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公司核定征收,成本票就能高枕无忧?税局不查账?80万补税的血泪教训来了!
有限公司核定征收,成本票真的不用管了吗?税局随时可能翻旧账!**
很多老板一听自家公司被“核定征收”了,第一反应就是:“太好了!以后不用费劲找发票了,成本票不用愁了!”这感觉,简直像卸下了千斤重担,但朋友,醒醒! 这个想法,很可能正在把你和你的公司往一个大坑里带!核定征收≠万事大吉,成本票该要还得要,搞不好哪天税局翻旧账,补税罚款能让你肉疼好几年!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把这核定征收和成本票的弯弯绕绕讲清楚。
核定征收:税局给你的“估算单”,不是免税金牌!
想象一下,你家楼下有家生意火爆的烧烤店,老板忙得脚不沾地,小票、进货单丢得满世界都是,月底自己都算不清到底赚了多少钱,税局一看,这账根本没法查啊!咋办?总不能不管吧?税局就会根据这条街烧烤店的平均水平、店铺大小、用了几个人、大概用了多少肉和炭,估算出一个“合理”的利润额或者利润率,就按这个估算的数字来收税,这就是核定征收的核心——税局觉得你账算不清或者算得不对,干脆我来帮你“估”一个数收税。
核定征收主要有两种玩法:
- 定期定额征收(双定): 这是最“省心”的,税局直接给你定好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固定交多少钱的税,税局认定你家烧烤店一个月核定应纳税额就是5000块,那你每月按时交5000块就行。这种情况下,理论上,你确实不需要再为每一笔收入去找发票,也不需要为每一根羊肉串的成本去收集凭证。 税局收的就是这个“打包价”。
- 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定率): 这个就稍微复杂点了,税局不直接告诉你交多少钱,而是告诉你一个利润率(应税所得率),税局核定你们这类贸易公司的应税所得率是10%,假设你这个季度开票收入(注意,是开票收入!)是100万,那么税局就认为你的利润是 100万 * 10% = 10万,就按这10万利润来计算企业所得税(通常是25%,符合小微优惠另算)。敲黑板!这里是重点!核定的是“率”,但基数可是你的“收入”啊!收入怎么证明?靠什么?主要就是靠发票!特别是你开出去的发票!

核定征收下,成本票真的可以完全躺平吗?大错特错!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老板要拍大腿了:“明白了!双定不用管票,定率只要管好开出去的发票就行,成本票完全不用操心!” 朋友,你又天真了!现实情况复杂得多,风险就藏在你的“想当然”里:
-
“定率征收”的核心命门:收入发票! 这是最大的雷区!很多老板以为核定定率了,成本票不重要,就放松了对开票收入的管理,客户不要票?那就不开了!现金收款?也不入账了!想着反正税局是按我申报的收入来核定利润的,少报点收入不就少交税?大错特错! 税局核定的是率,但前提是你申报的收入得是真实的、完整的!如果你隐瞒了收入(比如大量不开票收入不入账),这本身就是偷税行为!一旦被查,税局可不会跟你客气,不但要你补缴隐瞒收入对应的税款(按查账征收方式算,可能更高!),还要加收滞纳金和罚款(0.5倍到5倍!),严重的甚至可能进去!在定率征收下,确保开票收入的完整、准确申报,是你合规的生命线!成本票暂时管不了,但收入票(证明你收了多少钱的凭证)必须管住!
-
核定资格不是铁饭碗!随时可能被“查账”! 税局给你核定征收,是建立在“你账算不清或算不准”这个前提上的,但以下几种情况,你的“核定”资格随时可能被取消,打回“查账征收”原形:
- 你自己申请不核定了: 生意做大了,核算规范了,想堂堂正正查账征收了,可以申请。
- 税局觉得你该查账了: 你公司规模大了(收入、资产、人数达到一定标准),行业或经营特点变了,或者税局开展专项行动,觉得核定不适合你了,一句话就能让你转回查账征收。
- 最要命的:被稽查发现重大问题! 这才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有人举报你偷税漏税;金税系统预警你收入成本严重不匹配;或者税局例行抽查正好抽到你,发现你虽然被核定,但实际账目很清楚(只是之前没做好或者故意装糊涂),或者发现你隐瞒了巨额收入、虚列了成本(虽然核定时不太看成本,但查账时会翻旧账)... 只要税局启动稽查程序,决定对你查账,那么对不起,核定征收的“保护伞”瞬间失效!税局会要求你提供被稽查年度(可能是过去好几年)的所有账簿、凭证、合同、银行流水等资料,从头查到底!
血泪教训:当“核定”遇上“稽查”,成本票缺失就是灾难!
去年我们接触过一个真实案例,张老板开了家小型工程安装公司,一直享受核定定率征收(应税所得率8%),他觉得美滋滋,采购材料、找临时工干活,对方不给票或者要票就加钱,他一算觉得不划算,大部分都没要票,想着反正核定不看成本,结果,第三年被稽查了!稽查人员一翻账,发现:
- 申报的收入看起来没问题(开票的都报了)。
- 但公司银行账户显示,有大量与客户个人账户的资金往来,远超申报的开票收入! 张老板支支吾吾解释不清。
- 要求提供成本凭证时,张老板傻眼了:大几十万的采购款,要么没票,要么是些明显不合规的“发票”(比如从完全不相干的公司开的办公用品发票充数)。
- 稽查人员实地盘点仓库、询问工人,发现实际使用的材料量、支付的工资金额,与他零星提供的几张票完全对不上。
结局很惨烈:
- 隐瞒收入坐实: 补缴增值税及附加、企业所得税(按查账征收方式倒算,利润率高得吓人)。
- 成本费用不得扣除: 所有没有合规发票(或合规凭证)支撑的成本费用,全部被踢出,不能用来抵减利润。
- 罚款+滞纳金: 偷税金额的0.5倍罚款,加上按天计算的巨额滞纳金(年化18.25%!)。
- 最后七七八八加起来,张老板补了80多万!公司资金链差点断裂,他后悔不迭:“早知道当初多花点钱要正规发票,也比现在强啊!”
聪明老板怎么做?核定征收下成本票的“生存法则”
吃了定心丸?别急,即使核定征收,对待成本票也千万别“裸奔”!这些实用策略请收好:
-
区分征收方式,抓住核心关键:
- 如果是“双定”(定期定额): 核心是确保按时按额缴税,虽然对票的要求理论上最低,但大额支出、固定资产购入的发票务必保留好! 万一哪天税局问起你钱花哪了(比如大额银行转账),或者涉及资产处置(比如卖车卖设备),这些票就是证明你合法经营的护身符,养成收集发票的习惯,没坏处。
- 如果是“定率”(核定应税所得率): 重中之重是管好“收入端”! 务必做到:所有收入(无论开不开票)及时、足额入账并申报! 客户不要票的现金收入?必须入账!银行流水要清晰可查。成本票虽不是核定时的直接依据,但必须意识到:
- 它是证明业务真实性的重要佐证! 如果你只有收入,完全没有对应的成本支出凭证(哪怕只是部分),在税局眼里,这业务真实性就非常可疑,容易引来不必要的关注和稽查。
- 它是未来应对稽查的“救命稻草”! 万一被查账(这种风险始终存在),合规的成本票是证明你实际发生了成本、降低被核定补税金额(虽然补税难免,但有票可能让核定利润率更贴近实际)的唯一有力证据,没有票?等着所有成本被“剃光头”,按高利润率补税吧!
-
能要票,一定要票!养成索票习惯:
- 优先选择能提供正规发票的供应商合作。 别光看价格便宜几块钱,长远看风险成本可能高得多,跟供应商明确:要合作,必须开票!这是原则问题。
- 小额零星支出也要有凭证! 比如修个电脑、买个零星材料、付点小额劳务费。500元以下的,可以凭收款凭证(注明收款单位名称、个人姓名及身份证号、支出项目、收款金额)入账。 别嫌麻烦,让收款人写个收据,留好对方身份证复印件(仅用于财务做账备查),这比什么都没有强万倍!
-
实在要不到发票?这些“替代凭证”也能顶一顶(效力有限,但有胜于无):
- 合同协议: 明确约定业务内容、金额、支付方式。
- 银行转账凭证/支付记录: 证明钱确实付出去了。
- 物流单据/签收记录: 证明货物或服务确实交付了。
- 内部领用、验收单据: 证明东西确实被公司使用了。
- 对方无法开票的书面说明(尽量让对方盖章): 说明原因(比如对方是个人、免税单位等)。
- 重要提示: 这些“白条”或替代凭证,在核定征收期间可能相安无事,但一旦被查账,税局认不认?大概率是不认的!它们最大的作用是证明业务真实发生过,减少被认定为“虚列支出”的风险,但想用它们来抵税?基本没戏。 这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核心还是尽力获取合规发票。
-
建立基础账簿,心里有本明白账: 即使核定征收,也强烈建议老板们建立最简单的流水账,收入多少钱(分开发票和不开票),主要成本花了多少钱(哪怕没票也记下来花在哪了),银行流水对得上,这样做的好处:
- 自己清楚经营状况: 赚了赔了,心里有数。
- 应对基础检查: 税局日常管理可能会看你的基础经营数据。
- 万一被稽查,有基础资料: 比一问三不知、资料全无强,至少证明你在努力经营,不是故意销毁隐匿凭证。
核定是方式,合规是底线!票证管理永远在路上
说到底,核定征收只是税局在特定条件下采取的一种简化征管方式,它绝不等于税收监管的消失,更不意味着你可以无视基本的财税合规要求! “不需要成本票”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误解,尤其对于核定应税所得率的公司,收入票的管理更是重中之重。
老板们要牢记:
- 核定征收≠没有税务风险! 稽查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高悬。
- 收入完整申报是生命线! 隐瞒收入是偷税,后果极其严重。
- 成本凭证是护身符! 平时不积累,稽查来了哭都来不及,它能证明业务真实,在未来可能的查账补税中争取更合理的结果(虽然补税大概率跑不掉)。
- 规范经营、留存凭证才是真正的“省税”! 为了眼前一点开票的“成本”而放弃索要发票,未来可能付出几倍、几十倍的代价(补税、滞纳金、罚款、甚至刑事责任),在金税四期大数据监管日益严密的背景下,任何侥幸心理都可能导致灭顶之灾。
核定征收,只是给了你一个暂时的、有条件的“便利”,绝不是一劳永逸的“避风港”,聪明的老板,永远会把合规放在首位,该要的票一张不少,该报的收入一分不落,生意才能做得长久,睡得才能安稳,别等到税局找上门,才想起那些被你“省掉”的发票有多珍贵!
阳光财税,安心经营!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