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煎饼摊都可能用上的征税方式,一文说清核定征收的适用说明书

老王在小区门口开了十年煎饼摊,最近终于租了个小门面,税务局的同志上门登记时,提了句“您这情况可能适用核定征收”,老王一头雾水:啥是核定征收?我这种小本生意也要被“核”吗?

其实不光是小吃店,从网红主播到初创科技公司,都可能和核定征收打交道,今天咱们就用一锅大杂烩的方式,把核定征收那点事儿炖得透透的。


先弄明白:啥是核定征收?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区张阿姨开了家便利店,每天进货出货量大但没装POS机,大量现金交易没留记录,税务人员发现账本混乱难以查账,于是根据店面位置、经营面积等因素,估算月利润2万元并按此征税——这就是最朴素的核定征收。

官方定义是:税务机关对无法准确核算成本费用的纳税人,依法采用合理方法核定应纳税额的征收方式,它本质上是“估算征税”,就像裁缝给看不到尺码的客人估摸着做衣服。

什么情况下会被“核定”?

不是谁想用就能用,税务部门卡着这几道门槛:

连煎饼摊都可能用上的征税方式,一文说清核定征收的适用说明书 核定征收适用范围 第1张

账簿管理“三宗罪”
根本不建账:像老王的煎饼摊,过去就用个小本记收支,达不到法定账簿要求
账本像天书:流水写在餐巾纸上、进货单塞在鞋盒里,税务人员看了直摇头
成本说不清:网红主播声称收入50万但 claiming 45万是买服装道具,却拿不出发票证据

逾期不申报的“拖延症患者”
连续3个月不报税,税务局可能直接出核定通知书——相当于老师对总不交作业的学生说:“既然你不说考多少分,那我就给你估个60分”

明显偏低的“价格魔术师”
某培训机构课程市场价5000元/期,却按2000元/期申报收入,又无法合理解释原因

特别提醒:2025年金税四期系统上线后,通过大数据比对的异常指标(如用电量与收入严重不匹配)也会触发核定程序。

哪些行业最容易中招?

(一)个体户与小微企业专场

  1. 餐饮游击队:夜市烧烤摊、流动早餐车等现金交易为主的业态
  2. 手艺人生意:理发店、维修铺、裁缝店等主要靠技艺的服务业
  3. 社区便利店:烟酒副食小店,常存在货流记录不完整的情况
    典型案例:杭州某网红奶茶店开业前三个月用个人二维码收款,未区分公私账户,最终被核定补税28万元。

(二)新兴行业重灾区

  1. 直播行业:打赏收入、广告佣金、带货提成等多渠道收入难以溯源
  2. 共享经济:短租房东、网约车司机等个人服务提供者
  3. 知识付费:线上课程创作者、咨询顾问等自由职业者
    真实场景:某知识主播将100万平台收益申报为10万,税务部门根据其直播间人数、打赏榜单等数据核定补税40余万。

(三)传统行业特殊场景

  1. 建筑业:项目周期长、成本票据滞后时可能阶段性核定
  2. 农业合作社:农户收购农产品常难以取得进项发票
  3. 跨境电商:海外采购无国内发票的卖家

核定征收的两副面孔

好处看得见
• 简化记账:无需聘请昂贵会计人员
• 稳定预期:通常一年核定一次,税款固定便于资金规划
• 缓解压力:对微利企业可能实际税负更低

风险藏得深
• 一刀切风险:生意好时按核定额交税可能占便宜,生意差时照样缴税就吃亏
• 升级查账:一旦被认定为故意逃避账务管理,可能升级为税务稽查
• 信用影响:连续核定征收可能影响企业贷款、投标资质

这些误区坑过很多人

误区1:“核定征收=免税政策”
某MCN机构将主播收入全部按核定征收申报,实际上年收入超500万的企业应自动转为查账征收。

误区2:“可以自己选择征收方式”
除个体户外,企业纳税人无权自主选择,需税务机关认定是否符合条件。

误区3:“核定后就不用留凭证”
即使核定征收,进货发票、费用单据仍需保存至少10年备查。

遇到核定征收怎么办?

第一步:看懂核定通知书
重点看三项:核定依据(如行业毛利率)、计税标准(收入额或成本额)、缴纳期限

第二步:准备申诉材料(认为核定额过高时)
• 收集同行纳税数据
• 整理水电费、租金等成本证据
• 提供特殊情况的说明(如疫情期间停业)

第三步:做好转化准备
当企业规模扩大后,应主动申请转为查账征收:
① 聘请专业会计建账
② 安装正规财务软件
③ 规范发票管理制度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核定征收就像税收领域的“应急车道”,临时借用可以,但不能当成终身通行证,随着税收大数据的发展,过去那种“模糊美”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老王的煎饼店现在用上了智能收银系统,他说得好:“咱把账弄明白,该缴多少缴多少,睡觉都比以前踏实!”

(完)

连煎饼摊都可能用上的征税方式,一文说清核定征收的适用说明书 核定征收适用范围 第2张
微信号:15137101602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智小账专业税筹团队,专注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