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核定征收,哪种方式最适合你的小店?
说到“核定征收”,很多小老板、个体户朋友第一反应都是头疼——听起来就特别专业,好像非得找个会计才能搞明白,其实呀,这东西就像你家门口卖煎饼的大爷算账一样,虽然有门道,但说穿了也挺简单,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核定征收那点事儿一次聊透。
先弄明白:啥是核定征收?
想象一下,你开了家奶茶店,每天现金进货、扫码收款忙得团团转,月底一算账发现根本记不清到底赚了多少,税务局来查账时,如果看你账本乱七八糟,或者营业额不高但成本高得离谱,他们就会说:“算了别折腾了,我们按行业常规帮你核定一个数吧!”——这就是核定征收的本质:税务部门根据行业规律、经营规模等因素,直接给你定一个应纳税额或者应税所得率。
它和“查账征收”(要求企业提供完整账本凭证)最大的区别就是:核定征收更简单粗暴,适合账簿不健全的小微主体,但注意了!这可不是想选就能选的,得符合税务规定的条件才行。
核定征收的三种常见玩法
定额征收:最适合“一眼能看到底”的小生意
怎么回事?
就像你租了个固定摊位卖水果,税务局每月直接定死交500元税,不管你这个月实际赚了赔了,他们可能会参考你的店面面积、地段、从业人数等因素,“大学城奶茶店统一每月800元”、“菜市场摊位每月300元”。
适合谁?
- 早晚市摆摊的摊主
- 社区修理铺、理发店
- 月流水稳定的小吃店
真实案例:
我家楼下修鞋的王师傅,每月15号固定去税务所交350元税款,他说:“这样省心!下雨天没生意也不用担心税交多了。”
定率征收(核定应税所得率):小企业的“公式化操作”

怎么回事?
税务局不直接定税额,而是给你一个“利润率”(即应税所得率),比如核定你行业利润率10%,你本月收入10万元,就按1万元利润来计税,不同行业利润率不同:
- 餐饮业通常10%-15%
- 咨询服务可能高达25%-30%
- 贸易类常见7%-10%
计算公式:
应交所得税 = 收入总额 × 核定所得率 × 适用税率
适合谁?
- 小规模纳税人的公司
- 账簿有但不完全规范的个体户
- 成本票据难以取得的企业
注意坑点:
如果实际利润率低于核定率(比如疫情期间明明亏钱),你依然要按核定利润交税!之前有家餐馆老板吐槽:“明明亏了2万,却要按8%利润率交税,心疼但没法子。”
定期定额征收:个体户的“包月套餐”
这是定额征收的升级版,通常一核就是半年或一年,比如税务局核定你每月销售额不超过8万,每月固定交600元增值税+150个税,如果某个月突然爆单超了8万,需要主动去补申报。
特色服务:
很多地区对定期定额户有优惠政策,比如月销售10万以下免征增值税(具体以当地政策为准)。
特殊情形:这些行业容易被核定
-
建筑劳务类
包工头带团队干活,成本多是工人现金工资,难取得发票,税务局常按项目金额核定征收个税。 -
网红直播行业
打赏收入、广告佣金复杂多变,税务机关开始对MCN机构采用核定征收模式。 -
连锁加盟店
总部统一进货但各店独立核算,部分门店可能被核定征收。
重要提醒:核定征收不是“避税神器”
前些年某些地区用核定征收做税收洼地,把明星工作室、投资基金核定成综合税负不到5%,但现在税务监管越来越严:
- 2025年起税务总局对核定征收适用对象收紧,一般纳税人、高收入个人独资企业逐步转为查账征收
- 利用核定征收转移利润、偷逃税款的将被重点稽查
- 连续超经营额不申报可能被转为查账征收并追溯检查
一句话:小生意用核定省心省力,想搞大规模筹划的趁早打消念头。
实战建议:怎么判断自己适合哪种?
-
新开店第一个月
先去税务报到,工作人员会根据你申报的经营情况建议征收方式。 -
主动申请技巧
如果账务确实不完善,可准备材料说明(如:进货多是现金交易无发票、雇佣人员流动大等),申请核定征收。 -
这些红线不能踩
- 达不到起征点也要按时零申报
- 核定期间记得保留进货凭证、销售记录
- 年度营业额超过500万会自动转为一般纳税人(不能再核定)
最后说句实在话:核定征收就像一件均码T恤——身材标准的人穿着挺舒服,但个头特别大或特别小的肯定不合适,如果你只是想做点小本买卖,它确实能帮你省下请会计的钱;但如果业务做大了,还是老老实实建账才是长远之道,毕竟,哪天突然接到税务局的查账通知,可不是补缴税款就能完事的。
对了,最近不少地方推出“智慧税务”服务,个体户手机点一点就能完成核定申报,创业路上艰难不少,好在办税这件事正在变得越来越简单。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