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定征收是定期定额吗?别再傻傻分不清!
哎,老板,您是不是也经常被“核定征收”和“定期定额”这两个词搞得头晕眼花?感觉它们好像是一回事,又好像哪里不太对劲,去税务局办事或者跟同行聊天时,听到别人侃侃而谈,自己却只能在一旁点头附和,心里直犯嘀咕:“他俩到底啥关系啊?”
咱就用最接地气的大白话,把这笔账给您掰扯得明明白白,您放心,不整那些高深莫测的专业术语,就聊点咱生意人自己能听懂的大实话,结论先放前面:核定征收和定期定额,它不是一回事儿,但它俩有关系! 具体是啥关系?您听我慢慢道来。
先来个“认祖归宗”:啥是核定征收?
您可以把“核定征收”想象成一个大家族的总姓氏,它指的是税务局的一种征收管理方式。
有些情况下,税务局很难准确知道您到底赚了多少钱,您开个小卖部,很多顾客都是现金支付,您自己也没请专业会计做账,收支记录不全,那到了要交税的时候,税务局总不能凭空猜一个数吧?这也不科学。

这时候,“核定征收”这个大家族就出场了,它的核心思想是:既然你没法准确核算自己的真实利润,那我就根据你的一些外部表现(比如店面大小、地段、雇了几个人、用了几度电等),来合理地估算出一个你应该赚到的利润,然后以这个估算的利润为基础,来计算你应该交多少税。
“核定征收”是一种方法,是一个大概念,它底下还有几个“儿子”,也就是几种具体的操作方式。
再看“家庭成员”:定期定额是其中的“大儿子”
刚才说了,核定征收是个大家族,那这个家里都有谁呢?最主要、最常见的就是这三位:
- 定期定额征收(简称“双定”):这是咱们今天的主角,也是最容易被和“核定征收”搞混的一位,它就是核定征收家族里最出名、最接地气的“大儿子”。
- 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这个稍微复杂一点,咱稍后简单说。
- 核定应纳税额征收:这个比较少见,一般是针对特别的情况,比如根据用电量来直接核定税额。
看明白了吗?定期定额,只是核定征收这个“老爸”生出来的其中一个“儿子”。 我们可以说“定期定额是核定征收的一种”,但绝对不能反过来说“核定征收就是定期定额”,那可就闹大笑话了,相当于指着一位张先生说“所有姓张的都是你”。
重点剖析:“大儿子”定期定额是怎么工作的?
咱得重点聊聊这个“大儿子”,因为它跟咱们个体户、小规模公司关系最密切。
“定期定额”,这个名字起得就特别形象,直接把它的底裤都给交代了:
- 定期:通常是指一个季度或者一个月,税务局会提前给你定好这个期限。
- 定额:就是在这个“期”里面,给你定好一个固定的“额”,这个“额”一般指的是销售额或营业额。
举个例子,王大姐在小区门口开了个包子铺,税务局的工作人员过来看了看,发现你这铺面位置不错,早上人来人往,一天大概能卖出去200个包子外加100杯豆浆,综合一算,觉得你一个月营业额大概在3万元左右比较合理。
好,那就给你“核定”了:王大姐,你这个包子铺,以后就按每月3万元的营业额来交税,假如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有个免税政策(比如月销售额10万以下免征),那王大姐这3万没超过标准,可能连增值税都不用交,只需要根据这个核定的营业额再交点个人所得税什么的,而且税负非常低。
一旦定了这个额,比如一个月3万,那么在这个季度内,无论你实际经营如何:
- 你这个月生意爆火,卖了5万?对不起,还是按3万算税。
- 你这个月回老家办事,只卖了1万?不好意思,也还是按3万算税。
“定”死了,雷打不动! 这就是“定期定额”,它的好处是超级省心,您不用找会计做复杂的账,也不用担心税务局来查账,每个月固定交那么点税就行,非常适合业务简单、规模小、确实难以建账的个体户。
认识一下“二儿子”: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
那核定征收家族的“二儿子”又是干嘛的呢?它主要针对的是一些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或者规模稍大点的纳税人。
它不像“大儿子”那么粗暴直接定死一个销售额,它的方式是:
- 税务局先核定你的收入总额(这个可能根据你的开票情况、银行流水等来定)。
- 再根据你所在的行业,给你核定一个利润率,这个叫“应税所得率”,税务局规定餐饮业的应税所得率是10%。
- 用你的收入总额 × 应税所得率,算出来你的“应纳税所得额”(可以理解为税务局认为你赚到的利润)。
- 再用这个“应纳税所得额”去套对应的税率,算出最终你要交的税。
还拿王大姐举例,假如她的包子铺注册成了个人独资企业,采用这种方式,她这个月开了5万的发票,税务局核定的应税所得率是10%。
税务局就认定她这个月的利润是:5万 × 10% = 5千元。 然后再用这5千元作为基数,去计算经营个人所得税。
这种方式比定期定额稍微灵活一点,因为你的税额会随着你的收入(开票额)变化而变化,多开票多交税,少开票少交税,但它依然属于“核定征收”的范畴,因为利润率是税务局给你核定的,不是你真实账本体现的。
终极对比:一张表让你彻底明白
说了这么多,咱来个总结性的对比,保准您忘不了。
特征 | 核定征收(老爸) | 定期定额(大儿子) | 查账征收(别人家的孩子) |
---|---|---|---|
核心原理 | 税务局根据外部情况估算着收 | 直接定死一个销售额和税额 | 根据你真实的账本和利润来收 |
对象 | 不能准确核算成本费用的小规模纳税人 | 主要是个体户、微小门店 | 绝大多数公司、规范经营的企业 |
怎么算税 | 核定额 × 税率 或 收入 × 所得率 × 税率 | 固定税额,或核定的销售额×征收率 | (真实收入 - 真实成本费用)× 税率 |
灵活性 | 不灵活,核定后一般固定期不变 | 极度不灵活,赚多赚少都交一样 | 非常灵活,赚得多交得多,亏了不交 |
操心程度 | 非常省心,基本不用做账 | 极度省心,按时交钱就行 | 非常操心,必须请会计规范做账 |
税务局态度 | 正在逐步收紧和规范,很多地方取消了 | 重点规范和清理对象,越来越难申请 | 鼓励和提倡的方式,是主流 |
重要提醒:现在的风向已经变了!
老板,如果您是三五年前申请的定期定额,那可能很轻松,但今时不同往日了!
现在税务系统越来越强大,大数据监控无处不在(金税四期),国家正在大力推行查账征收,因为这才是最公平、最透明的方式,想新申请“定期定额”已经变得非常困难,税务局会非常严格地审核你是否真的不具备建账能力。
对于之前已经享受定期定额的个体户,税务局也在进行“定额调整”,很多人的定额都被调高了,或者直接被要求转为查账征收。
别再抱着“搞个核定征收来避税”的老黄历不放了,未来的大趋势一定是:业务规范,财务透明,依法纳税,把心思放在如何好好经营、扩大利润上,远比琢磨这些征收方式要实在得多,规范做账,虽然前期麻烦点,但对企业长远发展、贷款融资、吸引投资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核定征收是个“大家庭”,定期定额是家里最出名、最省心的“大儿子”,但它只是其中一员,它们都是因为“算不清账”而采取的替代征收方法,税务管理越来越规范,这个“大家庭”的成员正在减少,“查账征收”才是王道。
希望这篇大白话解释,能帮您把这俩容易混淆的概念彻底理清,以后在饭局上,您也可以 confidently(自信地)给别的老板科普一下啦!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