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稽查时,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应注意的五大要点

说到税务稽查,很多采用核定征收方式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企业主和财务人员都会心头一紧,毕竟,和查账征收相比,核定征收看似简单,但在税务稽查时,却可能暴露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风险点,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个事儿好好捋一捋,看看在税务稽查的“聚光灯”下,核定征收企业应该注意哪些关键环节,才能确保平稳过关。

准确理解“核定征收”的适用前提,别自己“对号入座”

咱们得从根儿上明白,你的企业到底适不适合核定征收,核定征收不是你想选就能选的,它是有特定适用条件的。

核心条件:不能准确核算成本费用 这是核定征收的“灵魂”所在,税务机关之所以同意你采用核定征收,前提是你的企业因为自身原因,无法准确核算成本费用,或者核算成本太高、不经济,常见的情况包括:

  • 账簿设置不全:企业规模小,没有能力或觉得没必要建立规范的财务账册。
  • 成本资料、费用凭证残缺不全:比如很多支出拿不到合规发票,或者票据丢失严重,导致成本无法准确确认。
  • 收入总额或成本费用总额难以查实:业务往来多为现金,或者客户群体分散,收入难以完整统计。

这里有个巨大的误区: 很多老板觉得核定征收“省事儿”、“税负可能更低”,于是明明自己的企业账务清晰、票据齐全,也想办法往核定征收上靠,这其实是在给自己“埋雷”,一旦在税务稽查中被发现你的企业完全具备查账征收的能力,税务机关有权责令你改为查账征收,并对以往年度的应纳税额进行重新核定,这可不是补点税那么简单了,还可能涉及滞纳金和罚款,得不偿失。

稽查关注点: 稽查人员会重点核查你企业当初申请核定征收的理由是否依然成立,他们会翻看你的账簿凭证,检查你的银行流水,询问你的业务流程,如果发现你其实能清晰地核算出每一笔成本和收入,核定征收”这个基础就不存在了。

税务稽查时,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应注意的五大要点 税务稽查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应注意的要点 第1张

建议: 企业主和财务人员要定期自我评估,如果企业规模做大了,管理规范了,就要主动、及时地向税务机关申请转为查账征收,这不仅是合规的要求,从长远看,规范的财务管理和查账征收更能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利于企业融资、发展和享受各类优惠政策。

牢牢盯住“收入总额”的完整性,一分一厘都不能少

核定征收,通常是按照你的收入总额乘以一个核定利润率,再乘以企业所得税税率来计算税款,收入总额的准确性是生命线。

所有经营收入都必须申报 很多企业有个坏习惯,只把开了发票的收入申报了,那些没开发票的现金收入、客户不要发票的收入,就心安理得地放进了自己的“小金库”,这在核定征收下是极其危险的,因为核定征收的计算基础是“全部收入总额”,而不是“开票收入总额”,稽查人员有各种方法来判断你的真实收入水平。

稽查关注点:

  • 银行流水与申报收入比对:稽查人员会要求你提供对公账户乃至法人、主要股东的个人银行卡流水,他们会将流水中的进账金额与你申报的收入总额进行比对,如果存在长期、大额且无法合理解释的款项进入,就会被认定为隐匿收入。
  • 投入产出法/能耗法测算:对于生产型企业,稽查人员可能会根据你采购的原材料总量、耗用的水电费,结合行业平均的产出率或单位能耗,推算出你的理论产量和销售收入,如果你的申报收入远低于推算收入,就需要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 合同、出库单等内部证据:即使没开发票,你与客户签订的合同、内部的出库单、发货单、收款记录等,都可能成为证明你存在未申报收入的证据。
  • 增值税申报表与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比对:你的增值税申报销售额必须与企业所得税申报的收入总额基本匹配,如果出现前者远大于后者的情况,就是明显的风险信号。

建议: 务必建立完善的内部收入管理制度,无论是否开票,所有流入资金(除了股东投资、借款等)都应视为收入,并完整记录,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确保账面收入、银行流水和实际业务三相符。

核定应税所得率的确定与调整,不是一成不变的

应税所得率,也就是那个“核定利润率”,是由税务机关根据国家政策和你所在行业的特性来确定的,这里面的讲究可不少。

行业认定要准确 税务机关会给不同行业设定不同的应税所得率,商贸企业可能低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或咨询服务企业可能高一些,你必须确保你的企业被划入了正确的行业,如果你实际从事的是高利润率的行业,却被错误地归入了低利润率行业,这在稽查中会被认定为少缴税款。

关注政策变化 国家会根据经济发展情况,不定期调整分行业的应税所得率,作为企业财务,必须及时关注当地税务机关的通告,确保自己适用的税率是最新且正确的,用已经过时的、更低的税率进行申报,同样是偷漏税行为。

特殊情况可申请调整 如果你的企业因为特殊原因(如宏观经济影响、重大突发事件等),导致实际利润率远低于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你是可以搜集证据,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要求重新核定,相反,如果你的实际利润率远高于核定率,出于合规考虑,也应主动与税务机关沟通,这体现了企业的诚信纳税态度。

稽查关注点: 稽查人员会审查你企业适用的应税所得率是否与主营业务匹配,他们会通过分析你的业务合同、经营范围、宣传资料等,来判断你的真实行业属性。

建议: 每年初,主动与主管税务机关确认本年度适用的应税所得率,如果企业经营范围发生重大变化,导致主营业务所属行业改变,应立即办理变更登记。

成本费用票据的管理,绝非“可有可无”

这是核定征收企业最大的认知盲区!“反正是核定征收,成本费用发票不用那么认真管了!”——大错特错!

虽然核定征收计算税款时,不直接依赖你的成本费用金额,但这绝不意味着成本费用的相关票据就不重要了,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证明业务真实性的关键 税务稽查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确认你申报收入的真实性,而真实发生的成本费用,是证明你业务真实性的最有力佐证,你申报了1000万收入,但账上没有任何与之匹配的原材料采购、房租水电、员工工资等支出,这合乎逻辑吗?稽查人员完全有理由怀疑你这1000万收入是虚构的。

界定“应税收入”与“非应税收入”的依据 企业的收入里,并非所有都是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应税收入”,比如股东投入的资本、企业取得的贷款等,属于负债性质,不需要纳税,当你收到一笔款时,如何向税务机关证明它不是“收入”,而是“借款”呢?靠的就是借款合同、股东会决议等证据,同样,成本费用票据是区分支出性质的基础。

防范虚开发票风险 即便是核定征收,如果你接受了虚开的增值税发票来充成本,一旦被查实,虽然可能不影响当期企业所得税计算,但会触犯发票管理办法,甚至刑法,面临严重的行政处罚乃至刑事责任。

稽查关注点: 稽查人员会抽查你的大额成本费用发票,验证其真实性,他们会关注你的成本结构是否合理,与收入的配比关系是否符合行业常规,对于那些长期挂账的“其他应收款”、“预付款项”,他们会追问到底,看是否是实际已经发生但未取得发票的成本。

建议: 核定征收企业也要像查账征收企业一样,规范财务管理,尽力取得所有支出的合规票据,即使某些小额支出实在无法取得发票,也应保留内部审批单、付款记录等证明业务真实性的资料,建立规范的票据粘贴、审核、入账流程。

面对稽查,态度与准备同样重要

当税务稽查真的来临,你的应对策略和态度,直接决定了最终的结果。

积极配合,提供必要资料 接到《税务检查通知书》后,应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要求准备并提供相关资料,包括但不限于:营业执照、公司章程、全部账簿、凭证、报表、银行对账单、业务合同、纳税申报表等,切忌拖延、隐瞒甚至抗拒检查。

有效沟通,合理解释疑问 稽查过程中,稽查人员会对疑点问题进行询问,财务人员或负责人应沉着应对,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对于确实存在的疏漏,要坦诚承认,表明非主观故意的态度,并积极争取从轻处理,对于有争议的地方,要依据税收法律法规,有理有据地进行沟通和申辩。

善用权利,依法寻求救济 如果对稽查结论不服,企业享有陈述、申辩、听证、行政复议乃至行政诉讼的权利,在收到《税务处理决定书》或《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后,要仔细阅读,如果认为事实认定不清、法律适用错误或程序违法,应在法定期限内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建议: 平时就要建立税务稽查的应急预案,可以将历年的纳税申报表、财务报表、主要合同等关键资料电子化归档,以便快速响应稽查要求,考虑聘请专业的税务顾问或律师,在稽查过程中提供专业支持。

核定征收绝不是税收管理的“法外之地”,更不是可以高枕无忧的“避风港”,它对企业合规性的要求,在某些方面甚至比查账征收更为“苛刻”,因为它更多地依赖于企业的自觉和诚信。

对于采用核定征收方式的企业而言,要想在税务稽查中坦然面对,就必须做到:前提合规(适用准确)、收入完整(一分不差)、税率适用(正确无误)、内控健全(票据管理)、态度端正(积极配合)。 只有把这五个要点真正融入到日常的经营管理中,才能让核定征收成为助力企业稳健发展的工具,而不是一颗不知何时会引爆的“税务地雷”。

依法诚信纳税,永远是企业经营最坚实的基石。

税务稽查时,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应注意的五大要点 税务稽查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应注意的要点 第2张
微信号:15137101602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智小账专业税筹团队,专注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