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费返还能省真金白银!手把手教你企业所得税退税的会计分录
看到银行账户突然多了一笔来自税务局的款项,备注写着“企业所得税退税”,作为公司管钱的你,是不是既惊喜又有点懵?这钱该怎么入账才准确?会不会影响利润表?别担心,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把这笔“意外之财”的会计分录讲得明明白白!
先搞懂:税务局为啥会“退”企业所得税给你?
税务局可不是慈善机构,退你钱,肯定是有原因的,常见的情况主要有这三种:
- 年度汇算清缴多缴了: 这是最常见的情况!平时咱们每个季度都要根据预估的利润预缴企业所得税(这叫“预缴”),等到一年结束,把全年的账彻底算清楚(这叫“汇算清缴”),发现全年实际要交的税,比之前四个季度预缴的总和少了,多缴的部分自然要退给你,这就像你买东西多付了钱,商家得找回给你一样。
- 享受了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为了鼓励某些行业、地区或者研发创新,出台了很多税收优惠(比如高新技术企业优惠、西部大开发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可能在汇算清缴时,你符合了这些优惠条件,导致最终计算出来的应纳税额比你预缴的少,多出来的部分就能退。
- 政策调整追溯退税: 国家发布了新的税收政策,并且允许追溯到以前年度执行(这叫“追溯适用”),某年国家宣布将某个行业的税率从25%降到20%,并且允许企业把前两年多缴的税也退回来。
核心来了:企业所得税退税,会计分录到底怎么写?
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别急,分录怎么写,关键要看这笔退税对应的是哪个年度的企业所得税,以及你们公司执行的是《小企业会计准则》还是《企业会计准则》,两者处理方式有显著区别!

退的是本年度(2025年)多预缴的税(最常见!) 这种情况最简单,无论执行哪个准则,处理基本一致。
- 核心思路: 冲减本年度已经记录的“所得税费用”,因为当初预缴时,你把这笔钱计入了费用,现在发现多交了,费用自然要调回来。
- 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钱实实在在到账了)贷:**所得税费用**
(冲减当期的所得税费用,相当于减少了本期的费用) - 效果: 这笔分录直接减少了本期的利润表上的“所得税费用”科目,从而增加了本期的净利润,简单说,税务局退钱,相当于你当期少花了这笔费用,利润就变多了。
退的是以前年度(比如2025年或更早)多缴的税 这种情况就复杂了,两种会计准则的处理截然不同!
A. 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公司: 小企业准则追求简化处理。
- 核心思路: 不管退的是哪年的税,只要钱到账了,都算作当期的“营业外收入”。
- 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钱到账)贷:**营业外收入**
(计入当期的“意外之财”) - 效果: 这笔退税增加了当期的“营业外收入”,从而增加了当期的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它不会去修正以前年度的利润数据,操作简单粗暴。
B.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公司: 企业会计准则更严谨,讲究“追溯调整”,要尽可能还原历史的真实情况。
- 核心思路: 这笔退税是源于以前年度的错误(多交了税),所以不能简单计入当期收入,需要用到一个特殊的科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会计分录 (收到退税时):
借:银行存款
(钱到账)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先冲减“应交税费”这个负债科目)- 紧接着,需要结转这个调整对以前年度留存收益的影响: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把上面贷方的应交税费冲平)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这个科目归集了调整的净影响) - 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余额转入留存收益(未分配利润):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假设余额在贷方,表示要增加留存收益)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最终增加公司的未分配利润)
- 紧接着,需要结转这个调整对以前年度留存收益的影响:
- 效果:
- 不影响当期利润表! “所得税费用”和“营业外收入”当期都没动。
- 直接调整期初的“未分配利润”。 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个桥梁,最终把影响落在了“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上,这相当于修正了以前年度的净利润。
- 需要调整比较财务报表(如上年数)。 在编制今年的年报时,需要把上年(或更早)的相关报表数据按调整后的金额重新列示,以保证可比性,这是企业会计准则严谨性的体现。
举个“栗子”,看得更清楚!
假设某制造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在2025年5月进行2025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经计算:
- 2025年四个季度已预缴企业所得税共计:1, 000, 000元
- 2025年度全年实际应纳企业所得税额:900, 000元
- 多缴税款 = 1, 000, 000 - 900, 000 = 100, 000元
企业按规定申请退税,2025年6月,税务局将10万元退税款打到公司账户。
该企业应如何做账?
分析:退的是2025年度(以前年度)多缴的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分录:
- 收到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10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100, 000
(冲减负债) - 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100, 000
(冲平上面的负债)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 000
(归集调整影响) - 将调整影响转入未分配利润: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 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0, 000
(最终增加2025年期初未分配利润)
效果体现:
- 在2025年6月的账上,银行存款增加了10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这个所有者权益科目增加了10万。
- 2025年当期的利润表不受任何影响(所得税费用、营业外收入都没动)。
- 在编制2025年度财务报表时:
- 资产负债表: “未分配利润”的期初余额(即2025年末余额) 会调增10万元。
- 利润表: 比较期间(即2025年度) 的“所得税费用”会调减10万元,相应地,2025年度的“净利润”会调增10万元。
- 报表附注中需要披露这项重要的前期差错更正。
实务中极易踩的坑!千万要注意!
- 搞错年度是最大的坑! 一定要弄清楚退的是哪一年的税!本年度和以前年度处理天差地别,仔细看税务局出具的《税收收入退还书》或退税审核通知,上面会明确标注税款所属期。所属期年份就是关键!
- 混淆会计准则的适用! 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对以前年度退税的处理完全不同,财务人员必须清楚本公司执行的是哪个准则。千万别把企业会计准则下的退税稀里糊涂记到“营业外收入”里! 那会导致当期利润虚增,报表失真。
- 忽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结转! 很多新手做完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
就以为完事了,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时,必须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过渡,并最终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同时调整期初数和比较报表,漏掉这步,报表就不平或者逻辑不通。 - 与增值税退税混淆! 增值税退税(如即征即退、留抵退税)有完全不同的会计处理规定,通常是计入“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企业所得税退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核算流程紧密相关,处理逻辑是独特的,不能套用增值税退税的分录。
- 未考虑对财务报表的追溯调整(企业会计准则下): 对于以前年度退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时,仅仅在账上做分录是不够的,必须在编制当年(收到退税年)的年度财务报表时,对上年度(即多缴税年度)的比较财务报表数据进行调整(调减所得税费用,调增净利润,调增期初未分配利润),并在附注中充分披露此项会计差错更正,这是准则的硬性要求,否则审计很难通过。
退税到账后,还要做点啥?
- 妥善保管凭证: 银行的入账凭证、税务局出具的《税收收入退还书》或电子退税回单,都是最重要的原始凭证,务必与记账凭证装订保管好,备查。
- 核对明细账与总账: 做完分录后,检查“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明细账的余额,退税后,这个科目的余额应该能准确反映公司目前还欠税务局多少企业所得税(或者税务局还多收了多少钱,体现为贷方红字或借方余额),总账和明细账要核对一致。
- (企业会计准则下)做好报表调整工作: 如前所述,涉及以前年度退税的,年底编制报表时要记得追溯调整期初数和比较数据,并写清楚附注说明。
总结一下关键点:
- 看年份! 本年退 vs 往年退,分录大不同。
- 看准则! 小企业准则 vs 企业准则,处理有差异(尤其是往年退)。
- 本年退: 最简单,
借:银行存款, 贷:所得税费用
。 - 往年退 (小企业准则):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 - 往年退 (企业会计准则): 用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科目过渡,最终调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并追溯调整上年报表数据。 - 避大坑: 别搞错年份、别用错准则、别忘结转调整、别忘追溯报表、别和增值税退税搞混。
税务局退回来的每一分钱,都是企业的真金白银,把这笔钱的账做对、做好,清晰地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不仅是财务人员专业能力的体现,更能让老板和管理层准确了解公司的真实盈利情况和税务健康状况,下次退税到账时,希望你能自信满满地完成这笔分录,享受这份工作带来的小雀跃!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