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定征收下的有限公司个人所得税,算清这笔账,老板心里不慌张!
有限公司核定征收,股东个税怎么算?一文讲透避坑指南!
老张去年开了家小公司,做点设计服务,注册的是有限公司,听朋友说“核定征收”税交得少、省事,兴冲冲去申请了,头几个月挺美,按开票额乘以一个比例就完事儿,可年底从公司账户给自己转了笔钱当“分红”,没过多久税务局电话来了,说这笔“分红”要补缴20%的个人所得税!老张懵了:“公司不是核定征收了吗?怎么个人拿钱还要交税?这不等于双重交税?”
老张的困惑,戳中了很多采用核定征收的有限公司老板的痛点。核定征收看似简单,但有限公司股东从公司拿钱的方式不同,税负差异巨大,一步算错,税单可能翻倍。 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讲讲有限公司核定征收下,老板们(股东)的个人所得税那些事儿,帮你把钱袋子捂得更紧实。
先搞明白:有限公司核定征收,核的是啥?老板的个税又在哪儿?
-
核定征收的对象是“公司”!
- 简单说,税务局觉得你公司账簿可能不全、难以准确核算真实利润(比如很多费用没发票),或者你规模太小,查账征收成本太高,就给你一个“核定”的征收方式。
- 核的是你公司的“企业所得税”或者“经营所得”(针对个体户/个独)。 税务局不看你的详细成本费用,直接根据你的收入(或成本费用)乘以一个预先核定好的比率(应税所得率),或者直接给你定一个固定金额(定额),来算你公司应该交多少税。
-
老板(股东)的个税是另一码事!
- 有限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公司”和“老板”(股东)在法律和税务上是分开的,公司赚了钱(利润),交完自己的税(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核的就是这部分),剩下的钱属于公司财产。
- 当老板(股东)要把公司账上的钱,合法合规地拿到自己个人腰包里时,这个过程就可能触发“个人所得税”! 这才是让老张们头疼的关键。

核定征收解决的是公司层面利润怎么算税的问题(企业所得税),它不解决、也替代不了股东个人从公司拿钱时产生的个人所得税问题!这是两笔不同的税。
有限公司老板从公司拿钱的主要方式及对应的个税
明白了“公司税”和“老板税”的区别,我们来看老板(股东)怎么从核定征收的有限公司拿钱,以及每种方式要交多少个人所得税:
-
领工资、拿奖金(工资薪金所得)
- 方式: 老板在公司任职(比如当经理、总监),公司按月或按年给老板发工资、奖金,这是最常规的雇佣关系。
- 交什么税? 个人所得税(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
- 怎么算税?
- 有账可查的核定: 如果你的核定征收方式下,公司还是需要做账(比如应税所得率核定),那么给你发的工资、奖金,可以作为公司的成本费用在计算公司核定的“所得”前扣除(虽然核定主要看收入,但合理的工资支出通常允许扣除),你个人拿到的工资奖金,按3%-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交个税(每年有6万免征额)。
- 完全无账的核定(如定额): 公司层面基本不做成本费用账,给你发工资理论上也需要代扣个税,但实际操作中,如果税务局核定你公司时,默认包含了老板的人工成本(这在定额核定时较常见),你再额外给自己发高额工资,可能会引起税务关注,认为你在转移利润。在定额核定下,老板给自己发工资要特别谨慎,金额不宜过高且必须申报缴纳个税。
- 优点: 相对规范,工资作为成本能降低公司利润(在有账可查的核定下),个人有专项附加扣除等优惠可用。
- 缺点: 税率可能较高(尤其高收入时),社保公积金也要足额缴纳(增加公司成本)。
-
借钱给公司收利息(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 方式: 老板把个人资金借给公司周转,公司按约定支付利息。
- 交什么税? 个人所得税(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
- 税率: 统一20%,没有免征额!
- 关键点:
- 利率要合理!远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部分,税务局可能不认,不让公司税前扣除(在有账可查核定下),或者直接调整。
- 借款合同必须有!明确金额、期限、利率。
- 公司要代扣代缴个税。
- 优点: 方式灵活,20%税率对于高收入股东可能比工资税率低。
- 缺点: 20%税率不低;公司支付的利息,需要满足条件才能作为费用扣除(影响公司税);长期大额挂账不还,可能被视为变相分红(也按20%交税!)。
-
年底分红(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 方式: 公司用税后利润(就是交完企业所得税后的钱)给股东分配红利。
- 交什么税? 个人所得税(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
- 税率: 统一20%,没有免征额!
- 核心流程:
- 公司赚钱(有利润)。
- 公司先交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核的就是这一步)。
- 交完企业所得税剩下的钱(税后利润),决定分给股东。
- 股东拿到分红时,公司必须代扣代缴20%的个人所得税。
- 这就是老张踩的坑! 他以为公司核定征收就完事了,直接把公司账上的钱(税后利润)当“分红”转给自己个人账户,没交那20%的个税,税务局当然要找他补税+滞纳金!
- 优点: 利润分配最直接的方式。
- 缺点: 税负最重! 相当于先交一道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的税负),再交20%个税,综合税负可能高达30%-40%甚至更高(取决于核定利润率)。这是核定征收有限公司股东拿钱成本最高的方式!
-
报销费用(理论上不应是主要拿钱方式)
- 方式: 老板因公司经营发生的、与取得收入相关的、合理的支出,凭真实合法凭证在公司报销。
- 交税? 真实发生的、符合规定的报销,不视为个人收入,不交个人所得税!
- 巨大风险点:
- 发票必须真实、合法、与经营相关! 买家电、衣服、旅游等个人消费发票来报销,属于虚列成本!税务局在稽查核定征收企业时,这是重点检查项!一旦查出,不仅报销款要补缴个税(按“工资薪金”或“分红”认定),公司还可能被认定为偷税,面临罚款甚至刑事责任。
- 在定额核定下,频繁的大额报销更容易引起怀疑。
- 报销是用于冲抵实际发生的经营成本,绝不能当作股东从公司拿取利润的常规手段! 风险极高。
有限公司核定征收方式对股东个税的影响
核定征收具体怎么“核”,也会影响公司层面利润的计算,进而间接影响股东能分多少钱以及最终税负:
-
定期定额核定:
- 税务局直接核定你公司每月或每季度固定交多少税(比如每月5000元),跟你的实际收入、成本关系不大(除非远超核定标准触发调整)。
- 对股东个税影响:
- 公司利润“黑箱”: 公司账上实际有多少税后利润变得模糊不清,理论上,交完定额税后剩下的钱(扣除合理成本后)都是可分配利润。
- 股东拿钱风险: 股东无论是通过“分红”还是大量“报销”拿钱,都更容易被税务局盯上,税务局可能会反推:你公司核定交这么点税,老板个人账户却频繁进大额资金或报销巨额费用,这合理吗?很容易被认定为隐匿收入或虚列成本。
- 建议: 在这种方式下,领工资(金额合理且申报个税)相对更稳妥透明,大额分红或可疑报销风险极大。
-
核定应税所得率:(最常见)
- 税务局核定一个利润率(应税所得率),你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核定的应税所得率,再用这个所得额乘以法定企业所得税税率(通常小型微利企业有优惠税率)算出企业所得税。
- 示例: 老王的设计公司,核定应税所得率10%,某月开票收入20万,则:
- 应纳税所得额 = 200,000元 × 10% = 20,000元
- 假设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企业所得税税率5%,应交企业所得税 = 20,000元 × 5% = 1,000元
- 税后利润 = 200,000元(收入) - ?(成本) - 1,000元(所得税)。注意! 核定征收下,税务局不细究你真实成本,但公司账面上的收入是确定的(20万),交的企业所得税也是确定的(1000元),理论上,这20万收入在扣除实际发生的合理成本费用(包括老板合理工资、房租、耗材等)和1000元所得税后,剩下的才是可分配利润,如果老板给自己发工资10万(已申报个税),支付房租2万,购买材料5万,那么税后利润就是 200,000 - 100,000(工资) - 20,000(房租) - 50,000(材料) - 1,000(所得税) = 29,000元,这29,000元如果分红,老王要交20%个税即5,800元。
- 对股东个税影响:
- 工资相对有利: 支付给老板的合理工资,可以作为成本在计算公司实际可分配利润前扣除,降低可分配利润基数,从而减少最终分红环节的个税,工资薪金个税有免征额和累进税率,可能比直接分红20%划算(尤其年收入不太高时)。
- 分红税负重: 税后利润分红20%的个税雷打不动,综合税负高。
- 成本凭证依然重要: 虽然税务局核定时不深究成本,但公司内部核算可分配利润、证明各项支出(包括工资)的合理性,仍需合规票据支持,否则,分红时说不清钱哪来的,或者被稽查时成本费用被否定,都会导致多缴税。
-
核定收入额:
税务局直接核定你公司的收入额(比如每月核定收入15万),比较少见,影响类似应税所得率核定,股东拿钱方式的选择逻辑也类似。
有限公司核定征收下,老板怎么拿钱更省税?(避坑指南)
了解了各种拿钱方式和税负,结合核定征收的特点,给老板们几点实用建议:
-
优先考虑“工资薪金”: 尤其在公司初创、利润不高阶段。
- 优点: 有6万/年的免征额,税率是累进的(3%起),还能享受子女教育、房贷利息等专项附加扣除,实际税负可能远低于20%,工资作为公司成本,能降低账面可分配利润(在有账可查核定下)。
- 关键: 金额要合理! 要和你的职位、公司规模、本地同行业水平相匹配,小公司老板给自己开百万年薪,税务局不查你查谁?必须签劳动合同、缴纳社保公积金、依法代扣代缴个税!
-
极度慎用“分红”: 除非公司利润非常高,或者你急需大笔现金且其他方式无法满足。
- 牢记: 分红是税后利润分配,20%个税逃不掉,核定征收下公司税负可能较低,但加上这20%,综合税负可能让你肉疼。
- 老张的教训: 千万不要以为公司账户的钱就是自己的钱,想转就转!转款用途必须明确标注(如“股东分红”),并由公司依法代扣代缴20%个税后再转给股东个人,私下转账不申报,风险巨大。
-
“借款”需规范,避免长期挂账:
- 如果采用借款收利息,务必签好合同,利率合理(参考银行贷款利率),公司按时付息并代扣20%个税。
- 警惕“长期借款不还”: 股东从公司借钱,既不分红也不发工资,长期挂在“其他应收款”科目下,根据财税[2003]158号文,纳税年度终了后既不归还,又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这笔借款会被视为对股东的分红,照样按20%补缴个税! 核定征收企业也是重点检查对象。
-
“报销”不是提款机!严守真实合规底线:
- 只报销真实发生的、与公司经营直接相关的费用。
- 发票!发票!发票!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必须是合规发票,品名、金额、开票单位等要素齐全。
- 杜绝: 用大量办公用品、餐饮、加油、咨询费等发票冲抵(尤其定额核定下),极易引发稽查,税务局的金税系统对发票流向的监控非常严密。
-
了解并利用好税收优惠政策:
-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 即使核定征收,如果符合条件(资产总额、从业人数、应纳税所得额达标),也可能适用5%或更低的优惠税率,降低公司税负,间接让股东有更多钱可分(当然分红个税还是要交)。
-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领工资的老板,别忘了在个税APP上填报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租金、赡养老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等扣除项,能实实在在减税。
-
核定不是“避税天堂”,合规是底线:
- 不要以为核定征收税务局就不管你了!核定征收企业同样是税务稽查的重点对象,特别是那些开票量大但核定税额低、老板个人账户流水异常的企业。
- 虚开发票、隐匿收入、虚列成本(包括不合规报销),在任何征收方式下都是严重违法行为,核定征收绝不是保护伞!轻则补税、罚款、滞纳金,重则涉及刑事责任。
- 业务真实是根本! 所有的筹划都要建立在真实业务、合理商业目的的基础上,为了“避税”而搞些不三不四的操作,最终往往得不偿失。
看清路,管好钱
有限公司选择核定征收,核的是公司的企业所得税,图的是简化核算、降低初期遵从成本,但作为公司老板(股东),千万要清醒:你想把公司赚的钱合法装进自己口袋,这个“变现”的过程,个人所得税基本是绕不开的。 不同的“变现”路径,税负天差地别:
- 工资薪金: 门槛低,有优惠空间,是大多数核定征收小公司老板的优选,但要规范操作、金额合理。
- 股息分红: 简单直接,但税负最重(20%),务必代扣代缴。
- 借款利息: 方式灵活,税率20%,需规范操作,避免长期挂账变分红。
- 费用报销: 仅用于真实经营支出,绝非股东提款通道! 乱用风险极高。
核定征收不是“免税金牌”,更不是违规操作的护身符。 在享受核定征收便利的同时,老板们更要绷紧合规这根弦,根据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和自身需求,选择最适合、最稳妥的从公司获取回报的方式,并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找个靠谱的财税顾问定期把把关,把该省的税合规省下来,不该踩的坑坚决避开,让咱辛苦赚的钱,安安稳稳地落袋为安,毕竟,省心、安心,才是做生意最大的“省税”!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