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收到所得税返还?别懵!手把手教你做对会计分录!
** 企业收到所得税返还的会计处理全攻略!附实例解析,一看就懂!
税务局给企业“发红包”了——所得税返还到账!这绝对是件让财务和老板都开心的事,但高兴之余,财务人员可别懵圈:这笔意外之财该怎么入账?是做收入?还是冲减费用?用哪个科目才对?别急,资深财税人这就给你掰开揉碎了讲清楚,保证通俗易懂,看完就能上手操作!
先搞明白:所得税返还是个啥?
简单说,就是企业之前多交给税务局的所得税,现在税务局确认后,把钱退回来了,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 “算多了”型(汇算清缴退税): 最常见!比如去年预缴了100万所得税,年底汇算清缴一算,发现实际只要交90万,税务局就会把多交的10万退给你。
- “奖励优惠”型(政策性返还/即征即退): 国家为了鼓励某些行业或行为(比如软件企业、资源综合利用、安置残疾人就业等),出台政策,企业按正常税率交了税后,符合条件就能申请退一部分回来,这叫“即征即退”或“政策性返还”。
这两种情况,在会计处理上是有区别的!关键就在这里!

核心来了:收到返还,会计分录怎么做?
处理方式主要看你家企业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准则》还是《小企业会计准则》,别担心,我们分开讲: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
汇算清缴多缴退税(“算多了”型):
- 核心原则: 冲减当期的“所得税费用”,为啥?因为这本来就是去年多算的费用,现在退回来,相当于把去年多算的成本费用“找补”回来,理应减少今年的所得税费用,让今年的利润更真实。
- 会计分录:
- 银行收到钱时:
借:银行存款 (实际收到的金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冲减多交的部分)
- 最关键的一步!结转损益: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同上一步金额) 贷:所得税费用 (冲减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 银行收到钱时:
- 效果: 这笔退款会体现在你当期的利润表上,直接增加当期的净利润,因为它减少了所得税费用这个成本项。
-
政策性返还/即征即退(“奖励优惠”型):
- 核心原则: 计入“其他收益”科目,为啥不是冲费用?因为这种返还本质上是一种政府补助(与日常活动相关),是国家给你的“奖励红包”,不是因为你之前算错了成本,它构成了企业的一项经济利益的流入。
- 会计分录:
- 银行收到钱时:
借:银行存款 (实际收到的金额) 贷:其他收益——政府补助 (所得税返还)
- 银行收到钱时:
- 效果: 这笔钱会体现在你当期的利润表“营业利润”之上的“其他收益”项目里,最终也会增加当期的净利润。
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小企业会计准则处理相对简单,它把上面两种情况的返还,统一处理为“营业外收入”!
- 核心原则: 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小准则没有“其他收益”科目,简化处理。
- 会计分录:
- 银行收到钱时:
借:银行存款 (实际收到的金额) 贷: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 (所得税返还)
- 银行收到钱时:
- 效果: 这笔钱会体现在你当期的利润表“营业利润”之下的“营业外收入”项目里,同样会增加当期的净利润。
实战演练:看例子最清楚!
案例1: 某制造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2025年度汇算清缴结束,税务局确认其2025年多预缴企业所得税10万元,2025年5月,该笔退税款10万元已到账。
- 会计处理:
- 2025年5月收到退款:
借:银行存款 100, 0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00, 000.00
- 同时结转(通常在月末):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00, 000.00 贷:所得税费用 100, 000.00
- 2025年5月收到退款:
- 结果: 该企业2025年5月的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科目会减少10万元,导致当月净利润增加10万元。
案例2: 某软件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符合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虽然叫增值税,但原理类似所得税返还的政府补助性质),2025年6月,其申请的上年度软件产品超税负部分的企业所得税返还50万元到账(假设该政策直接退所得税)。
- 会计处理:
- 2025年6月收到退款:
借:银行存款 500, 000.00 贷:其他收益——政府补助 (所得税返还) 500, 000.00
- 2025年6月收到退款:
- 结果: 该企业2025年6月的利润表中,“其他收益”项目会增加50万元,导致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增加50万元。
案例3: 某小型商贸公司(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2025年度汇算清缴后收到多缴所得税退税3万元,或者,该公司因安置残疾人就业符合条件,收到税务局退回的部分所得税款1万元(假设)。
- 会计处理(无论哪种原因):
- 收到退款时(比如总共4万元):
借:银行存款 40, 000.00 贷: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 40, 000.00
- 收到退款时(比如总共4万元):
- 结果: 该商贸公司当月的利润表中,“营业外收入”项目会增加4万元,导致净利润增加4万元。
重要!划重点!注意事项别踩坑!
- 区分返还性质是王道! 这是做对分录的前提!务必弄清楚退回来的钱,到底是汇算清缴多缴了(冲所得税费用),还是国家给的补贴红包(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拿不准就翻翻税务局的退税文件或通知单,上面一般会写清退税原因。
- 会计准则定科目! 一定要明确你公司执行的是哪套会计准则,这直接决定了是用“所得税费用”、“其他收益”还是“营业外收入”,别张冠李戴。
- 时效性很重要! 收到钱当月就要及时入账,别拖着,该冲费用的冲费用,该计收益的计收益,确保当期利润准确。
- 凭证附件要齐全! 银行收款回单是必须的!更重要的是,要把税务局出具的《税收收入退还书》或者电子税务局里的退税审批通知、政策依据文件等,作为原始凭证附在记账凭证后面,这是证明业务真实性和性质的铁证!
- 报表列示要准确:
- 冲减“所得税费用”的,体现在利润表“所得税费用”行,可能为负数。
- 计入“其他收益”的,在利润表“营业利润”项目之上单独列示“其他收益”。
- 计入“营业外收入”的,在利润表“营业利润”项目之下列示“营业外收入”。
- 关注政策变动: 税收优惠政策是会调整的,今天能退,明天政策可能就变了,财务人员要保持对最新财税政策的关注,确保处理的依据是最新的,部分增值税即征即退的处理现在也要求计入“其他收益”了。
- 税务备案/申报: 政策性返还通常需要企业在享受前进行备案或在申报时提供相关资料,财务人员需与税务岗或外部税务顾问保持沟通,确保程序合规,避免影响返还。
企业收到所得税返还,别只盯着银行账户数字乐,财务人员要立刻化身“侦探”:
- 第一步:查来源! 是汇算多缴退的?还是国家政策给的奖励?(看退税文件/通知)
- 第二步:翻准则! 公司用的是企业会计准则还是小企业会计准则?
- 第三步:做分录!
- 企业准则 + 汇算多缴:
银行存款
借 /应交税费-所得税
贷 → 月末应交税费-所得税
借 /所得税费用
贷 - 企业准则 + 政策返还:
银行存款
借 /其他收益
贷 - 小企业准则:
银行存款
借 /营业外收入
贷
- 企业准则 + 汇算多缴:
- 第四步:留凭证! 银行回单+退税文书,钉牢在凭证后面!
- 第五步:看报表! 确保利润表里这笔钱放对了地方(费用减少?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
把这五步走踏实了,这笔“意外之财”的账务处理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经得起任何检查,会计处理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的真实反映,可马虎不得!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