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户必看!核定征收这样操作,一年能省好几万?
老王在小区门口开了家早餐店,每天起早贪黑,生意还不错,月初税务局通知要报税,老王看着“查账征收”、“核定征收”几个词直挠头:“我这小本买卖,账本记得跟天书似的,难道还得专门请个会计?听说核定征收能省心省钱,到底靠不靠谱?”
核定征收:个体户的“税务套餐” 说白了,核定征收就是税务局看你做生意不容易,账可能记得不全或者太麻烦,直接给你定个“标准”来算税,省去你详细记账、算成本的麻烦,就像去餐厅点套餐,不用自己费心搭配菜品和计算价格,套餐价一目了然。
关键要素拆解:
-
核定什么? 核心是核定你的应纳税所得额(简单理解就是税务局认可的你的“赚钱部分”),主要路子有:
- 定期定额: 最省心!税务局直接按月或季度给你定个固定税额,核定你每月固定交200元个人所得税,只要实际经营额不超过核定额度(比如每月5万),你就按时交这200块就行,不用管实际赚了多少,常见于几乎不用开票、规模很小的摊位(煎饼摊、修鞋铺等)。
- 核定应税所得率(最常见): 税务局根据你的行业特点,给你定一个利润率(应税所得率)。
- 收入 × 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 应纳税所得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应交个税
- 例子:李老板开小面馆,税务局核定餐饮业应税所得率是10%,某季度开票+不开票总收入15万。
- 应纳税所得额 = 150,000 × 10% = 15,000元
- 查税率表(见下文),15,000元在第二级:15,000 × 5% - 0 = 750元(季度个税)
- 核定应纳税额: 税务局直接根据调查情况,核定你一年或一个周期该交多少税总额,再分摊到每个月或季度去交,相对少见一些。
-
经营所得税率表(记住这个!)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不超过 30,000 元 5% 0 超过 30,000 元至 90,000 元 10% 1500 超过 90,000 元至 300,000 元 20% 10,500 超过 300,000 元至 500,000 元 30% 40,500 超过 500,000 元 35% 65,500 - 说明:这个表是按全年累计的所得额设计的,季度预缴时,先把季度所得额换算成全年估算额找税率,再计算季度税,实际操作中,电子税务局或税控盘开票系统通常会自动计算,但了解原理很重要!

哪些个体户能申请“套餐”?不是想核就能核! 核定征收是税务局给符合条件个体户的便利,不是“避税天堂”,常见适用场景:
- 账务不全型: 刚起步,或规模小,请不起会计,自己记的流水账税务局认不了。
- 成本难算型: 像早餐店、便利店、小修理铺,每天进货零碎、现金交易多,准确核算每样成本确实困难。
- 规模有限型: 通常年收入在一定规模内(比如几百万以下,各地有差异),税务局认为你有必要且适合核定。
- 特定行业型: 餐饮、零售、居民服务(理发、家政)、部分小型加工等,这些行业成本费用比例相对稳定,核定所得率有基础。
- 新办待定型: 新开业的个体户,初期业务不稳定,税务局可能先给核定,等走上正轨再看是否转查账。
重要提示: 能否核定、核定哪种方式、所得率/定额是多少,最终决定权在主管税务局! 你需要主动去税局申请,提供基础资料(身份证、执照、租赁合同等),税务局会根据你的地段、行业、规模、设备等实地考察后决定。
用好核定征收,这些“省钱”门道和“踩坑”预警要牢记 老王面馆例子:季度收入15万,核定所得率10%,季度个税750元,如果按查账征收,假设他的真实利润率达20%(赚3万),按税率表季度要交 (30,000 × 5% - 0) = 1,500元,核定后省了750元!
“省钱”的关键点(合法合规前提下):
- 所得率是核心杠杆: 税务局核定的所得率越低,在同样收入下,你要交的税就越少,餐饮业核10%,贸易可能核5%,咨询服务可能核15%-20%,了解当地你行业的常见所得率很重要。
- 收入申报要合规: 核定征收不等于不用管收入! 特别是开票收入,必须如实申报,税控盘数据税务局清清楚楚。
- 不开票收入要“心中有数”: 虽然核定下对不开票收入监管相对松,但不能太离谱,比如你核定的定额或所得率是基于一定收入水平定的,如果你实际收入暴涨(比如网红小店突然爆火),远超过核定依据,税务局会来重新核定甚至让你补税!核定不是“包税”,本质还是基于你的经营水平。
必须警惕的“深坑”:
- 开票额“红线”: 这是最大雷区! 很多地方规定,如果季度开增值税发票金额超过30万(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额度),系统可能自动强制将你的个税征收方式转为查账征收! 比如老王面馆核定好好的,第三季度因为接了2个小公司午餐订单,开票开了32万,下季度可能就被转查账了,必须按实际记账利润交税,可能税负大增。
- 政策变动风险: 国家对核定征收的管理在逐步规范、收紧,未来核定范围可能缩小,所得率可能上调,别把省税希望全押在长期核定上。
- 注销查账风险: 个体户注销时,税务局有可能会倒查旧账,如果发现你核定期间实际利润远高于核定水平,可能要你补税+滞纳金!
- “包税”陷阱: 警惕所谓“包税”中介!他们承诺超低税负,往往通过隐瞒收入、虚开发票等违法手段,风险极大,老板本人是第一责任人!
- 升级“卡壳”: 个体户发展大了想转公司?核定征收的历史可能让税务合规证明变得复杂,影响升级进程。
实战锦囊:个体户如何与核定征收“和睦相处”?
- 主动沟通,如实申请: 开业或年初,主动找专管员沟通,说明经营情况和核算困难,提供必要资料,争取适用且合理的核定方式和标准。
- 紧盯开票额度: 务必!务必! 时刻关注自己季度内开了多少票,如果快到30万红线了(比如开了28万了),非必要就别再开大额发票了,或者和客户商量下季度再开,这是保住核定资格的关键!
- “内账”不可少: 即使核定了,也建议建立简单的内部收支记录,知道大概赚了多少钱,一方面心中有底,另一方面万一被查账或转查账时不至于手忙脚乱,不需要专业会计账,流水清晰即可。
- 关注政策“风声”: 多留意税务局通知、当地行业协会消息,或与同行交流,政策变化前往往有风声,早做准备。
-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收入渐长、业务变复杂,别硬扛,找个靠谱的财税顾问(不一定全职会计),花点小钱咨询清楚风险和优化路径,比稀里糊涂被罚强百倍,特别是临近开票红线或考虑转型时。
- 合规是底线: 所有“省税”技巧必须建立在真实业务、合法开票、依法申报的基础上,虚开、买票、恶意隐瞒,等于埋雷。
核定征收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是小型个体户的减压阀、省心丸,确实能省下真金白银,但千万别把它当作“避税法宝”,尤其是那条30万的开票红线,不知让多少老板从“核定美梦”中突然惊醒,面对翻倍的税单。
记住老王早餐店的例子,也记住开面馆李老板的经验。了解规则,管好发票,心中有本明白账,才是长久安稳经营的正道。 税收政策永远在变,今天适用的方法明天未必有效,唯一不变的是:合规经营永远是最划算的“生意经”。
你在核定征收上遇到过什么意料之外的情况?或者有什么独特的经验?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