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取消,普通人的钱袋子会受影响吗?
先弄明白:什么是“核定征收”?它曾经多受欢迎?
想象一下,街角王阿姨开的小卖部——每天卖多少零食、进多少货,她可能拿个小本子随手记两笔,但具体赚了多少钱,连她自己都算不太清,这时候税务局要是让她按实际利润交税,双方可能都得头疼,核定征收”诞生了:税务局根据行业特点、店面大小等因素,直接“拍板”一个利润率(比如核定超市利润率8%),王阿姨只需要用收入乘以这个比率再套税率交税,省时省力。
这种模式一度成为小微企业、个体户的“福音”:
- 计算简单:不需要请会计做复杂账目,降低了合规成本
- 税负明确:即使实际利润高,也只需按核定比例交税
- 筹划空间大:某些高收入人群通过设立个人独资企业,把工资薪金转为经营所得,利用核定征收降低税负(比如网红直播、设计师接私单)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有人实际盈利500万,却因核定征收只按100万利润交税,这对老老实实按月缴税的上班族公平吗?
为什么现在要取消?背后有三大“催化剂”

税收公平的必然选择
去年某网红被追缴600多万税款的热搜还记得吗?她就是通过多家个人独资企业+核定征收,把劳务报酬“包装”成经营所得,当打工族按3%-45%累进税率交税,而部分高收入者通过核定征收实际税负不到10%,这种落差显然违背了“收入越高、纳税越多”的原则。
大数据治税让“模糊空间”消失
金税四期系统正在编织一张天罗地网:你的银行流水、支付宝交易、供应链数据全部被打通,以前税务局可能难以核查小商户的真实收入,现在系统自动比对你用电量、物流数据与申报收入,去年就有餐馆因申报收入远低于外卖平台流水被预警。
为共同富裕铺路
国家正在通过三次分配调节收入差距,税收作为二次分配的核心工具,必须堵住漏洞,把核定征收这类“模糊地带”清零,才能确保税收杠杆精准发力。
取消核定征收后,三类人受影响最大
小微企业主与个体户
- 过去:按收入核定征收,成本票据不全也没关系
- 现在:必须转为“查账征收”,需要规范记账,每笔成本都要有发票
- 案例:杭州某电商卖家算过一笔账,原来核定征收一年交税4.2万,转为查账征收后升至6.8万,但若能取得足够进项发票,实际税负可能更低
自由职业者
设计师、咨询顾问等群体习惯注册个人独资企业接业务,未来需要:
- 区分劳务报酬与经营所得(关键看是否自带工具、自负盈亏)
- 保留所有成本票据(电脑折旧、办公耗材、差旅费)
高收入斜杠青年
白天在公司上班,晚上做自媒体创收的群体要注意:
- 工资薪金与经营收入需分开申报
- 不再能通过核定征收“平移”收入降低税率
普通上班族需要慌吗?反而可能受益!
如果你主要收入是工资薪金,这次改革对你影响极小,反而可能间接获益:
- 税收更公平:国家税款不会因流失而转嫁压力到工薪阶层
- 办税更便捷:单位代扣代缴,个税APP一键退税,你不必操心征收方式变化
- 公共服务提升:税收增加意味着医保、教育等民生支出可能提高
举个实际例子:2025年个税汇算清缴时,北京程序员小李退了7200元税款,这正是税收制度优化后精准抵扣的结果。
未来如何应对?记住这4个“护身法则”
告别“发票无用论”
哪怕买包打印纸都要开发票,这些都将成为你经营成本的有力证明,可以使用电子发票管理软件,自动归集票据。
理解政策过渡期
目前多地采用“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
- 新注册个体户一律查账征收
- 现有核定征收户分批转换
- 年收入500万以上企业优先转换
用好税收优惠政策
小微企业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免征增值税、个体户应纳税所得额200万以内减半征收个税等政策仍在,要及时关注当地税务局通知。
调整收入结构认知
把个人劳务、经营所得、投资收益合理划分,必要时咨询专业税务师,比如直播带货收入属于经营所得,而接受指定品牌广告拍摄可能属于劳务报酬。
税收改革的大图景:不止是“多交钱”那么简单
这次调整本质上是税收现代化进程中的必要一环:
- 2018年:个税起征点上调至5000元,增加专项附加扣除
- 2025年:金税四期启动建设
- 2025年:全面推广电子发票
- 2025年:优化核定征收政策
这一系列动作都在指向:让该免税的充分享受优惠,该纳税的无所遁形,就像交通管理系统升级,既抓超速也疏拥堵,最终让所有人在公平道路上顺畅通行。
个人所得税征收方式的转变,看似是办税流程的技术性调整,实则是社会财富分配机制的一次深度校准,当税收的标尺变得更加精确,我们在经营、就业、创新时也需要更新认知:合法合规与降低成本从来不是对立命题,而是可以协同实现的平衡艺术。
未来或许会有更多像“税收健康体检”这样的服务出现,帮助普通人理解复杂政策,改革的最终目的不是加重负担,而是让每个勤劳奋斗的人,都能在透明的规则下轻装前行。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