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费返还到账别乱记账!老会计手把手教你正确入账姿势

“王会计,快看!税务局刚退了一笔钱到公司账户,好像是去年多缴的增值税退回来了!”
“李总,先别高兴太早,这钱怎么记到账上,门道可多着呢,记错科目,轻则报表失真,重则引来税务稽查!”

企业收到税务局的“红包”——税费返还,这本是好事,但据统计,超过30%的中小企业财务人员在处理税费返还入账时存在科目使用错误或附件不完整等问题,就让我这个财税老兵,掰开了揉碎了,把税费返还入账的正确姿势和那些容易踩的“坑”给你讲透!


第一步:搞清“退的是什么钱”?税种决定入账科目!

收到银行到账通知,千万别急着做账!先当个“侦探”:

  1. 查来源: 紧盯银行回单上的“对方户名”和“,如果是“国家金库XX支库”、“XX税务局”,基本可以确定是退税。
  2. 找依据: 立刻联系专管员或登录电子税务局,找到对应的《税务事项通知书》或退税文书。这是入账的“身份证”和“说明书”!上面会清晰写明:
    • 退的是什么税? (增值税?企业所得税?附加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手续费?)
    • 退的是哪段时间的税? (所属期很重要!)
    • 退税的原因是什么? (汇算清缴多缴?享受优惠政策?留抵退税?)

为什么区分税种这么关键?因为不同税费的返还,会计科目天差地别!


第二步:对号入座!不同税费返还的入账科目详解(附案例)

会计科目就像收纳盒,钱来了得放进对的盒子,重点来了!

  1. 税费返还到账别乱记账!老会计手把手教你正确入账姿势 企业收到的税费返还怎么入账 第1张

    增值税返还/退税 - 记入“其他收益”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或 “营业外收入” (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 典型情况:
      • 直接减免、即征即退、先征后退的增值税: 如软件产品增值税超税负返还、资源综合利用产品退税等。
      • 期末留抵税额退税: 这是近年国家给企业的大红包!
      • 符合条件的出口退税: (生产企业的免抵退税额中的“退”税部分)。
    • 为什么记这里? 增值税是流转税,本质是代收代缴,返还的增值税,相当于国家对你经营成本的补偿或补贴,属于与日常活动相关的利得。
    • 会计分录:
      
           贷:其他收益 / 营业外收入 - 增值税返还/退税 ```
    • 📌 案例: 某制造业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收到税务局退还的上年度软件产品增值税超税负部分 50,000 元。
      
           贷:其他收益 - 增值税返还 50,000 ```
  2.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多缴退税 - 记入“所得税费用”

    • 典型情况: 年度汇算清缴后,发现上年度预缴税额大于应纳税额,税务局退回多缴税款。
    • 为什么记这里? 所得税费用是核算企业经营利润应负担的税,退回上年度多缴的所得税,相当于冲减了上年度多确认的所得税费用。
    • 会计分录 (本年度收到):
      
           贷:所得税费用 ```
      *   *注意:这个处理会直接影响当期的利润表,减少当期所得税费用,增加当期净利润。*
    • 特殊情形 - 退回以前年度多缴所得税:
      • 如果金额重大或影响可比性,更严谨的做法是追溯调整,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最终影响“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和调整期初留存收益,这能避免扭曲本年度的经营成果。
      • 会计分录:
        
             贷:应交税费 - 应交企业所得税 (过渡)
             借:应交税费 - 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所得税费用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所得税费用
             贷: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需补提盈余公积) ```
  3. 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手续费返还 - 记入“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

    • 典型情况: 企业按规定履行了代扣代缴员工或非员工(如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的义务,税务局按入库税款的2%返还手续费作为报酬。
    • 为什么记这里? 这是税务局对企业提供代征服务的补偿,属于非经营性利得。
    • 会计分录:
      
           贷:其他收益 / 营业外收入 - 个税手续费返还 ```
    • 📌 关键点: 这笔返还收入需要并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用于奖励办税人员的部分,可能需要计入员工工资薪金缴纳个税(各地执行有差异,需咨询当地税务)。
  4. 多缴的附加税费(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返还 - 记入“税金及附加”

    • 典型情况: 因增值税多缴、退税或减免,导致其附征的附加税费多缴并退还。
    • 为什么记这里? 附加税费是作为“税金及附加”核算的,退回多缴的附加税费,自然应该冲减当期的“税金及附加”费用。
    • 会计分录:
      
           贷:税金及附加 ```
  5. 其他税费返还/政府补助性质的退税:

    • 如某些符合条件的环保税减免退税、特定区域或行业的特殊政策性退税等,这类返还通常具有政府补助性质。
    • 处理方式: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判断:
      • 与收益相关的:用于补偿已发生的成本费用,直接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
      • 与资产相关的:先计入“递延收益”,在资产使用寿命内分期转入“其他收益”。
    • 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通常计入“营业外收入”。

第三步:完善凭证 - 让每一分钱都有据可查

分录做完只是第一步!完备的原始凭证是应对检查的“护身符”,务必收集齐全:

  1. 银行收款回单: 证明款项确实到账。
  2. 《税务事项通知书》或税务局出具的正式退税文件: 核心凭证! 明确退税税种、金额、所属期、原因。
  3. 电子税务局打印的退税信息/流程截图: 作为辅助证明。
  4. (如涉及)相关优惠政策文件、申请材料: 证明退税的合法性依据。
  5. 内部审批单(如公司有要求): 体现内部流程合规。

📌 重要提醒: 务必在记账凭证摘要栏清晰写明:“收到XX税务局退XX税XX所属期税款XX元,依据XX号税务事项通知书”,别小看摘要,关键时刻能省去翻半天凭证的麻烦!


🚨 绝对要避开的入账“巨坑”!

  1. ❌ 张冠李戴,税种不分: 把增值税退税款错误地冲减了“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或者把所得税退税记入了“营业外收入”,这会导致税费负债科目异常,利润表失真。
  2. ❌ 科目混用,准则不清: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把增值税退税或个税手续费返还错误记入“营业外收入”(除非金额很小),准则应用错误影响报表专业性。
  3. ❌ 附件不全,后患无穷: 只有银行回单,没有税务局的正式通知文书,税务检查时无法证明款项性质,可能被认定为其他收入甚至疑点款项。
  4. ❌ 摘要模糊,查账抓瞎: 摘要只写“收到退税”或“税务局退款”,没有税种、所属期等关键信息,后期查账、对账、统计退税数据时极其困难。
  5. ❌ 跨年处理,简单粗暴: 对于退回以前年度多缴的企业所得税,图省事直接冲减本年“所得税费用”,这严重扭曲了本年度的实际经营利润,属于会计差错!
  6. ❌ 忽视税费影响: 收到个税手续费返还,忘记将其并入企业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或者给员工发放奖励时,未按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如需缴纳)。

📌 真实案例复盘:一笔错账引发的税务关注

某电商公司(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2025年4月收到税务局一笔12万元的退款,银行摘要为“退税”,新入职的会计小张看到金额较大,直接做了分录:


      贷:营业外收入 120,000 ```
公司当月利润因此大增,次月税务例行评估,系统提示该公司“营业外收入”异常波动,税务人员调账发现:
*   该笔款项实为**2025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多缴退税**。
*   小张未取得《税务事项通知书》,仅凭银行摘要就入账。
*   **错误后果:**
    *   虚增了2025年4月利润12万(本应冲减2025年所得税费用或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   导致2025年4月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不准确(多缴)。
    *   税务要求公司更正账务、更正申报表,并解释说明。
**教训:** 退税性质不明,科目使用错误,凭证缺失,一次踩中多个坑!
---
### 税费返还入账核心口诀
> **一看来源二看文,税种所属要分清。**
> **科目选择按准则,附件齐全摘要明。**
> **跨年退税慎处理,个税返还税莫轻。**
> **避开巨坑账清爽,税务检查心不惊。**
税费返还是国家政策红利的体现,正确入账不仅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功,更是企业财税合规、精准反映经营成果的关键一环,把这笔“意外之财”妥妥地安放在账本的“正确位置”,让每一分退税都在阳光下清晰呈现!
税费返还到账别乱记账!老会计手把手教你正确入账姿势 企业收到的税费返还怎么入账 第2张
微信号:15137101602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智小账专业税筹团队,专注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