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秒懂!核定征收和查账征收到底有啥不一样?一篇给你讲透!
哎呀,说到“核定征收”和“查账征收”,很多刚开始做生意的小伙伴头都大了,这俩词听起来就挺专业的,感觉是税务局的事儿,离自己很远?其实不然!不管你是个体户、开公司的,还是自由职业者,只要你赚钱,就得和它们打交道,选对了,省心省力还可能省税;选不对,可能多交钱还惹麻烦。
今天呢,我就用一个特别通俗、接地气的方式,帮你把这俩的区别彻底掰扯清楚,保证你听完之后,再也不迷糊了!
先来个一句话总结
如果你懒得看长篇大论,我先给你一个最核心的比喻:
- 查账征收,就像你自己记流水账,月底算了算,赚了1万块,然后你就按这1万块的比例去交税,赚得多交得多,赚得少交得少,亏了就不交,它非常精准,但要求你的账本必须清清楚楚。
- 核定征收,就像税务局大哥看了你一眼,说:“哥们,我看你这小卖部/工作室,地段不错,人流量也还行,估计你一个月大概能赚5000块,你就按这个数交税吧!”哪怕你这个月实际赚了2万或者亏了1千,你都按这个“估计数”交,它比较粗放,但省事。
好了,有了这个基本概念,我们再来细细品味。
它俩到底是个啥?(官方定义咱不说人话版)
-
查账征收:官方叫“查账征收”,顾名思义,就是税务机关按照你纳税人提供的账本、凭证、财务报表,核实你的真实收入、成本和利润,然后根据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通俗讲就是“赚了多少钱”)来让你交税,这是一种主流、普遍的征收方式。
-
核定征收:官方叫“核定征收”,指的是在某些情况下,纳税人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账本不全、无法准确计算利润),税务机关通过合理的方法,依法核定你的应纳税额,这是一种补充性、特定情形下的征收方式。
是不是看了跟没看一样?别急,我们往下看人话解读。
核心区别在哪?(五大维度彻底讲清)
这俩兄弟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我一个个说:
计算依据:根本上的不同!
这是最最核心的区别,就像人的DNA不一样。
-
查账征收:看你的“账”,交多少税,取决于你的 【真实利润】。 公式简单说就是:应纳税额 = (收入 - 成本费用 - 其他允许扣除的项目) x 适用税率 它紧紧盯着你最终“赚到手”的钱,你的成本发票(比如进货单、房租合同、员工工资条、办公用品发票等)特别重要!因为这些都能帮你“抵税”,成本越高,利润就越低,交的税就越少。
-
核定征收:看税务局的“估”,交多少税,取决于税务机关核定的一个金额。 这个金额怎么来呢?通常有两种方法:
- 核定应税所得率:税务局根据你的行业,给你定一个“利润率”(比如餐饮业10%,咨询业20%),哪怕你实际利润率是50%,也按这个来。 公式:应纳税额 = 收入总额 x 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x 适用税率
- 定期定额:直接给你定好每个月交多少税,简单粗暴,常见于个体工商户。
一句话:查账征收基于“实际利润”,核定征收基于“估算收入”或“定额”。
对账务要求:一个精细,一个宽松
-
查账征收:要求非常高!你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来设置账本,每一笔收入、每一笔支出都要有合法合规的票据和凭证,并且要按时进行会计核算,说白了,你得是个“讲究人”,账目门儿清,一般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都必须采用这种方式。
-
核定征收:要求相对较低,正是因为你的账目不清、无法准确核算成本,税务局才给你核定,所以它不要求你有那么完善的账务体系(但基本的流水记录还是建议有),常见于规模小、核算能力弱的个体户、个人独资企业等。
公平性与风险:一个多退少补,一个固定不变
-
查账征收:非常公平,体现了“量能课税”原则,你赚得多就多交,赚得少就少交,亏损了还能在以后年度抵扣利润,相当于“退税”,但风险在于,如果你的成本票不足,会导致账面利润“虚高”,从而多交税,比如你实际赚10万,但因为很多支出没要到发票,账上看起来赚了15万,你就得按15万交税,亏大了。
-
核定征收:看似简单,但公平性上有点“一刀切”,不管你实际经营好坏,都按一个标准交。风险在于:如果你实际利润远高于核定标准,那你确实占便宜了,少交税了;但如果你实际利润很低甚至亏损,你也得按核定的金额足额交税,那就亏了,现在税务大数据很厉害,如果系统发现你长期申报的收入与核定金额明显不符,可能会重点稽查你。
税务稽查概率:一个常规操作,一个重点关注
-
查账征收:因为账目清晰,一切都是可追溯的,税务局检查起来也方便,只要你的业务真实、票据合规,通常问题不大,稽查是常规性的。
-
核定征收:在早些年,它常常被用来进行“税务筹划”(特别是利用某些地方的税收洼地),导致国家税款流失,所以近年来,核定征收正在大规模收紧,成为税务稽查的“重点关照对象”,税务局会严格审查你是否符合核定征收的条件,防止被滥用。
适用范围:谁用谁不用?
-
查账征收:是默认选项,只要你的企业有能力健全账务,就必须采用查账征收,几乎所有成规模的公司都在用。
-
核定征收:是例外选项,有严格的适用条件,通常适用于:
-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账簿的(如个别个体工商户)。
-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
- 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 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
- 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 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看清楚了吗?很多情况其实是“被动”的,是因为你做不到规范记账,税务局才“不得已”给你核定,别再把核定征收当成一个可以随意选择的“优惠政策”了。
举个栗子,秒懂!
假设小明和小红都在开奶茶店。
-
小明(查账征收):
- 这个月收入:10万元。
- 成本费用(奶茶原料、包装、房租、水电、员工工资等,所有都有发票):7万元。
- 那么他的利润就是:10万 - 7万 = 3万元。
- 他需要针对这3万元的利润,按适用税率(比如5%)交税:30000 x 5% = 1500元。
-
小红(核定征收,假设税务局核定应税所得率为10%):
- 这个月收入也是:10万元。
- 税务局不管她实际成本多少,直接按10%的利润率计算她的利润:10万 x 10% = 1万元。
- 她需要针对这1万元的“核定利润”,按适用税率交税:10000 x 5% = 500元。
你看,同样的收入,小红交的税更少。
scenario 1:如果小红这个月实际成本很高,花了9万5,实际利润只有5千块,但她依然要交500元的税,这就亏了。 scenario 2:如果小红这个月实际成本很低,只花了5万,实际利润高达5万元,但她依然只交500元的税,这就占了大便宜(但被税务局查到后,很可能会要求补税甚至罚款)。
怎么选?
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你没得选。查账征收是大势所趋,是规范经营的必然要求。
- 如果你的企业规模较大,业务复杂,希望长期规范发展,那么必须选择查账征收,虽然前期会计成本高,但长远看更安全、更公平,也更利于你了解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
- 核定征收更像是一个过渡性的措施,适用于那些规模极小、确实没有建账能力的纳税人,千万不要为了贪图一时的税负低而刻意去“追求”核定征收,尤其是在税务严监管的当下,风险非常高。
最后给大家提个醒:税收政策经常变,各地的执行口径也可能有细微差别,最靠谱的做法是,主动和你主管税务机关的专管员沟通,或者咨询专业的财税人士,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最合规、最有利的选择。
希望这篇啰里啰嗦的文章,能帮你把这两个“征收兄弟”彻底分清楚!觉得有用的话,分享给你身边开店办公司的朋友吧!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