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收到税收返还怎么做账?完整分录+案例详解

王会计最近有点小开心,公司刚收到税务局退回来的一笔增值税款,可高兴之余,他对着财务软件犯了愁:这笔意外之财,在账本上该记在哪个“门牌号”(科目)下?怎么记才能明明白白?

别急,今天就手把手带你搞定“企业收到税收返还”的会计分录,让你像老会计一样清晰做账!

钱到账了,先找对“家门”——关键科目揭秘

收到税收返还,核心动作就两步:

  1. 银行账户钱变多:这肯定记在 银行存款 这个资产类科目(借方增加)。
  2. 这钱的性质是啥? 这才是关键!它属于政府返还给企业的钱,让企业“收益”增加了,那么该放哪个收益科目呢?主要看两个“热门选手”:
  • 其他收益 科目 (推荐!新准则下的“明星住户”)

    • 适用场景: 绝大多数情况!特别是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 为啥是它? 财政部明确规定,企业收到的增值税退税、出口退税、部分即征即退税款等,通常计入“其他收益”,这个科目专门用来核算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但又算不上主营业务或副营业务的政府补助或税收返还。
    • 特点: 它列示在利润表上,在营业利润之上,影响核心利润,更能反映企业经营相关的非主营收益。
  • 企业收到税收返还怎么做账?完整分录+案例详解 企业收到税收返还会计分录是什么科目 第1张

    营业外收入 科目 (曾经的“老住户”,现在地位下降)

    • 适用场景:
      • 还在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小准则里没有“其他收益”这个科目)。
      • 某些非常特殊、与企业日常活动完全无关的税收返还(这种情况极少见)。
    • 为啥有时是它? 在旧准则或小企业准则下,没有“其他收益”选项,退税款通常就放在这里,它核算的是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
    • 特点: 列示在利润表营业利润之下,不影响核心营业利润。

简单粗暴的选择指南:

  • 你们公司用的是《企业会计准则》? → 首选 其他收益
  • 你们公司用的是《小企业会计准则》? → 就用 营业外收入
  • 不确定? → 优先考虑 其他收益准没错!

实战演练!完整会计分录模板

看清楚钱的性质和科目,做分录就水到渠成了:

情景: 阳光科技有限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收到税务局退回的增值税即征即退款 50,000 元,已到银行账户。

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50,000.00元 👉 (钱实实在在到账了,资产增加记借方) 贷:其他收益 - 税收返还 / 增值税返还 50,000.00元 👉 (这笔收益记入贷方,明细写清楚是啥税退的)

分录解读:

  • 左边借:银行存款:真金白银增加了,记在借方。
  • 右边贷:其他收益:这笔退税款属于公司的收益,增加了利润,记在贷方,强烈建议在其他收益下面设置明细科目,税收返还”或更具体的“增值税返还”,方便以后查账和统计。

小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分录:

如果阳光公司执行的是《小企业会计准则》,分录则是: 借:银行存款 50,000.00元 贷:营业外收入 - 税收返还 / 增值税返还 50,000.00元

真实案例拆解,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

案例1:软件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

  • 背景: 创新软件公司开发销售自行开发的软件产品,符合增值税实际税负超3%部分即征即退政策,本月计算可退税款为 28,000 元,退税款已到账(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 关键点: 这是国家鼓励软件产业的税收优惠,与企业销售软件(日常活动)直接相关。
  • 分录: 借:银行存款 28,000.00 贷:其他收益 - 增值税即征即退 (软件产品) 28,000.00
  • 审计视角: 审计师会重点检查退税计算的依据(纳税申报表、税务局退库凭证)、政策适用性文件(软件产品认定证明)、银行入账记录是否一致,会关注是否将退税收入正确归类为“其他收益”而非“主营业务收入”或“营业外收入”(除非执行小准则)。

案例2:制造业收到多缴企业所得税退回

  • 背景: 精密机械厂上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后,发现多预缴了税款,经税务局审核,退回多缴税款 15,000 元,已到账(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 关键点: 退回的是以前年度多交的企业所得税,虽然涉及以前年度,但根据权责发生制,实际收到时才确认收益,如果金额重大,追溯调整太麻烦,通常直接计入收到当期的损益。
  • 分录 (收到当期确认): 借:银行存款 15,000.00 贷:其他收益 - 所得税汇算清缴退税 15,000.00 (常见且简便做法)
    • 理论做法(金额重大时): 如果金额巨大且需追溯,应调整以前年度损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最终影响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但实务中除非金额巨大,否则简化处理计入当期。
  • 审计视角: 审计师会核对税务局出具的《税收收入退还书》或银行回单,验证退税金额计算的准确性(核对汇算清缴申报表及税务局审核结果),关注其会计处理是否符合重要性原则和企业的会计政策(是否一贯采用计入当期)。

案例3:小规模纳税人季度销售额未超限免征的增值税退回

  • 背景: 欣欣小超市(小规模纳税人,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季度销售额未超过免税标准,但之前按3%征收率开了专票并预缴了增值税1,200元,季度申报后,符合免税条件,税务局将多缴的1,200元退回。
  • 关键点: 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没有“其他收益”科目。
  • 分录: 借:银行存款 1,200.00 贷:营业外收入 - 增值税退税 1,200.00
  • 审计视角 (如适用): 对于小企业,关注点在于退税政策适用性(季度销售额是否确实未超限)、预缴税款的凭证、银行入账记录,确保收入计入了“营业外收入”。

做账时,这些坑千万别踩!

  1. 科目张冠李戴:

    • 大忌: 记成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退税是“补贴”性质,不是你卖货/服务的直接收入!
    • 大忌: 记成应交税费贷方,收到退税不是抵减你未来的税负(除非是特殊的留抵退税),而是实实在在的收益!留抵退税分录不同,它借银行存款,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或类似科目,是负债减少,不直接影响损益)。
    • 混淆:政府补助完全混同,虽然税收返还广义上属于政府补助,但会计处理有专门规定(优先看税收返还规定),且政府补助可能涉及递延收益,税收返还一般没有。
  2. 明细科目“懒癌”发作: 只在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总账下记账,没有设置“税收返还”、“增值税退税”、“所得税退税”等明细科目,后果是查账时一团乱麻,无法清晰统计不同税种的返还情况。务必设好明细!

  3. “以前年度”魔咒处理不当: 收到以前年度多缴税款的退回(尤其是企业所得税),如果金额不大,图省事直接计入当期收益没问题,但如果金额很大(比如几十万、上百万),严格按权责发生制应追溯调整以前年度损益(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金额重大时,务必谨慎处理,必要时咨询专业会计师或税务师。

  4. 证据链缺失: 做账光有银行回单还不够!必须附上税务局出具的《税收收入退还书》或电子退库凭证、相关的纳税申报表(显示应退税额)、享受优惠政策的备案或认定文件(如软件企业证书、即征即退资格文件)等。这些原始凭证是证明业务真实性和合规性的关键,必须妥善保管! 审计和税务检查必查这些!

重要贴士:让退税账务更完美

  1. 政策是基石: 时刻关注最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如特定行业的增值税即征即退、扶持企业的所得税优惠等),了解享受优惠的条件和申请流程,退税款不会自己飞进账户,得符合政策、正确申报才能拿到。记账前,先确认这笔退税的“合法身份”!

  2. 明细科目是王道: 再次强调!在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下,按税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和退税原因(即征即退、汇算清缴退税、出口退税、误收退税等)设置明细科目。

    • 其他收益 - 增值税即征即退 (软件产品)
    • 其他收益 -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退税
    • 营业外收入 - 增值税多缴退税 (小企业用) 清晰明了的明细,是高效财务管理的秘密武器。
  3. 现金流要摆正位置: 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企业收到的税收返还,应作为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项下的 收到的税费返还 单独列示。千万别把它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混在一起! 这是报表使用者(如老板、投资人、银行)非常关注的一个现金流来源。

  4. 备查簿是好帮手: 对于频繁收到税收返还(如软件企业月度即征即退)或者情况复杂的企业,建议建立专门的《税收返还台账》备查簿,记录每次退税的申请日期、所属期、税种、退税金额、退库日期、退库凭证号、享受政策依据、会计记账凭证号等信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电子版也行),台账让管理更轻松,应对检查更从容。

企业收到税收返还,会计处理的核心在于准确判断其收益性质,并正确选择科目入账:

  •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收益 - [明细]
  • 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 [明细]

牢记关键点:区分税种、设好明细、留足凭证、关注政策、现金流摆正。 只要理清了思路,掌握了核心分录,税收返还的账务处理就能变得清晰、准确、合规,下次退税到账时,你也能像经验丰富的财务主管一样,从容不迫地完成记账工作!

记得,退税是好事,但合规入账才能让这份“惊喜”真正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加分,如果遇到金额巨大或情况复杂的退税,别犹豫,及时寻求专业财税顾问的帮助是明智之举。

企业收到税收返还怎么做账?完整分录+案例详解 企业收到税收返还会计分录是什么科目 第2张
微信号:15137101602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智小账专业税筹团队,专注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