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核定征收率与核定应税所得率到底有啥不同?别再傻傻分不清!

各位老板、各位财务同仁,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一个让很多初创企业老板和小微企业主特别容易迷糊的话题——核定征收率核定应税所得率,这两个词儿,听起来跟双胞胎似的,经常在税务局的通知或者各种财税文章里出现,但它们背后代表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可是天差地别。

搞不清它们,轻则多缴冤枉税,重则可能因为申报错误带来税务风险,今天我就化身大家的“财税翻译官”,用最接地气的大白话,把这两个概念掰开了、揉碎了,给大家讲个明明白白。


先来个“一句话秒懂”版

为了让大家有个直观印象,咱们先抛开复杂的定义,打个比方:

  • 核定应税所得率:它就像是给你划定一个“利润率”,税务局觉得你账目不清,无法准确核算成本费用,但又得跟你征税,于是就根据你所在行业的特点,给你估一个大概的利润率,核定你的应税所得率是10%,你本期收入是100万,那么税务局就默认你的利润(应纳税所得额)是100万 × 10% = 10万元,再用这10万元的利润去计算你要交的企业所得税。

  • 核定征收率:它就更“简单粗暴”了,是直接把“税率”和“利润率”打包在一起的一个“综合征收率”,它跳过了计算利润这一步,直接针对你的收入总额来征税,还是一样的例子,如果核定征收率是1.5%,你本期收入100万,那么你要交的所得税就是100万 × 1.5% = 1.5万元,一步到位,中间没有计算利润的环节。

一文读懂,核定征收率与核定应税所得率到底有啥不同?别再傻傻分不清! 核定征收率与核定应税所得率表区别最新 第1张

看出核心区别了吗?一个针对的是“利润”的计算环节,另一个直接针对“收入”得出最终税款。 下面,我们分别来深入聊聊这两位“主角”。

深度剖析“核定应税所得率”

它是什么? 顾名思义,应税所得率就是“应该交税的所得额”的比率,这里的“所得额”,基本可以理解为税法口径的“利润”,核定应税所得率,是税务机关在纳税人账务不健全,无法准确核算成本费用时,采用的一种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即利润)的方法。

适用对象是谁? 主要适用于那些不能提供完整、准确的成本费用凭证,无法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企业或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简单说,就是你的账“算不清”或者“不值得花大力气去算清”,税务局帮你估一个利润率。

怎么计算? 计算公式是两步走: 第一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利润) 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核定应税所得率 或者 应纳税所得额 = 成本费用支出额 / (1 - 核定应税所得率) × 核定应税所得率 (这个用得少一些,主要是针对某些特殊情形)

第二步:计算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所得税税率

举个例子: 假设老王开了一家小型咨询公司,属于小微企业,由于刚起步,账目比较乱,税务局给他核定了10%的应税所得率,今年第一季度,他的公司总收入是50万元。

  • 第一步:计算“推定利润” 应纳税所得额 = 50万元 × 10% = 5万元。 (这意味着,不管老王实际成本是多少,税务局先推定他有5万元的利润。)
  • 第二步:计算企业所得税 目前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的部分,实际税率是2.5%。 应纳税额 = 5万元 × 2.5% = 1250元。 老王这个季度需要缴纳1250元的企业所得税。

行业参考表(最新常见标准) 税务局对不同行业会核定不同的所得率,这是一个大致的参考范围,具体以主管税务机关核定为准:

行业 核定应税所得率(幅度)
农、林、牧、渔业 3%-10%
制造业 5%-15%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4%-15%
交通运输业 7%-15%
建筑业 8%-20%
饮食业 8%-25%
娱乐业 15%-30%
其他行业 10%-30%

注意: 这个表里的幅度,税务局会根据你的地理位置、经营规模等因素,在范围内选定一个具体的比率给你。

彻底搞懂“核定征收率”

它是什么? 核定征收率是一个“一竿子到底”的征收率,它已经综合考虑了推定利润(即应税所得率)和所得税税率,最终形成一个固定的百分比,直接乘以收入就能得出税款,它极大地简化了计算过程。

适用对象是谁? 在过去,这种方式非常普遍,尤其是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大家一定要注意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变化!

最新政策风向: 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大力推行查账征收,不断规范和收紧核定征收,特别是针对新办企业、一般纳税人等,核定征收(包括这种带征收率的方式)主要适用于部分账簿不全、规模极小的个体工商户和特定情况下的个人独资/合伙企业,对于新成立的公司而言,想申请核定征收已经非常困难了,如果你还在用,一定要确认自己是否符合当前政策要求。

怎么计算? 计算公式一步到位: 应纳税额 = 收入总额 × 核定征收率

举个例子: 假设老李开了一家小吃店,是个体工商户,税务局给他核定了1.5%的征收率(这个率是综合了所得税因素后的结果),他本月营业收入是10万元。

  • 直接计算税款 应纳税额 = 10万元 × 1.5% = 1500元。 老李这个月直接交1500元的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就行了,中间不需要再去计算利润是多少。

核心区别对比表:一张图看懂所有不同

为了让区别更清晰,我们直接上对比表:

对比维度 核定应税所得率 核定征收率
本质 一个利润率的概念 一个综合税率的概念
计算步骤 两步走:先算利润,再算税 一步到位:直接根据收入算税
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 × 应税所得率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所得税税率
应纳税额 = 收入总额 × 核定征收率
影响税款的因素 收入应税所得率 收入核定征收率
税收优惠享受 有可能享受,因为计算出了“应纳税所得额”,如果这个额度和企业本身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等税收优惠条件,可以叠加享受低税率。 通常无法享受,因为计算过程跳过了“应纳税所得额”这一环,直接得出了税款,所以与利润相关的税收优惠一般无法适用。
政策现状 目前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审核趋严。 适用范围已大幅收缩,主要针对极少数特定主体,政策风险较高。

实战场景:帮你做出正确选择与判断

理解了理论,我们来看看在实际经营中该怎么应用和注意。

小王准备开一家设计工作室 他在犹豫是注册成公司还是个人独资企业,听说核定征收税负低。

  • 分析与建议:在当前环境下,对于设计类这种本身成本(主要是人力、电脑折旧)相对容易核算的行业,新办企业想申请到核定征收几乎不可能,税务机关会倾向于要求其建立账簿,实行查账征收,小王不应该把“节税”的希望寄托在核定征收上,而是应该从一开始就规范财务,取得合法票据,准确核算成本和费用,这样在查账征收下,只要实际利润率低于核定的应税所得率,税负可能更低,而且更合规。

张阿姨的社区便利店 张阿姨开了个小卖部,是个体户,每个月流水不大,自己也搞不懂复杂做账。

  • 分析与建议:这种情形下,由税务机关核定一个征收率(或者定期定额征收)是合理且常见的,因为它简化了申报流程,符合张阿姨的经营实际,张阿姨需要做的就是按照核定的金额或者根据收入乘以征收率按时申报纳税即可。

重要提醒:

  1. 不是自己想选就能选:采用哪种征收方式,决定权在主管税务机关,企业可以提出申请,但最终由税务机关根据你的账簿设置、核算水平等情况来判定。
  2. 合规是底线: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合规申报是关键,即使是被核定征收,也要按时、据实申报收入,如果实际利润率远高于核定的应税所得率,却隐瞒不报,一旦被稽查,将面临补税、罚款和滞纳金。
  3. 长远发展看查账:随着企业规模扩大,查账征收是必然趋势,它不仅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也能让企业名正言顺地享受各类税收优惠政策,是企业走向规范化、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

核定应税所得率,是帮你“算利润”,你再用这个算出来的利润去“算税”,它像是一把衡量利润的“尺子”。

核定征收率,是直接帮你“算好税”,你直接用收入乘以这个率就行了,它像是一个计算税款的“快捷键”。

希望这篇超详细的解读,能彻底扫清您心中的疑惑,在经营过程中,如果对征收方式有疑问,最稳妥的办法就是直接咨询您的主管税务机关或专业的财税顾问,确保在合规的道路上稳健经营。

祝大家生意兴隆,财税无忧!

一文读懂,核定征收率与核定应税所得率到底有啥不同?别再傻傻分不清! 核定征收率与核定应税所得率表区别最新 第2张
微信号:15137101602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智小账专业税筹团队,专注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