将原来公司直接向个人或无票供应商采购的业务,转变为:你的公司 <— 合同/发票 —> 新注册的个体户 <— 合同/付款 —> 实际供应商/个人,个体户作为中间商。
    3. 个体户向你的公司开具发票(普票或专票)。
    4. 个体户本身申请核定征收(主要是核定应税所得率或定额征收),享受超低税率。
  • 效果如何?
    • 个体户综合税负极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目前通常1%或免税),个税核定后综合税负通常在0.5%-2.5%之间。
    • 你的公司拿到了正规发票,成本问题解决。
    • 可以把一部分利润留在低税负的个体户层面。
  • 举个栗子🌰: 王总公司常年需要老周(个人)提供技术维护,一年费用60万,老周开不了票,王总在税收园区注册了一家技术服务工作室(个体户),工作室与王总公司签60万技术服务合同,开票给王总公司,工作室再与老周签协议,支付费用(比如58万),工作室核定征收,60万收入,总税负可能不到1.5万(按1.5%算),王总公司拿到60万成本票。
  • 核心关键!
    • 业务必须真实! 合同、资金、服务/货物流要一致,经得起查,个体户要有实际经营能力(哪怕只有负责人自己),不能是空壳。
    • 合规享受核定政策,了解当地政策稳定性。
    • 切忌暴力拆分! 把明明是一个员工的全职工作硬拆给个体户开票,这是偷税,风险巨大!

📜 方案四:用足税收政策“红包” - 小规模纳税人的免税额度

  • 适用场景: 适合业务可以合理分拆的公司,特别是小规模纳税人身份利用。
  • 怎么操作:
    1. 如果公司本身是小规模纳税人,利用好季度30万(普票)免征增值税的优惠,在缺成本票的业务上,如果金额不大且对方是小规模,尽量要普票。
    2. 对于可以独立运营的业务模块,考虑分拆成立多家小规模纳税人公司(或个体户),每家都能享受季度30万(普票)的增值税免税额度,这样,即使成本票有些缺口,也因为免税,实际税负压力减轻很多。
  • 效果如何?
    • 直接省掉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层面)。
    • 减轻了因成本票不足导致的企业所得税压力(因为免税收入对应的成本要求相对没那么紧迫)。
  • 举个栗子🌰: 王总公司(一般纳税人)有个设计部,同时也接点外部小活,可以把设计部独立出来成立一家小规模设计工作室,工作室接外部小单,季度收入控制在30万以内(普票),增值税免了,工作室的成本票压力会小很多,即使有点缺口,因为免了增值税,综合算下来税负也很低,王总公司支付给工作室的设计费,工作室开普票,王总公司也能做成本。
  • 注意点: 分拆要有合理商业目的,不能纯粹为避税,关联交易定价要合理。

🔍 方案五:内部梳理 + 优化供应链 - 治本之策

  • 适用场景: 所有公司都应该做的长期功课。
  • 怎么操作:
    1. 财务制度“紧箍咒”: 制定严格的报销和采购制度,明确:无票不报销!无票不付款! 财务硬气点,老板得支持。
    2. 供应商“大体检”: 梳理现有供应商,对长期合作但无法提供合规发票或开票加价离谱的供应商:
      • 谈判! 明确告知合规发票是合作基础,要求其注册个体户或小规模公司来开票,共担一部分税负可能比完全没票划算。
      • 替换! 积极寻找能提供合规发票的替代供应商,价格可能稍高,但算上税负和风险成本,往往更划算。
    3. 合同“加保险”: 所有合同(尤其是和个人、小商户签的),必须明确写明“乙方需提供合规的增值税发票”作为付款前提条件!这是法律保障。
    4. 盘点损耗“精细化”: 加强仓库和生产管理,定期精准盘点,对于合理损耗,完善内部审批流程,留存好记录(盘点表、报废单、管理层签字),作为成本依据(虽不如发票硬,但比没有强)。
    5. 提前规划“不抓瞎”: 财务要定期(比如每月)预估成本票缺口,提前预警,和业务部门沟通,在业务发生前就想好要票方案,别等付款了再着急。

重要提醒!别踩这些“高压线”!

  • “真”字当头! 上面所有方案,前提是业务必须真实发生! 伪造合同、虚构业务、资金回流,就是虚开发票,轻则补税罚款,重则刑事责任!金税系统不是吃素的。
  • “证据链”为王! 光有发票不够!合同、付款凭证(最好公对公/公对个人银行转账)、物流单据(或服务验收记录)、沟通记录等,都要保存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证明业务真实。
  • “核定”有变数! 个体户、自然人代开的核定征收政策是地方性优惠,存在变动可能,操作前了解清楚当地政策现状和稳定性,并关注政策变化。
  • “平台”擦亮眼! 灵活用工平台一定要选合规、有实力、资金安全有保障的,查资质、看口碑、了解资金流向保障。
  • “分拆”要合理! 利用小规模免税或个体户,业务分拆要有真实的商业逻辑和独立运营实质,不能是简单的“开票工具”。

王总怎么做的?(实战复盘)

还记得开头着急的王总吗?财务总监和他坐下来,分析了80万缺口的构成:

  • 约30万是付给几个技术顾问的个人劳务费(方案一:自然人代开搞定)。
  • 约20万是线上推广的佣金(方案二:找合规灵活用工平台搞定)。
  • 约20万是长期向老李(个人)采购的包装材料(方案三:在税收园区帮老李注册了个体户,个体户开票给公司)。
  • 剩下10万是零星费用和损耗(方案五:内部加强管理,部分用损耗记录补充,同时严格未来制度)。
公司急缺成本票?资深财税老手教你5招救命稻草! 公司急缺成本票怎么办 第1张

综合运用了多个方案,80万缺口合规地补上了,更重要的是,建立了更规范的财务流程和供应商管理制度,从源头上减少未来缺票的可能。


结尾寄语:

缺成本票是痛,但不能“病急乱投医”,合规是底线,真实是根基,本文提供的五种方案,是市场上经过验证、相对成熟的路子。最关键的,是结合你公司的具体业务模式、规模、缺票原因,选择最适合甚至组合运用方案。 强烈建议在落地前,咨询专业的财税顾问(比如像我这样的老手),帮你量身定制方案,评估风险,确保每一步都走得稳当,税务筹划不是钻空子,而是在合规的河道里,找到最顺畅的水流方向,把省下的真金白银,投入到研发、市场、员工福利上,让公司走得更远更健康,这才是正道!

公司急缺成本票?资深财税老手教你5招救命稻草! 公司急缺成本票怎么办 第2张
微信号:15137101602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智小账专业税筹团队,专注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