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收到税费返还会计分录怎么写?手把手教你搞懂账务处理!

叮!您有一笔税费退款已到账! 这笔意外之“财”让财务室的空气都轻松了几分,别急,这可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国家政策红利或前期多缴税款的返还,但高兴之余,一个现实问题摆在眼前:这钱到账了,账该怎么记? 搞不清楚分录,不仅账目混乱,还可能影响后续的税务处理和报表准确性,就让我这个财税老兵,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手把手教你搞定企业收到税费返还的会计分录!

核心要点速览:

  • 增值税留抵退税: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或(减免税款) 特定政策下可能用此科目
  • 增值税即征即退/先征后退: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收益(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 营业外收入(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退税: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多交冲减) 或 所得税费用(冲减当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冲减以前年度)。
  • 代扣代缴个税手续费返还: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收益(准则)或 营业外收入(小准则)或 冲减“管理费用”。

会计分录的灵魂在于“追溯根源”!这笔返还的钱,当初是从哪个“税费口袋”里多掏出去的?现在就要把它精准地“还”回对应的口袋,或者根据性质计入收益。


增值税返还:种类不同,分录大不同!

增值税返还最常见,也最复杂,主要分三大类:

  1. 增量/存量留抵退税 (当下热点!)

    • 政策背景: 这是国家为了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特别是制造业等行业的重大利好,符合条件的企业,其账上累积的、尚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可以申请一次性或分批退还。
    • 核心特点: 退还的是你未来可以用来抵扣销项税额的“额度”(进项税额),而不是税本身。
    • 会计分录:
      • 借:银行存款 XXX元 (钱实实在在到账了)
      •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XXX元
      • 为什么是“进项税额转出”? 这是最主流、最合规的做法,因为退回来的这部分钱,本质上是把你账上的一部分“进项税额”变现了,贷方计入“进项税额转出”,相当于把这部分进项额度的“使用权”交还给了国家(形式上),同时你收到了现金补偿,它不会增加你的利润表收入!它改善的是你的现金流资产负债表结构。
      • 小贴士: 有些企业在特定政策下(如疫情专项政策),可能被允许贷方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但“进项税额转出”是当前通用准则下的标准做法,除非有明确文件规定用其他科目,否则首选它,做账前最好跟你的专管员或税务顾问确认一下当地执行口径。
  2. 企业收到税费返还会计分录怎么写?手把手教你搞懂账务处理! 企业收到税费返还会计分录怎么写 第1张

    即征即退 / 先征后退 (软件、资源综合利用等优惠)

    • 政策背景: 国家为了鼓励特定行业或行为(如软件企业超税负返还、资源综合利用、安置残疾人等),在纳税人按正常税率缴税后,再按政策规定比例或计算方法将部分或全部已缴税款退还给企业。
    • 核心特点: 退还的是你实际已经缴纳的税款,这属于政府补助性质
    • 会计分录:
      • 借:银行存款 XXX元 (退税到账)
      • 贷:其他收益—政府补助 XXX元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 或 贷: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 XXX元 (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 为什么计入“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 因为这笔钱不是企业经营核心业务产生的收入,而是国家给予的额外补助,它增加企业当期的利润!记得这笔收入通常也是要交企业所得税的哦。
  3. 出口退税 (生产/外贸企业专属)

    • 政策背景: 为鼓励出口,对出口货物劳务实行退税(或免税),将出口环节的增值税(和消费税)退还给企业。
    • 核心特点: 有专门的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和流程,通常涉及“免、抵、退”或“免、退”方法。
    • 会计分录 (简化通用版):
      • 借:银行存款 XXX元 (收到退税款)
      •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XXX元
    • 关键点: 出口退税的会计处理相对独立和复杂,涉及“应收出口退税”等科目,上述分录是实际收到退税款时的简化处理,完整的出口退税会计流程需要结合企业采用的退税方法(免抵退或免退)进行核算。
  4. 多缴/误缴增值税退税

    • 场景: 申报错误导致多缴了增值税,或者预缴税款超过实际应缴额,经税务局审核后退还。
    • 会计分录:
      • 借:银行存款 XXX元
      •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XXX元 (如果多缴体现在“未交增值税”借方余额)
      • 或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 XXX元 (或其他相关增值税明细科目,需冲减原计提多缴的部分)
    • 核心: 冲减原多计提或多缴纳的增值税负债科目。计入损益科目。

企业所得税返还:退回多交的“利润税”

企业所得税是按年汇算清缴,多退少补,年中预缴多了,或者汇算清缴后发现全年多缴了,就会产生退税。

  • 会计分录:
    • 借:银行存款 XXX元 (退税到账)
    •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XXX元 (如果多缴的税款在“应交企业所得税”科目尚有借方余额或可以直接冲减贷方余额)
    • 更常见的情况 (尤其是在汇算清缴后):
      • 如果退税属于本年度多预缴的:
        • 借:银行存款 XXX元
        • 贷:所得税费用 XXX元 (冲减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增加当期净利润)
      • 如果退税属于以前年度多缴的:
        • 借:银行存款 XXX元
        •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XXX元 (通过此科目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 后续: 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余额至“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 关键点: 区分退税归属的期间!冲减当期“所得税费用”直接影响本期利润;调整“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则影响期初未分配利润。

其他税费返还:附加税、个税手续费等

  1. 多缴附加税费(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返还:

    • 附加税费是跟着增值税/消费税走的,如果主税(增值税/消费税)发生多缴退税,其对应的附加税费通常也会一并退还或抵减。
    • 会计分录:
      • 借:银行存款 XXX元 (收到附加税费退税款)
      • 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XXX元 (或其他对应附加税费科目,如应交教育费附加、应交地方教育附加)
      • 或者: 如果之前计提时已计入“税金及附加”,且属于当期多缴:
        • 借:银行存款 XXX元
        • 贷:税金及附加 XXX元 (冲减当期费用)
      • 如果属于以前年度多缴,参照企业所得税,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 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手续费返还:

    • 政策背景: 企业履行代扣代缴员工个人所得税的义务,税务局会按实际入库税款的一定比例(通常2%) 返还手续费,作为对企业代征工作的报酬。
    • 核心: 这是税务局支付给企业的“服务费”。
    • 会计分录 (常见处理):
      • 借:银行存款 XXX元
      • 贷:其他收益 XXX元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 或 贷:营业外收入 XXX元 (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 注意: 这笔返还收入需要缴纳增值税(一般纳税人6%,小规模纳税人可能免税或3%)和企业所得税
    • 另一种观点/处理(较少见): 将其视为对代扣代缴工作成本的补偿,冲减“管理费用”:
      • 借:银行存款 XXX元
      • 贷:管理费用—其他 / 手续费 XXX元
    • 主流选择: 计入“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 更为普遍和符合政府补助(性质上是对企业提供代征服务的补偿)或非经营性收入的定义,但无论计入哪个科目,其税务处理(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是明确的。

实战案例演示:让分录活起来

案例背景: ABC制造有限公司(一般纳税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2025年10月发生以下税费返还:

  1. 成功申请并收到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 500, 000元。
  2. 因符合软件企业超税负返还政策,收到税务局增值税即征即退款项 120, 000元。
  3. 2025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完成,税务局退回多缴的企业所得税 80, 000元(该笔多缴税款在2025年计提)。
  4. 收到税务局返还的2025年前三季度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手续费 8, 500元。

ABC公司账务处理:

  1. 收到增值税留抵退税 500, 000元:

    • 借:银行存款 500, 000.00
    •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500, 000.00
    • 说明:留抵退税,核心科目“进项税额转出”,改善现金流,不影响利润。
  2. 收到增值税即征即退款 120, 000元:

    • 借:银行存款 120, 000.00
    • 贷:其他收益—政府补助(增值税退税) 120, 000.00
    • 说明:即征即退属于政府补助,计入“其他收益”,增加当期利润。
  3. 收到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退税款 80, 000元(属2025年度多缴):

    • 借:银行存款 80, 000.00
    •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80, 000.00
    • 说明:以前年度多缴所得税,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处理。
    • 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80, 000.00
      •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80, 000.00
      • 说明:最终增加未分配利润(需考虑盈余公积计提,此处简化)。
  4. 收到个税手续费返还 8, 500元:

    • 借:银行存款 8, 500.00
    • 贷:其他收益—代扣代缴手续费 8, 500.00
    • 说明:手续费返还作为提供代征服务的补偿,计入“其他收益”,需缴纳相关税费。

T型账户简化示意 (关键部分):

     银行存款 (资产类)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负债类)
+---------------------+              +-----------------------------+
|                     |              |                             |
| 留抵退 500, 000    | <---------> | 贷:进项税额转出 500, 000    |
| 即征即退 120, 000  |              |                             |
| 所得税退 80, 000   |              +-----------------------------+
| 个税手续费 8, 500  |
+---------------------+
      其他收益 (损益类)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过渡类)
+---------------------+              +-----------------------------+
|                     |              |                             |
| 即征即退 120, 000  | <---------> | 贷:所得税退 80, 000        | ---> 结转至
| 个税手续费 8, 500  |              +-----------------------------+      未分配利润
+---------------------+

做账时容易踩的坑 & 重要提醒

  1. 张冠李戴 - 科目用错: 这是最大误区!务必分清返还的是什么税?是留抵额度?是已缴税款?还是手续费?留抵退用“进项税额转出”;即征即退/手续费用“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所得税退冲减“所得税费用”或调“以前年度损益”。性质不同,科目天差地别!
  2. 乐极生悲 - 忘记纳税: 别以为退回来的钱都是纯利润!计入“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的退税(如即征即退、个税手续费返还),那可是要并入企业利润总额,老老实实交企业所得税的!个税手续费返还还涉及增值税问题(虽然小规模纳税人可能有免税优惠,但一般纳税人通常按6%缴纳),算算清楚,别让退税反成税务负担。
  3. 顾头不顾尾 - 忽略归属期: 企业所得税退税,特别是汇算清缴后退的,一定要搞清楚是多缴了哪一年的税!退的是2025年预缴多的?还是2025年全年算下来多缴的?冲“所得税费用”(当期)还是调“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以前年度),直接影响报表的哪一部分,弄错了,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都会失真。
  4. 政策盲区 - 不研读文件: 税费返还政策,尤其是增值税留抵退税、即征即退这类,政策细节和要求经常更新(比如行业限制、条件门槛、计算方式、甚至入账科目指引),埋头做账前,务必!务必! 查阅最新的官方文件(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或咨询专业人士,确保你的处理符合当前有效的规定,别拿去年的政策套今年的业务。
  5. 凭证不全 - 风险隐患: 银行回单只是证明钱收到了,更重要的是税务局出具的《税收收入退还书》(或电子退库凭证)或正式的退税审批/通知文件,这些是证明退税合法性、确定退税性质、明确归属期间的关键原始凭证!没有它们,你的分录就是无本之木,经不起税务检查和审计,务必妥善保管,作为记账凭证的坚强后盾。
  6. 资金用途 - 特定要求: 尤其对于增值税留抵退税,国家为了确保政策效果直达经营环节,有时会明确规定退税款要优先用于生产经营支出(如支付供应商货款、员工工资、技改投入等)、偿还债务或加大投资,虽然会计做账本身不直接体现资金用途,但企业管理者需心中有数,合规使用,避免资金被挪作他用(比如大额分红、理财)引发后续监管关注,财务人员也有责任做好提醒和记录(非会计记录,可能是管理台账)。

精准记账,让“退税红包”真正落袋为安

收到税费返还,如同企业资金流的“及时雨”,把这笔钱准确、合规地记入账册,才是让它真正发挥价值、规避风险的关键第一步,记住核心原则:“追本溯源” —— 钱从哪里多交的,就冲回哪里;“性质决定科目” —— 是退额度、退税款还是补助/手续费,决定了是调负债、冲费用还是计收入。

面对复杂的退税类型和政策更新,保持学习的态度至关重要,遇到拿不准的情况,及时查阅权威文件、利用电子税务局查询功能,或咨询专业的财税顾问,永远比凭经验或猜测更靠谱,清晰准确的会计分录,不仅是会计工作的基本功,更是企业财税健康、透明合规经营的基石。

把这笔“意外之财”妥帖地安放在账本的正确位置,让它清晰可见、有据可查,企业的“钱袋子”才能真正安全又充实! 政策暖风常在,愿各位财务同仁都能精准把握,助力企业轻装前行!

企业收到税费返还会计分录怎么写?手把手教你搞懂账务处理! 企业收到税费返还会计分录怎么写 第2张
微信号:15137101602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智小账专业税筹团队,专注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