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国企业来华赚钱,税务部门如何算账?聊聊非居民企业核定征收那些事
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一个听起来有点专业,但实际上与越来越多的跨国商业活动息息相关的话题——非居民企业核定征收办法,别被这个名词吓到,其实它就相当于税务部门给那些在中国赚了钱却不在境内安家的外国企业,专门制定的一套“算账规则”。
什么是非居民企业?先弄明白“谁”需要被征收
非居民企业就像是国际商业圈里的“游客”——它们不在中国境内安家落户(即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但偶尔会来中国做点生意、赚点钱。
- 一家美国科技公司向中国企业授权使用其专利技术;
- 一家德国咨询公司派团队来华提供短期技术服务;
- 一家新加坡电商平台向中国消费者销售数字产品。
这些企业在中国没有固定办公室或常驻团队,但确实从中国市场获得了收入,这时候,中国的税务机关就需要根据“核定征收”办法,对这部分收入合理征税。
为什么需要核定征收?背后有三大原因
- 税收主权体现:中国作为东道国,有权对发生在本土的经济活动征税,这是国际通行的规则。
- 避免税源流失:如果没有这套办法,外国企业可能赚了钱却不用交税,对国内企业也不公平。
- 征管现实需要:很多非居民企业不设境内账本,税务机关难以按常规查账征收,核定征收就成了最可行的方式。
什么时候会启动核定征收?看清这些关键时点
当出现以下情形时,税务部门就会启动核定征收程序:
- 常设机构认定:如果外国企业在华构成“常设机构”(比如有固定营业场所、承包工程项目超过6个月),其归属于该机构的利润可能被核定。
- 特定收入类型:包括股息、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转让财产所得等,日本动漫公司授权中国视频平台播放动画片收取的版权费。
- 申报异常:企业申报的利润率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或者未能提供完整准确的成本费用凭证。
实践中,某韩国设计公司为上海地产项目提供规划设计,每次服务周期短且不设办公室,其收取的设计费就属于典型核定征收范围。
核定征收怎么操作?分步骤说清楚

第一步:确定计税依据 这是最核心的环节,主要采用三种方法:
-
收入核定法:直接以收入总额作为计税基础,适用于成本费用难以准确核算的情况,比如一家法国乐队来华举办演唱会取得的票务收入。
-
利润率核定法:参照同类或类似企业的利润率水平核定应纳税所得额,税务机关会参考行业公开数据,比如技术转让行业可能参考10%-30%的利润率区间。
-
费用换算核算法:按核定经费支出额换算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于代表处等机构。
具体采用哪种方法,税务机关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证据资料充分性来决定。
第二步:计算应纳税额 基本公式: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企业所得税税率(目前一般适用25%的法定税率,但实际中常按10%的预提所得税税率执行)
举个实例:某境外A公司向中国B企业授权使用商标,收取特许权使用费100万元,因A公司无法提供成本证明,税务机关按收入核定法,并参照同类业务10%的利润率核定应纳税所得额为10万元,按10%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1万元。
第三步:特殊情形处理
- 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如果两国签有税收协定,可能适用更低税率,比如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来华提供工程劳务,根据双边协定可能享受税率优惠。
- 指定扣缴义务人:支付款项的境内企业通常被指定为扣缴义务人,需要在支付时代扣税款。
企业要注意哪些实操细节?这些经验值得收藏
-
合同条款要明确:在签订跨境合同时,应提前考虑税务成本,明确税款由谁承担、如何计算,曾有企业因合同约定模糊,最终自行承担了额外税负。
-
资料准备要充分:即使采用核定征收,也要尽可能保留收入证明、成本合同等资料,某香港咨询公司因完整保存了项目工时记录,成功申请了更合理的利润率核定。
-
申报时限要牢记:扣缴义务人应在实际支付之日起7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
-
争议解决渠道:对核定结果有异议时,可以通过陈述申辩、申请行政复议等法定渠道维权,关键是要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并提供有力证据。
常见误区澄清:这些坑千万别踩
- 误区一:“短期业务不需要交税”,只要产生了来源于中国的所得,就可能产生纳税义务,与业务周期长短无直接关系。
- 误区二:“通过境外收款就能规避”,随着CRS(共同申报准则)实施和跨境数据交换完善,税务信息透明度大大提高,避税空间已大幅缩小。
- 误区三:“核定征收一定比查账征收划算”,这并非绝对,对于成本较高的项目,如果能提供完整凭证,查账征收可能税负更低。
未来趋势:征管越来越精准化
随着金税四期系统的推进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正朝着更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 税务机关通过跨境资金流动、发票信息等多维度数据,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应税行为;
- 行业利润率参数库不断完善,核定结果将更加贴近实际;
- 与其他国家税务机关的合作日益紧密,协同治税成为新常态。
对于非居民企业而言,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提前做好税务规划,合规申报,既履行纳税义务,也合理控制税务成本。
非居民企业核定征收办法,本质上是中国在国际税收规则框架下,维护国家税收权益的重要工具,它既不是“额外税负”,也不是“征管特权”,而是确保所有在中国市场获利的企业公平承担税负的制度安排,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理解并遵守这些规则,将成为每一家参与跨境商业活动的企业的必修课。
对于企业财务人员和经营者来说,重要的是把握制度核心——在业务发生前做好税务评估,在业务过程中完整保留证据,在申报缴纳时主动合规操作,这样不仅能避免税务风险,更能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奠定稳健的基础。
税务规则看似复杂,但归根结底遵循的是权责对等、公平透明的商业逻辑,在全球化背景下,读懂规则、尊重规则、善用规则,正是现代企业智慧经营的体现。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