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填核定征收个体户个税税率表,看完就能上手!
各位老板好呀!今天咱们来聊点实在的——核定征收的个体户怎么填那个让人头疼的个人经营所得税税率表,别慌,我干了十几年财税这行,经手过的个体户少说也有上千家,这套流程早就摸得门儿清了,咱就用大白话,一步步把这表给你拆明白喽!
先说说啥叫“核定征收”吧,简单讲,税务局根据你的行业特点、经营规模等因素,直接给你定一个固定的征收率或者税额,比如你是开小吃店的,税务局可能直接按营业额的1.5%征税,这叫核定应税所得率;或者干脆每月固定交500块钱税,这叫定期定额,这两种方式都不需要你像查账征收那样折腾一堆账簿凭证,特别适合小本生意的老板们。
不过呐,就算核定征收再简单,该填的表还是跑不掉的,最核心的就是《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B表)》,别看它密密麻麻的格子吓人,其实抓住重点就那几个地方,下面我分块给你捋清楚:
税率表长啥样?咋看懂?
现在的个税经营所得税率是超额累进税率,分五档(注意:核定征收多数适用该表,但定期定额可能简化计算):
级数 |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元)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元) |
---|---|---|---|
1 | 不超过30,000 | 5 | 0 |
2 | 超过30,000至90,000 | 10 | 1,500 |
3 | 超过90,000至300,000 | 20 | 10,500 |
4 | 超过300,000至500,000 | 30 | 40,500 |
5 | 超过500,000 | 35 | 65,500 |
举个例子:如果你全年核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10万,那么税额 = 100,000 × 20% - 10,500 = 9,500元。

表怎么填?重点盯住这几栏!
- 收入总额:按税务局给你核定的全年总收入填,比如核定你每月卖3万货,一年就是36万,这儿就填360,000,千万别把自己银行流水全搬上去,核定征收是按核定数来的!
- 成本费用:这儿容易栽跟头!核定征收户一般不需要填具体成本,因为税务局已经用应税所得率倒推过了,比如核定应税所得率10%,相当于默认你的成本费用占90%,所以这栏通常填0,或者税务局要求填核定的成本比例。
- 应纳税所得额:这是核心!如果核定的是应税所得率,公式 = 收入总额 × 应税所得率,比如收入36万,应税所得率10%,这儿填36,000。
- 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对照前面那张表,按应纳税所得额找对应档位,36,000属于第二档(超过3万到9万),税率10%,速扣1,500。
- 应补(退)税额:计算公式 = 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已预缴税款,比如36,000×10%-1,500=2,100元,如果你平时每月预缴了200,全年已缴2,400,那还能退税300元。
常见坑点避雷指南
- 坑1:混淆核定征收与查账征收
常有老板拿着进货发票往表上堆,心想“我成本这么多肯定能少交税”,但核定征收本来就不看实际成本!乱填反而可能被税务局要求转为查账征收,更麻烦。 - 坑2:漏掉预缴税款
很多个体户平时按季度预缴个税,但年底填表时忘了减掉已缴数,结果多交钱,记得翻翻缴税凭证,把预缴数填准确。 - 坑3:忽略免税政策
比如小规模纳税人季度销售额30万以下免增值税,但个税可能照交,不过有些地区对个体户有季度10万以下免个税的政策,填表前先问清楚税务局本地政策。
实操案例:老王的水果店
老王在杭州开水果店,税务局核定他每月收入4万,应税所得率10%(行业标准),每季度预缴个税600元。
- 年收入 = 4万×12 = 48万 → 填【收入总额】480,000
- 应纳税所得额 = 48万×10% = 48,000 → 填【应纳税所得额】48,000
- 找税率:48,000在第二档(3万-9万),税率10%,速扣1,500
- 全年应纳税额 = 48,000×10% - 1,500 = 3,300
- 已预缴税款 = 600×4 = 2,400 → 应补税额 = 3,300 - 2,400 = 900元
老王最后只要补900块就行,这表就算填对了!
交表前必查清单
- [ ] 纳税人名称、税号是否与营业执照一致
- [ ] 核定征收类型勾选正确(应税所得率/定期定额)
- [ ] 收入总额按核定标准填,不自行改动
- [ ] 已预缴税款金额与完税凭证核对
- [ ] 签名盖章不漏(个体户本人签章就行)
最后唠叨两句:现在多数地区都能电子税务局在线填表,系统会自动带出核定数据,比手写省心多了,但如果税务局要求报送纸质表,千万别用涂改液!写错直接划掉重写,旁边签个字就行。
记住啦,核定征收的本质是“税务局信你才简化征收”,所以老实按核定数填最保险,要是某个月突然接了个大单子收入暴增,记得主动去税务局重新核定,否则被查到补税加罚款更划不来。
要是填表时还遇到幺蛾子,直接打12366或找专管员比网上瞎搜靠谱,毕竟政策各地执行细节差不少,隔壁省的经验可能反而坑了你。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