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收到税费返还怎么做分录?全流程账务处理指南!
看到银行账户里突然多了一笔税务局打回来的钱,财务小王有点懵:“这是哪笔税退回来了?该记到哪个科目?会不会影响利润?” 别慌!税费返还就像税务局给企业发的“红包”,但收红包也得按规矩记账,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讲讲,企业收到各种税费返还款时,如何准确、清晰、合规地做好账务处理分录,让你明明白白做账,稳稳当当合规。
五花八门的税费返还,你都认识吗?
税费返还不止一种,搞清来源是关键,账务处理才不晕:
-
增值税返还:
- 即征即退/先征后退: 国家对特定行业(如软件、资源综合利用)或项目的扶持政策,交完税后按政策退一部分或全部给你,这是真金白银的收益!
- 留抵退税: 你当期进项税额(买东西付的税)大于销项税额(卖东西收的税),税务局把多出来的进项税退给你,这本质上是把你垫付的钱还给你,不是新赚的钱。
- 出口退税: 出口货物对应的进项税额,国家按规定退给你,这是为了鼓励出口,让咱的产品在国际上有竞争力。
-
企业所得税返还:
- 汇算清缴退税: 上一年预缴的所得税,经过年度汇算清缴一算,发现多交了!税务局就会把多交的税款退还给你。
- 多缴税款退税: 平时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计算错误)多缴了企业所得税,发现后申请退回来的钱。
-
其他税费返还:
- 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手续费返还: 你公司帮员工代扣代缴个税,税务局会按实际入库税款的一定比例(一般是2%左右)返还一笔手续费给你,作为你付出劳动的报酬。
- 社保费(部分险种)减免/返还: 国家有时会出台阶段性政策(比如应对疫情、扶持小微企业),对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保费的单位缴纳部分给予减免或返还,注意,返还是指符合政策条件后退回的钱。
- 文化事业建设费等返还: 特定行业或符合条件的企业,可能享受相关规费的返还。
核心操作:收到税费返还,分录怎么做?
重头戏来了!不同来源的返还款,记账科目大不同:
收到增值税返还(即征即退/先征后退)
- 核心要点: 这是实实在在的政府补助,属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收益。
- 推荐分录:
借:银行存款 XXX元 (实际到账金额) 贷:其他收益——政府补助(增值税返还) XXX元
- 为什么? 新收入准则下,这类与日常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政府补助,优先计入“其他收益”,它直接增加了当期的营业利润,老准则下可能用“营业外收入”,但现在更推荐“其他收益”。(X软件公司收到即征即退增值税50,000元,直接计入“其他收益”。)
收到增值税留抵退税
- 核心要点: 这是把你之前多垫付的进项税还给你,相当于减少了你的“预付税款”(应交税费借方余额),不是新收入。
- 推荐分录:
借:银行存款 XXX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XXX元
或者更清晰反映退税本质的分录:
借:银行存款 XXX元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XXX元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余额在借方,表示留抵税额,收到退税时:)
借:银行存款 XXX元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XXX元 (冲减借方留抵余额)
- 为什么? 留抵退税是资产(预付税款)的收回,不产生损益,只影响资产负债表,冲减“应交税费”相关科目(如进项税额转出、未交增值税的借方余额)最能准确反映其本质。绝对不能计入“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Y制造企业收到留抵退税120,000元,直接冲减“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的借方余额。)
收到企业所得税返还(汇算清缴退税/多缴退税)
- 核心要点: 退还的是以前年度多交的所得税,影响的是以前年度的损益(所得税费用)。
- 推荐分录:
借:银行存款 XXX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XXX元 (通常先冲减本科目余额)
- 如果冲减后,“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出现贷方负数(即借方余额),或者为了更清晰追溯调整:
借:银行存款 XXX元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XXX元
- 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余额(通常是贷方余额):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XXX元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XXX元
- 如果冲减后,“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出现贷方负数(即借方余额),或者为了更清晰追溯调整:
- 为什么? 退的是以前年度的税款,理论上应该调整以前年度的所得税费用和净利润,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能清晰体现对历史数据的修正,并最终影响未分配利润,直接冲减当期“所得税费用”是不规范的。(Z公司2025年汇算清缴后退回2025年多缴所得税30,000元,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处理,最终增加未分配利润。)
收到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手续费返还
- 核心要点: 这是税务局对你公司履行代扣代缴义务的一种报酬或补偿。
- 账务处理存在观点差异(需结合企业情况判断):
- 观点一(主流推荐):作为提供代理服务收入
借:银行存款 XXX元 贷:其他收益——手续费返还 XXX元 (或其他业务收入)
- 理由: 代扣代缴行为可视为企业向税务局提供的一种代理服务,返还的手续费是服务报酬。
- 用于奖励办税人员(常见做法)
- 收到时:
借:银行存款 XXX元 贷:其他应付款——员工奖励 XXX元
- 实际支付给相关办税人员时:
借:其他应付款——员工奖励 XXX元 贷:银行存款 XXX元
- 理由: 实践中很多企业将此款项用于奖励负责代扣代缴工作的财务人员,但需注意,即使用于奖励,收到时通常也先确认收入/负债,发放时再处理。
- 收到时:
- 关键附加点:增值税问题!
- 争议焦点: 这笔手续费收入是否需要缴纳增值税?
- 现状: 各地税务机关执行口径不一!有些地方认为属于非经营活动不征税,有些地方认为属于现代服务业中的经纪代理服务要交6%增值税。
- 强烈建议: 务必咨询当地主管税务机关! 如果需要缴纳增值税,分录应调整为:
借:银行存款 XXX元 贷:其他收益——手续费返还 YYY元 (不含税金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ZZZ元 (按适用税率计算)
(A公司收到个税手续费返还10,600元,当地税局要求按经纪代理服务缴纳6%增值税,则:不含税收入=10,600 / (1+6%) = 10,000元,增值税=600元,分录:借:银行存款 10,600元;贷:其他收益 10,000元;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00元。)
- 观点一(主流推荐):作为提供代理服务收入
收到社保费返还(如稳岗返还、减免退费)
- 核心要点: 通常属于政府补助性质,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如职工薪酬)。
- 推荐分录:
借:银行存款 XXX元 贷:其他收益——政府补助(社保费返还) XXX元
- 为什么? 与日常经营(雇佣员工)高度相关,计入“其他收益”符合准则要求,虽然补助的是社保成本,但通常不直接冲减“管理费用——社保费”,而是单独确认为收益。(B公司收到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5,000元,计入“其他收益”。)
超实用总结表格:常见税费返还会计处理速查
税费返还类型 | 性质判断要点 | 借方科目 | 贷方科目 | 是否影响当期损益 | 关键注意事项 |
---|---|---|---|---|---|
增值税返还(即征即退) | 政府补助(收益) | 银行存款 | 其他收益 | 是 | 按政策享受,与日常经营相关。 |
增值税留抵退税 | 资产收回(预付税款返还) | 银行存款 |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或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 否 | 绝对不能计入收益科目!冲减应交税费相关借方余额。 |
企业所得税退税(汇算/多缴) | 以前年度多缴税款的退还(损益调整) | 银行存款 |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是(调整以前年度) | 最终调整未分配利润,不直接影响当期“所得税费用”。 |
个税手续费返还 | 服务报酬/补偿 | 银行存款 | 其他收益 / 其他应付款 | 通常是 | 增值税处理需咨询当地税局! 若用于奖励员工,发放时冲减“其他应付款”。 |
社保费返还(稳岗等) | 政府补助(补偿成本) | 银行存款 | 其他收益 | 是 | 与雇佣职工相关,计入日常收益。 |
账务处理中的关键细节与风险提示
-
凭证是根基: 银行收款回单是记账起点,但必须附上税务局的《税收收入退还书》或电子退库凭证,清晰注明退税原因(如“增值税留抵退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退税”)、所属期、金额,这是证明业务真实性的核心依据,务必妥善保管!
-
科目别乱用: 留抵退税冲“应交税费”,政府补助类(即征即退、社保返还)进“其他收益”,所得税退税调“以前年度损益”,科目用错,财务报表会失真,税务检查也容易出问题。最忌讳把留抵退税记成收入!
-
损益归属期要搞准:
- 即征即退、社保返还、个税手续费返还:影响收到当期的利润表(通过“其他收益”)。
- 企业所得税退税:影响以前年度的最终净利润(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转入“未分配利润”),不影响当期所得税费用。
- 留抵退税:不影响任何期间的损益。
-
增值税即征即退的单独核算要求: 享受即征即退政策的企业,税务局往往要求对即征即退项目的销售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行单独核算,如果核算不清,可能导致无法继续享受优惠,甚至被追缴已退税款!财务软件中设置好辅助核算很必要。
-
个税手续费返还的个税风险: 如果将这笔钱发给办税人员作为奖励:
- 这笔奖励属于与任职受雇相关的所得,需要并入员工当月工资薪金,计算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别好心发钱忘了扣税,给员工和自己都惹麻烦。
- 发放时凭据要做好:内部审批单、员工签收单等。
-
政策时效性很重要: 税费返还政策(尤其是社保减免返还、特定行业增值税即征即退)常有明确执行期限,财务人员要密切关注财政部、税务总局的最新公告,确保企业享受的政策是现行有效的,避免误操作。
税费返还看似是天上掉馅饼,但账务处理里藏着大学问,分清返还类型是第一步,找准对应科目是核心,留存完整凭证是保障,关注政策细节是关键,把每一笔退税都准确入账,不仅能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更能有效管控税务风险,让“政策红包”真正安全落袋。
当银行通知到账时,先别急着开心,问问自己:这笔钱是什么税?为什么退?该记哪个科目?凭证齐不齐?把这几个问题搞清楚了,账自然就做对了,清晰准确的账务处理,才是企业财税合规的坚实基石。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