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返还需要交企业所得税吗?怎么做账?手把手教你处理!

李会计最近又喜又愁,公司去年多缴了5万块企业所得税,前几天税务局通知可以办理退税了,钱还没捂热乎,老板就急匆匆跑来问:"李会计,这退回来的钱,是不是还得再交一遍企业所得税啊?赶紧算算,别让税务局找麻烦!" 李会计一时语塞——这退税到底算不算收入?该不该交税?账上又该怎么记录?相信不少财务朋友都遇到过类似的困惑。

企业所得税退税:天上掉馅饼,但得看清是啥馅!

企业所得税退税,简单说就是税务局把你之前多交的、或者按规定该退给你的企业所得税,再还给你,听起来是好事,但"馅饼"也分不同口味:

  1. 误收多缴退税: 最常见的一种!
    • 汇算清缴后退税: 年度终了做"大总结"(汇算清缴),发现全年预缴的税款比实际应缴的多,多出来的部分就能申请退回来。
    • 日常申报多缴退税: 季度预缴申报时不小心手抖多交了,或者政策理解有误导致多缴。
    • 政策执行纠错退税: 税务局发现之前执行政策有偏差,导致你多缴了税,主动或依申请给你退。

  2. 政策性优惠退税: 国家为了鼓励某些行业或行为(比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加计扣除、特定区域优惠等),直接规定你可以享受减免税优惠,如果你之前已经预缴了,符合条件后就能申请把优惠部分退回来(或抵减以后税款),这本质上是落实优惠政策。
  3. 地方财政返还/奖励: (注意!这个性质完全不同!) 这是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用地方自己的财政资金,对在当地纳税的企业或个人给予的一种"奖励"或"返还"。这笔钱不是税务局退的企业所得税,而是地方政府给你的钱! 这个我们后面会重点讲,因为它涉及是否要交税。

核心问题:退税回来,还要再交企业所得税吗?

答案是:不一定!关键看这笔钱的性质!

  • 企业所得税返还需要交企业所得税吗?怎么做账?手把手教你处理! 企业所得税返还需要交企业所得税吗怎么做账 第1张

    情况1:税务局退的"误收多缴"税款或"落实优惠"税款 - 不交企业所得税!

    • 为什么? 根据国家税务局发布的《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政策征管口径问题的公告》(国税发[2008]151号)规定:企业取得的各类财政性资金(包括退税),除属于国家投资和资金使用后要求归还本金的以外,均应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但对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
    • 关键点: 企业取得的由税务部门退还的多缴税款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的退税,其本质是纠正前期多缴的税款或落实你应该享受的税收减免,这笔钱本来就是你自己的钱,税务局只是把多收的还给你。它不属于企业新产生的所得,也不属于财政补贴性质的收入。
    • 这类退税(误收多缴退税、落实优惠退税)在收到时,不需要计入企业当期的收入总额,自然也就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会计上通常用来冲减当期的"所得税费用"或调整以前年度的损益。
  • 情况2:地方政府给的"财政返还"或"奖励" - 通常需要交企业所得税!

    • 为什么? 地方政府的财政返还或奖励,通常是基于你缴纳的税收(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达到一定规模后,按地方留成比例或其他政策返还一部分给你,这笔钱不是税款的直接退回,而是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和鼓励企业而动用地方财政资金进行的补贴或奖励
    • 税务处理: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企业取得的除明确规定为不征税收入以外的财政性资金,均应计入取得当年的收入总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地方政府的财政返还款,除非满足特定条件被认定为"不征税收入"(如:有专门的资金拨付文件,文件中明确了资金的专项用途,且企业对该资金及支出单独核算),否则,就需要计入"营业外收入"或其他收益,缴纳企业所得税。

简单粗暴的区分方法:

  • 抬头是谁? 钱是从税务局退回来的退税单?大概率是情况1(不交税),钱是财政局地方政府给的拨款单/奖励通知?大概率是情况2(要交税)。
  • 看文件依据: 退税通知依据的是《税收征管法》或具体税收优惠文件?是情况1,依据的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办法、产业扶持政策?是情况2。
  • 看资金性质: 是纠正多缴税款?是情况1,是额外给你的奖励/补贴?是情况2。

企业所得税退税怎么做账?手把手教你!

明确了退税性质,做账就清晰了,我们主要讲最常见的误收多缴退税(包括汇算清缴后退税) 的账务处理:

假设场景: 兴旺家具厂2025年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共30万元,2025年5月进行2025年度汇算清缴,经计算全年实际应纳企业所得税为25万元,税务局应退还多缴的5万元,2025年6月,兴旺家具厂收到退税款。

  • Step 1: 汇算清缴时,确认应退税款 这一步通常在汇算清缴报告出来时就确定了,可能不会立刻做分录,但需要心中有数。

  • Step 2: 实际收到退税款时 这是最核心的分录!

    借:银行存款       50,000 元  (钱到账了!)
    贷:所得税费用       50,000 元  (冲减当年的所得税费用)

    为什么这么记?

    • "银行存款"增加,好理解,钱回来了。
    • "所得税费用"是一个费用类科目,贷方表示减少费用,因为你之前多交了5万的税,多确认了5万的费用,现在钱退回来了,相当于税务局承认你多交了,那多确认的费用就应该冲回来,减少你当期的所得税费用成本,从而增加当期的利润,这很合理。
  • 特殊情形:退的是以前年度的多缴税款 如果退税所属期是上一个年度或更早(比如2025年7月收到退的2025年度多缴税款),并且你公司已经结清了2025年的账(即2025年年报已出),这时就不能直接冲减"本年"(2025年)的"所得税费用"了,因为那属于以前年度的损益调整。

    分录应为:

    借:银行存款       50,000 元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0,000 元  (调整增加以前年度的利润)

    需要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0,000 元
    贷: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50,000 元

    因为调整增加了以前年度的利润,意味着以前年度少算了利润,可能还需要调整(补提)法定盈余公积等(如果金额重大且公司章程有规定),但这通常在小企业不强制操作,除非金额很大或审计有要求,核心是把钱进账,把利润补上。

地方财政返还/奖励怎么做账?

如前所述,这笔钱通常是要交企业所得税的,因为它被视为一种政府补助性质的收入。

假设场景: 兴旺家具厂因2025年度纳税表现优异,符合当地开发区招商引资政策,2025年7月收到当地财政局拨付的"产业发展扶持资金"80,000元(属于地方财政返还性质),该款项没有指定专项用途。

  • Step 1: 实际收到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80,000 元
    贷:递延收益 / 其他收益 / 营业外收入       80,000 元
    • 选择哪个科目?
      • 递延收益: 如果这笔钱附带条件(比如要求用于购买指定设备、雇佣特定人群、达到某些经济指标等),在收到时先计入"递延收益",等满足条件或按合理方法分期再转入损益。
      • 其他收益 / 营业外收入: 如果这笔钱没有附带任何条件(最常见),是一次性、无条件给予的奖励,那么通常在收到时就全额计入当期损益。"其他收益"是执行新收入准则后更常用的科目(利润表上单独列示),"营业外收入"也可以使用(利润表上列示在营业外收入项下)。
  • Step 2: 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这笔80,000元的财政返还款,需要并入兴旺家具厂2025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按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假设适用一般税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80,000元 * 25% = 20,000元,这部分税款会在2025年初进行2025年度汇算清缴时申报缴纳。

重要风险提示与操作锦囊

  1. 务必分清性质! 这是核心中的核心!拿到退税款或财政拨款通知,第一件事就是看清楚:钱是谁给的(税务局还是财政局)?依据什么文件?文件上写的理由是什么? 性质判断错误,税务处理和账务处理全错,后果严重。
  2. 保存好凭证! 无论是税务局的《税收收入退还书》(退税单据)还是财政局的《拨款通知书》、《奖励文件》等,都是最关键的原始凭证,必须妥善保管,以备税务检查,特别是财政返还,证明其来源和性质至关重要。
  3. 警惕"财政返还"的税负: 很多企业老板只看到返还的"甜头",忽略了这笔返还本身要交25%企业所得税的"苦头",比如收到100万返还,实际税后到手只有75万,在评估地方政策吸引力时,要算清这笔账。
  4. 跨年度退税的账务处理要谨慎: 特别是调整以前年度损益时,要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并正确结转至未分配利润,避免影响当期损益的准确性。
  5. 政策咨询: 如果对拿到的钱性质实在吃不准,或者金额巨大、情况复杂(比如附带条件的财政返还),务必咨询主管税务机关或专业的税务师/会计师,不要凭感觉处理,税务无小事。

真实案例警示:

某科技公司收到当地园区管委会一笔200万元的"税收贡献奖励",财务人员想当然地认为这是"退税",直接冲减了当期的"所得税费用",结果在次年的税务稽查中被发现,税务局认定该笔款项属于地方政府财政奖励性质的营业外收入,要求企业补计收入200万元,补缴企业所得税50万元(200万*25%),并加收了滞纳金和罚款,公司不仅要把"吃进去"的税吐出来,还额外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 税务局退的企业所得税(多缴退税、优惠落实退税): 是你的钱回来了,不交企业所得税!会计上冲减"所得税费用"或调整"以前年度损益"。
  • 地方政府给的财政返还/奖励: 是额外给你的补贴,通常要交企业所得税!会计上计入"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或先计入"递延收益")。

处理这类款项,务必擦亮眼睛,看清来源和依据,该冲费用的冲费用,该计收入的计收入,该交税的交税,账做对了,税算准了,老板放心,税务局安心,你自己也省心!遇到拿不准的,多问一句专业人士,绝对值得!

企业所得税返还需要交企业所得税吗?怎么做账?手把手教你处理! 企业所得税返还需要交企业所得税吗怎么做账 第2张
微信号:15137101602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智小账专业税筹团队,专注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