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返还需要缴纳增值税吗?一文解析政策边界与实务争议
在财税领域,个人所得税手续费返还的增值税处理问题长期存在政策模糊性,随着税务数字化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这一"政策盲区"带来的税务风险,本文将深入探讨个税手续费返还的增值税处理逻辑,并揭示不同地区税务机关的差异化执行口径。
个税返还的法定属性解析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十七条规定,扣缴义务人可按照所扣缴税款2%的比例取得手续费返还,这项制度设计本质上是对企业履行扣缴义务的成本补偿,具有行政给付性质。
从法律属性看:
- 属于财政资金返还而非经营性收入
- 产生基础是法定的扣缴义务
- 金额计算与税款征收直接相关 这种特殊属性使其与传统增值税应税行为存在本质区别。
增值税法规的适用性分析
根据财税[2016]36号文,增值税应税行为需同时满足三个要件:
- 发生在境内
- 属于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不动产
- 具有有偿性特征
针对个税返还: • 服务属性存疑:扣缴行为属于法定义务而非商业服务 • 有偿性存争议:手续费是行政补偿而非对价支付 • 主体资格特殊:扣缴义务人具有法定代理人属性

值得注意的是,《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手续费返还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4]20号)明确该收入免征营业税,但营改增后相关政策尚未明确延续。
实务操作中的地区差异
通过分析各地12366纳税服务平台答复,可以发现显著的政策执行差异:
地区类型 | 处理方式 | 代表地区 |
---|---|---|
征税派 | 按"经纪代理服务"6%征税 | 湖北、湖南 |
免税派 | 认定非应税项目 | 广东、浙江 |
模糊派 | 未明确表态 | 多数中西部省份 |
典型案例: • 深圳市税务局2021年答复明确不征增值税 • 湖北省税务局2022年专项检查要求补缴增值税 • 浙江省2025年政策解读会建议暂缓处理
会计处理与税务申报衔接
企业取得手续费返还时,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
若涉及增值税: 需同时计提销项税额: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收益(不含税金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关键注意事项:
- 开票问题:无需开具增值税发票
- 申报表填写:填入未开票收入栏次
- 税会差异调整:需建立备查簿登记
税务筹划的合规路径
针对政策不确定性,建议采取以下策略:
- 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定期跟踪主管税务机关最新口径
- 完善资料备查体系:保存扣缴申报记录、返还计算依据
- 优化资金使用路径:将返还资金专项用于办税支出
- 争取政策明确:通过12366书面咨询获取确定性答复
- 建立风险准备金:按可能税负的50%预提资金
特别提醒:对于跨地区经营集团企业,需建立"一企一策"管理方案,避免政策执行差异带来的税务风险。
争议解决与救济途径
当遭遇税务机关的纳税调整时,企业可采取以下救济措施:
- 申请政策解读:要求提供书面政策依据
- 启动税务行政复议:60日内向上级机关申请复议
- 提起行政诉讼:针对违法征税行为
- 申请政策确定性答复:通过重大事项报告渠道
- 参与政策听证:在政策制定阶段表达诉求
值得关注的司法判例: 2022年某科技公司诉税务机关案中,法院认定个税返还属于行政奖励,不应征收增值税,该判决对同类案件具有参考价值。
未来政策走向预判
结合近期政策动态,预计未来改革方向包括:
- 财政部或将出台专项文件明确政策
- 可能参照代收代缴车船税处理方式
- 不排除设置免税额度可能性
- 可能建立全国统一电子备案系统
- 或与纳税信用等级挂钩实施差异化政策
建议企业保持政策敏感度,适时调整税务管理策略,在合规前提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