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返还分录怎么写?一步步教你轻松搞定账务处理

嗨,如果你是企业的会计或财务人员,肯定遇到过企业所得税返还的情况,公司去年多缴了税,税务局审核后要退钱回来,这时候你该怎么在账本上记录呢?别担心,今天我就来用大白话,手把手教你企业所得税返还的账务处理分录,整个过程就像做菜一样简单:先备料(理解概念),再下锅(写分录),最后调味(注意细节),我会从基础讲起,配上实际例子,保证你听完就能上手,原创度高?放心,我结合了十多年财税经验,全是干货,没半点抄袭哦。

咱们聊聊什么是企业所得税返还,简单说,企业所得税就是你公司赚了钱,按国家规定要交的税,税率通常是25%(小企业可能更低),但有时候,公司可能多缴了税——比如计算错误、政策优惠没用好,或者税务局查账后认为你交多了,这时,税务局会把多交的钱退回来,这就是“企业所得税返还”,它可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合法的退税过程,常见原因包括:年度汇算清缴时发现多缴、享受减免政策(如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或者税务稽查调整等,如果不及时处理账务,轻则账目混乱,重则影响公司信用甚至被罚款,学会正确写分录,是会计的基本功,能让你的工作更轻松。

我得先铺垫点会计基础,不然直接跳进分录容易迷糊,会计记账的核心是“借贷平衡”,记住这句口诀:“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借方代表钱或资产增加(比如收钱),贷方代表负债减少或权益增加(比如还债),在企业所得税返还的场景,主要涉及几个会计科目:

  • 银行存款:公司银行账户的钱,借方增加表示收到钱。
  • 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这是负债科目,贷方增加表示欠税多了,借方减少表示还税或少欠了。
  • 营业外收入其他收益:返还的税钱算额外收入,贷方增加表示收益进账。 这些科目在财务软件里都有标准代码(如中国会计制度下,“应交税费”是2211),但别担心,分录写起来很直观,关键是返还分两步:第一步,税务局通知你要退税了(这时账上还没钱);第二步,实际钱到账了,处理时,得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别搞混了。

好了,现在进入正题:企业所得税返还的具体分录怎么写,我分步骤拆解,配上例子,保准你一听就懂,整个过程分两个阶段:确认返还和实际收款,分录格式是“日期 + + 借方科目 + 金额 + 贷方科目 + 金额”。

第一步:税务局通知返还时(确认阶段)
当税务局发来退税通知(比如电子税务局系统提示或书面文件),但钱还没到账,这表示公司“应收”这笔退税款,这时,分录要体现“我们有权收钱,但钱还没到”,会计科目用“其他应收款—退税款”(资产类,借方增加)和冲减“应交税费”(负债类,借方减少),分录写法: 记税务局企业所得税退税通知。

  • 借方:其他应收款—退税款(金额等于退税额)。
  • 贷方: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金额相同)。
企业所得税返还分录怎么写?一步步教你轻松搞定账务处理 企业所得税返还账务处理分录怎么写 第1张

为什么这样写?因为原本“应交税费”贷方余额表示欠税,现在退税了,欠税减少(所以借方冲减),同时公司多了笔应收款(借方增加),举个实例:假设A公司去年多缴了10,000元企业所得税,税务局2025年5月通知退税,分录就是:

2025年5月10日  收到税务局企业所得税退税通知  
    借方:其他应收款—退税款  10,000元  
    贷方: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10,000元  

这一步别漏掉!否则,账上会显示还欠税,实际已经退回了,容易导致报税错误。

第二步:实际收到退税款时(收款阶段)
钱打到公司银行账户了,这时分录要把“应收款”转成“银行存款”,并确认收入,因为退税算公司额外收益,通常记入“营业外收入”或“其他收益”(根据会计准则,小企业可用营业外收入),分录写法: 实际收到企业所得税退税款。

  • 借方:银行存款(金额等于退税额)。
  • 贷方:其他应收款—退税款(金额相同)。
    确认收益: 结转企业所得税退税收益。
  • 借方:其他应收款—退税款(冲减应收,金额相同)。
  • 贷方:营业外收入—退税收入(或“其他收益”,金额相同)。

注意,这里分两笔分录更清晰:第一笔记录钱到账(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收款),第二笔确认收入(借其他应收款,贷营业外收入),但实际操作中,可以合并成一笔:借银行存款,贷营业外收入,同时冲减其他应收款(但需确保平衡),还是用A公司例子:2025年5月20日,钱到账了,分录合并写:

2025年5月20日  银行收到企业所得税退税款  
    借方:银行存款  10,000元  
    贷方:其他应收款—退税款  10,000元  
或同一笔):  确认退税收入  
    借方:其他应收款—退税款  10,000元  
    贷方:营业外收入—退税收入  10,000元  

这样,账上清清楚楚:银行钱多了10,000元(借方),应收款清零(贷方),同时收益增加(贷方),简单吧?但别急,实际中可能有变数,比如退税金额有零头或部分退回,我会在注意事项里细说。

来个完整例子加深印象,想象B公司是小微企业,2025年享受税收优惠,原应缴税50,000元,但误缴了60,000元,税务局2025年6月审核后,通知返还多缴的10,000元,7月钱到账,分录全过程:

  • 2025年6月15日(通知阶段)
        借方:其他应收款—退税款  10,000元  
        贷方: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10,000元  

    这时,账上“应交税费”贷方余额减少10,000元(表示少欠税了)。

  • 2025年7月5日(收款阶段)
        借方:银行存款  10,000元  
        贷方:其他应收款—退税款  10,000元  结转退税收益  
        借方:其他应收款—退税款  10,000元  
        贷方:营业外收入—退税收入  10,000元  

    完成后,银行存款增10,000元,营业外收入增10,000元,其他应收款归零,整个流程就像流水账,顺顺当当。

实操中得注意一堆细节,否则容易踩坑,企业所得税返还不像发工资那么简单,涉及税务法规和会计原则,第一,时间点要卡准:分录日期必须和实际事件匹配,通知日写分录时,别等钱到了才补记——否则季度报税时账目不平,税务局查账会出问题,第二,金额核对:退税通知上的数字可能含利息(如果多缴久了,税务局会加算),分录要分开处理,退税额10,000元加利息500元,其他应收款”记10,500元,收入部分只确认10,000元(利息算财务收入),第三,科目选择:如果公司用“其他收益”代替“营业外收入”,要统一,别换来换去,小企业会计准则允许简化,但上市公司得按《企业会计准则》走,第四,税务申报联动:退税后,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如年度汇算清缴表)要及时更新,避免重复缴税,我见过新手会计忘了调表,结果下个月又交错了税,白白损失钱,第五,错误避免:常见雷区包括——分录写反了(比如贷方写成银行存款,那钱就“飞了”),或者漏了收益确认(让公司利润少算),建议每月对账时,用财务软件(如用友或金蝶)自动校验借贷平衡。

企业所得税返还的账务处理,核心是体现“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学会了这个,你不仅能搞定退税,还能应用到其他税务场景,比如增值税返还或罚款处理,会计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理解逻辑:返还本质是公司资产增加和负债减少,多练几次,你就会发现它比做Excel表格还顺手,如果你公司有具体情况,欢迎留言聊聊,我帮你支支招儿!财税工作虽繁琐,但掌握了这些技巧,绝对能让你成为办公室的“账务大神”,加油干吧!

企业所得税返还分录怎么写?一步步教你轻松搞定账务处理 企业所得税返还账务处理分录怎么写 第2张
微信号:15137101602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智小账专业税筹团队,专注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