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账本也能缴税?一文说清核定征收申请门道!
老李在小区门口开了十几年煎饼摊,生意红火,可每次去税务局都发愁:“我这小本买卖,哪请得起会计做账啊?每天收多少现金自己都记不全,税咋算?”隔壁开网店的小王也挠头:“订单零零散散,成本东一笔西一笔,利润真搞不清!”
别急!税务部门早就为老李、小王这样的经营者准备了“核定征收”这条路。它不是偷懒的捷径,而是税务部门对真实经营困境的务实回应,让合规纳税变得切实可行。 咱就掰开揉碎讲讲,到底什么情况下,你可以像老李、小王一样,向税务局申请核定征收,告别算账的烦恼!
啥是核定征收?简单说就是“税局帮你算个大概”
想象一下,你开个小店,收入零零碎碎,成本也零零碎碎,自己根本没法建一套完整清晰的账本,税务局看你确实有困难,不是故意不做账,就会根据你行业的普遍情况、你店铺的大小地段、甚至参考隔壁类似店铺的情况,给你“估算”一个收入额或者利润率,然后按这个“估算数”来算你该交多少税,这就叫核定征收,它主要有两种形式:
- 定期定额征收: 最常见!直接给你定好每个月或每个季度固定交多少钱的税,比如老李的煎饼摊,税局可能核定他每月营业额1.5万元,按小规模纳税人3%的征收率(目前有优惠,假设按1%),那老李每月固定交150元增值税(15000 * 1%),非常省心,个体户、小便利店常用。
- 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 主要针对企业所得税,税务局不看你具体成本多少,而是看你属于哪个行业,然后给你这个行业核定一个“利润率”(应税所得率),你只要用收入乘以这个核定的利润率,就算出你的“利润”(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企业所得税率(通常小型微利企业是5%或20%),就知道要交多少税了,比如小王开网店卖手工品,行业核定应税所得率是10%,他季度收入10万,那“利润”就按1万算(10万*10%),若适用5%税率,季度交企业所得税500元。
想申请核定征收?关键看这五大条件!

核定征收不是你想申请就能申请的,税务局得看你是否符合法定情形,核心就是:你的账,确实“不行”! 这个“不行”具体体现在:
-
“建账”这道坎,你实在迈不过去!
- 依法“应该”建账却没建: 这是最常见的基础条件!《税收征管法》说了,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按规定设置账簿,如果你是个体工商户,或者注册资金在10万以上、请了员工的小规模公司,原则上都得建账。
- “实在没能力”才是关键: 重点来了!税务局理解“小本生意”的难处,如果你是个体户,夫妻店,或者刚起步的小微企业,收入微薄,请不起专业会计,老板自己也没那个财务知识搞懂借贷记账法,这时,你主观上没有故意不建账,客观上确实没有能力设置规范的账簿进行准确核算,这就具备了申请核定征收的基本前提,老李的煎饼摊、小王初期的网店,都是典型例子。
-
你的账本,税务局看了也“懵圈”!
- 账本“有等于没有”: 你可能确实弄了个本子记了(比如记个简单的流水账),但这个账本:
- 残缺不全: 只记了收入,没记成本;或者只记了部分月份,断断续续。
- 混乱不堪: 收支混在一起,项目不清,涂改严重,根本理不出头绪。
- 形同虚设: 虽然有个本子,但里面的数据和实际经营情况对不上号,纯属应付检查。
- 税务局“看不懂、核不清”: 你提供的这些账本凭证,让税务人员无法据此准确计算你的真实收入、成本和利润,账本失去了它最根本的核算功能。
- 账本“有等于没有”: 你可能确实弄了个本子记了(比如记个简单的流水账),但这个账本:
-
到了报税期,你两手一摊“交不了卷”!
- “期限到了,账还没做出来”: 税法规定了明确的纳税申报期限(比如次月15号前报增值税和附加税,季度结束15天内报企业所得税),到了该申报的时候,因为你没账或者账太乱,导致你无法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纳税申报,税务局催你申报,你只能干着急,拿不出准确的报表。
- 注意: 这通常是你主动申请核定或者被税务局发现后要求核定时的直接触发点之一,总不能无限期等你把账理清吧?
-
你的账本,“水分”太多不可信!
- 凭证是“假”的: 这是严重问题!你为了做账,伪造、变造了发票、合同、出入库单据等原始凭证,明明没进货,却搞了张假发票充成本;或者把个人消费的发票混入公司费用。
- 凭证“残缺不全”: 很多支出没有取得合法有效的凭证(发票、收据等),导致成本费用无法核实,小网店从小作坊进货拿不到发票,大量现金采购没凭证。
- 账簿依据“假账”编的: 你设置的账簿,不是根据真实的经营业务记录,而是依据那些虚假的、残缺的凭证来登记的,整个核算基础就是歪的,税务局无法信任这样的账簿。
-
该调整的不调整,税务说东你往西!
- 税务预警“亮了红灯”: 税务局通过系统分析或检查,发现你申报的收入明显偏低(比如远低于同地段同行业水平),或者成本费用高得离谱不合理,要求你对申报数据进行调整。
- 你“拒不调整”或“没理由调整”: 税务局给你指出了问题,要求你说明原因或调增收入/调减成本,结果你:直接不理睬,拒绝调整;2. 给不出合理的、有证据支持的解释说明;3. 虽然嘴上答应调整,但实际申报时还是按原来的错误数据报。 这表明你缺乏如实申报的意愿或能力。
重要提示: 以上五个条件,满足其中任何一条,并且税务机关认定你确实难以查账征收,就可能(或必须)对你采用核定征收方式,现实中,小纳税人常常同时符合好几条,比如既没能力建账,凭证也不全,申报也困难。
申请核定征收,不是一劳永逸!这些要点要牢记
-
谁有资格申请?主要是“小”字号:
- 个体工商户: 主力军!街边小店、小餐馆、修理铺、小工作室等。
-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这类企业本身不交企业所得税,交个人所得税,若核算困难也可申请核定(通常是核定应税所得率)。
- 小型企业(尤其小规模纳税人): 刚成立、业务简单、规模很小、确实无力建账的公司,但注意,如果公司连续12个月销售额超过500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会被强制转为一般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原则上必须查账征收,极难申请核定征收!
-
怎么申请?主动出击!
- 别等税务局找你! 如果你符合条件,最好主动向主管税务机关(通常是你的税收管理员或办税服务厅)提出书面申请,填写《核定征收申请表》,如实说明你无法准确核算的原因(如:经营规模小、人手不足、缺乏专业知识、难以取得合规发票等)。
- 准备好“证据”: 虽然你账不行,但也要尽可能提供能证明你经营情况的材料,比如租赁合同(证明场地大小)、大概的进货记录(哪怕只是手写清单)、支付记录(银行流水、微信支付宝流水)、水电费单据等,让税务局能对你的经营规模有个基本判断。
- 配合调查: 税务局收到申请后,会派人实地核查你的经营场所、设备、人员、大概的客流/业务量等,也可能会调查同地段同行业的情况,你要积极配合,如实回答。
-
核定不是“铁饭碗”,情况变了自己要报告!
- 核定有期限: 通常核定文书会写明有效期限(比如一年),到期前,税务局会重新评估你是否还符合核定条件。
- 情况变化要主动说: 如果在你核定期间,生意突然爆火!规模急剧扩大(比如开了分店、大量招人、明显看到月流水大增),或者你自己聘请了专业会计,有能力也实际建立了规范的账簿,必须!必须!必须! 及时主动向税务局报告,申请终止核定征收,改为查账征收,否则,被税务局检查发现你已不符合条件却还在核定,会被追缴税款甚至罚款!
- 税务局也会“回头看”: 税务机关会不定期对核定户进行检查,如果发现你通过核定明显少缴了税(比如核定你月收入2万,实际你月收入已达10万),或者发现你已有能力建账,会要求你补税并改为查账征收。
-
核定征收≠不用记账!基础凭证要留着!
- 核定不是“无账一身轻”: 虽然税务局不依据你的账算税了,但法律依然要求你设置简易的收支凭证粘贴簿或者进货销货登记簿,也就是说,你最起码要把每天收了多少钱(微信、支付宝、现金等)、主要进了什么货、花了哪些大钱(房租、大额设备),简单记下来,相关的发票、收据要整理保存好。
- 这是你的“护身符”: 保存这些基础凭证非常重要!
- 证明核定合理性: 万一税务局质疑当初核定的营业额或所得率是否偏低,你这些基础记录能证明你当时确实就那点规模。
- 应对其他检查: 工商、市场监督等部门也可能要看你的经营情况。
- 自己心里有数: 方便自己了解经营状况。
- 保存期限: 这些账簿、凭证的保存期限通常是10年!别随手就扔了。
核定征收,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
-
优势:省心省力!
- 极大减轻财务负担: 不用请会计,不用学复杂的会计软件和税务知识,省下大笔时间和金钱成本,这对初期创业者或个体户至关重要。
- 纳税清晰确定: 定期定额的,每月/季固定金额,好规划现金流,核定应税所得率的,计算也相对简单,避免了查账征收下因核算不清导致的补税、滞纳金风险。
- 降低“无票支出”烦恼: 对于确实难以取得发票(如向农民采购、小额零星采购)的成本,核定征收(尤其定期定额)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因缺票导致成本无法扣除、利润虚高的问题。
-
潜在劣势/风险:
- 可能“税负不公”:
- 生意差时“吃亏”: 比如核定你每月交300税,但实际这个月亏本了,这300还是得交。
- 生意好时“占便宜”?小心! 如果生意远超核定时的水平,比如核定月收入2万,实际月入10万,而你闷声发大财不报告,税务局事后发现,会追缴你少交的税款和滞纳金,甚至罚款!占小便宜可能吃大亏。
- 发展受限的“天花板”:
- 难以享受某些优惠政策: 很多针对小微企业的所得税优惠(如应纳税所得额300万以下部分按5%),在查账征收下才能精准计算和享受,核定征收有时难以充分享受。
- 融资贷款可能受阻: 银行等金融机构更看重规范财务数据,核定征收下缺乏规范的财务报表,可能影响你申请贷款或扩大经营。
- 依赖税务局的“裁量权”: 核定的营业额或所得率是否合理,有一定主观性,如果你觉得核定的明显偏高(导致你多交税),你需要有证据去和税务局沟通、申诉。
- 可能“税负不公”:
核定征收,是国家税收管理“放管服”改革中对小微市场主体实实在在的扶持,它像一根拐杖,扶一把那些暂时腿脚(财务能力)还不利索的经营者,让他们能先站稳脚跟,合规经营,把心思更多地放在产品和服务上。
但老会计也要提醒你:拐杖终究是辅助工具。 当你生意走上正轨,有了余力,请个专业会计或自己学点财务知识,努力把账建起来、管规范,转向查账征收,这不仅更公平、更能反映真实经营成果,更能为你的生意长远发展(融资、投标、享受优惠)打下坚实基础,擦亮你“规范经营”的金字招牌。
如果你是那个正在为“没账本、算不清”而苦恼的老李或小王,认真对照上面五个条件,如果符合,带上你的“难处”和基础经营证明,大胆地去和你的税收管理员聊聊吧!了解政策、用好政策,是智慧经营者的第一步,依法纳税的路上,清晰与合规,才是走得远、走得稳的根本。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