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费返还是怎么来的?手把手教你算清企业所得税,省心又省钱!
开公司,赚钱了当然高兴,但一算要交多少企业所得税,不少老板就有点头疼了,更让人困惑的是,时不时听说能拿到“税费返还”,这钱又是从哪来的?怎么算?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用最直白的大白话,把企业所得税怎么算、税费返还是怎么回事,一次性讲清楚,让你明明白白交税,清清楚楚省钱!
第一步:算企业所得税,核心是搞清楚“你到底赚了多少钱(税务版)”!
别以为公司账上赚了100万,税局就按100万收税,税局有自己的一套算法,叫 “应纳税所得额” ,这是最关键的第一步!
-
起点:你的“会计利润” 这数字就在你公司的利润表上,通常叫“利润总额”,简单说,就是一年下来,收入减去成本、费用后的结果。
-
关键调整:税局不认的账,得加回来!税局多认的支出,得减掉! 这一步就是会计利润和税务利润产生差异的地方,专业术语叫 “纳税调整”,为啥要调?因为税法和会计规定有时不一致,常见调整项:
-
“超标”的费用要加回利润:
- 业务招待费: 不是所有请客吃饭都能抵税!税法规定,发生额的60%可以扣,但最高不能超过当年营业收入的5‰,你公司今年收入1000万,业务招待费花了10万:
- 60%是6万
- 收入的5‰是5万
- 两者取小,只能扣5万,你账上扣了10万,税局只认5万,超标的5万就得加回到利润里交税!
-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一般企业,不超过营业收入15%的部分当年能扣,超了?以后年份接着扣(化妆品、医药、饮料制造等特殊行业比例更高),比如收入1000万,广告费花了180万:
- 15%限额是150万
- 今年只能扣150万,剩下30万以后年度扣,今年账上扣了180万,税局只认150万,超的30万得加回利润!
- 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 也都有比例限制(分别是工资总额的14%、2%、8%),超了也得加回。
- 罚款、罚金、税收滞纳金: 这些在会计上算费用,但税法不让扣!统统加回利润!
- 非公益性捐赠: 税法只认公益性捐赠(通过特定机构捐的),而且有比例限制(利润总额的12%以内),其他的不行,得加回。
- 与收入无关的支出: 比如老板给自己家买的空调、纯粹个人开销等,不能算公司成本,得加回。
- 业务招待费: 不是所有请客吃饭都能抵税!税法规定,发生额的60%可以扣,但最高不能超过当年营业收入的5‰,你公司今年收入1000万,业务招待费花了10万:
-
“少算”的收入或“多算”的成本,得调增/调减:
- 视同销售: 比如你拿自己生产的产品搞员工福利、送人情、做样品,虽然没收钱,但税局认为这也算销售!得按市场价算收入,加到利润里。
- 资产折旧/摊销年限差异: 税法规定了各类资产最低折旧年限,如果你会计上折得太快(比如电脑你按2年折,税法最低是3年),那每年折的费用就多了,税局不认那么多,得把多折的部分加回利润,反之,如果你折得比税法还慢,那可以少加点(但这种情况少)。
- 免税收入: 比如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股息红利等,会计上算利润,但税法规定免税,这部分钱是好事,得从利润里减掉,不用交税!
- 加计扣除: 这是国家给的优惠!比如你搞研发,发生的费用,除了100%正常扣除外,还能再多扣一部分(比如制造业现在是100%加计,相当于200%扣除),这就能减少你的利润!还有安置残疾人员工资,也能享受加计扣除优惠。
-
-
得出应纳税所得额 公式很简单:应纳税所得额 = 利润总额 + 纳税调增金额 - 纳税调减金额 这个数,才是税局眼里你真正要交税的“赚钱能力”!
第二步:税率套用,算出“应缴”税额!
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后,就按税率表套:
- 基本税率:25% (大部分企业适用)
- 优惠税率:
- 小型微利企业: 这是国家大力扶持的对象!2027年12月31日前,政策超给力:
- 年应纳税所得额≤300万的部分:
- 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相当于利润打25折!)
- 再按20%的税率 缴纳企业所得税。
- *实际税负 = 25% 20% = 5%!**
- 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00万的部分,按25%交。
- 什么是小型微利企业?同时满足:
- 人数: 工业企业 ≤300人,其他企业 ≤300人。
- 资产总额: ≤5000万元。
- 应纳税所得额: ≤300万元。
- 年应纳税所得额≤300万的部分:
- 高新技术企业: 经认定的,按 15% 的优惠税率。
- 西部大开发鼓励类产业企业: 符合条件的,也按 15% 。
- 小型微利企业: 这是国家大力扶持的对象!2027年12月31日前,政策超给力:
公式: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
老王开了家小加工厂(符合小型微利企业),2025年:
- 会计利润总额:100万元。
- 纳税调整:
- 业务招待费超标:需调增 5万元。
- 取得国债利息收入(免税):需调减 2万元。
- 研发费用符合条件,享受100%加计扣除:额外调减 10万元 (假设当期发生合规研发费用10万)。
- 应纳税所得额 = 100万 + 5万 - 2万 - 10万 = 93万元 (小于300万,享受小微优惠)。
- 应纳税额 = 93万 25% (计入部分) 20% (税率) = *93万 5% = 4.65万元**。
你看,会计利润100万,但经过税务调整和享受优惠,最终只按93万的5%交税,才4.65万!是不是比想象的少很多?这就是懂政策的好处!
第三步:税费返还?天上掉的馅饼怎么接?
算出来要交税了,怎么还有“返还”?别懵,这钱主要来自几个方面:
-
多缴、误缴税款的退还: 最常见!
- 场景: 你季度预缴时估计要赚100万,按25%预缴了25万税,结果年底汇算清缴一算,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只有80万,应缴税20万,那你多缴的5万,税局就得退给你!或者你申报时填错了数字,多交了税,更正后也能申请退。
- 怎么来: 通常是企业主动申请(通过电子税务局或大厅),税局审核后办理退库,钱原路返回你账户。
-
即征即退、先征后返的税收优惠: 特定行业或行为的福利!
- 场景: 国家为鼓励某些行为,规定你先按规定税率把税交了,然后符合条件再退一部分给你。
- 典型例子:
- 软件产品增值税超税负返还: 软件企业销售自产软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可以申请返还。
- 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优惠: 销售特定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可能享受即征即退50%或70%的优惠。
- 安置残疾人增值税优惠: 符合条件的企业,对安置的残疾人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
- 怎么来: 企业按规定申报纳税后,主动向主管税局提交相关资料申请返还,审核通过后办理退库。关键点: 这钱不是自动到账,你得自己主动去“要”!要符合政策条件,要准备材料!
-
财政性资金返还/补贴(与税收缴纳挂钩的): 政府发的“红包”。
- 场景: 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鼓励特定产业发展(如高新技术、节能环保)、或者完成特定指标(如就业),出台政策,你达到要求了(比如投资额达标、招用失业人员达标),政府就可能给你一笔钱,这笔钱可能与你缴纳的税收(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挂钩。
- 例子: 某开发区政策:“新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前三年按其缴纳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通常是40%)的100%给予奖励”,你第一年缴了100万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40万,政府就可能奖励你40万。
- 怎么来: 需要关注当地政府(招商局、财政局、人社局、发改委等)发布的官方政策文件,按要求申请,提交证明材料和申请表,审批通过后,财政拨款到企业账户。关键点: 各地政策五花八门,时效性强,得自己主动关注和争取!
-
特殊时期的减免返还: 比如口罩期间的社保费减免/返还。
- 场景: 国家为了帮企业渡过难关,阶段性减免或返还企业缴纳的社保费(养老、失业、工伤的单位部分)。
- 怎么来: 有些是自动享受(系统直接扣减),有些是需要申请,像失业保险费稳岗返还,很多地方是“免申即享”(大数据比对符合条件就直接发),但也有需要主动申请的。关键点: 留意税务、人社部门的联合公告!
重要提醒:税费返还的钱,会计税务怎么处理?
- 多缴税款的退还: 这本来就是你的钱,退回来冲减当期“所得税费用”或者计入“营业外收入”都行,一般不需要再交企业所得税。
- 即征即退、先征后返的税款:
- 增值税返还: 通常计入“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
- 企业所得税返还: 非常少见,如果真有,也应计入当期损益。
- 税务处理: 这类返还的钱,一般需要并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除非政策文件明确规定为“不征税收入”或“免税收入”(这种情况极少)。
- 财政性补贴/奖励:
- 如果政府文件明确规定这笔钱的专项用途(比如只能用于购买设备、研发投入),并且你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可能作为“不征税收入”,对应的成本费用也不能税前扣除。
- 如果没规定专项用途,或者你没按要求单独核算使用,那这笔钱就得老老实实计入当年收入总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结尾点睛:算税省税拿返还,功夫在平时!
企业所得税计算看似复杂,核心就是 “调整会计利润得到税务利润,再套税率”,税费返还也不是白捡,要么是你多交的钱要回来,要么是你符合国家/地方政策给的优惠和奖励。
想真正省到钱、拿到返还?给你几个实在建议:
- 账目清晰是根基: 合规经营,真实记账,成本费用发票要合规、齐全,这是税务调整的基础,也是享受优惠的前提,乱账一堆,神仙也算不清,更别谈退税了。
- 吃透政策是关键: 关注国家税务总局官网、地方税务局官网、财政部官网,小型微利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残疾人就业优惠、特定区域政策……这些“真金白银”的优惠,你不了解,没人主动送上门!加入靠谱的财税交流群、关注专业财税公众号也是获取信息的渠道。
- 用好专业外脑: 如果公司业务复杂,或者你对财税实在头疼,聘请一个负责任的代账会计或者咨询专业税务师,绝对物超所值,他们能帮你准确计算税款、合理进行纳税调整、及时申请该享受的优惠和返还,规避潜在风险。
- 返还资金主动“要”: 除了多缴退税是税局主动退(有时也得催),其他的即征即退、财政返还,绝大多数都需要你主动关注政策、主动提交申请!别指望钱会自动飞进账户,建立个台账,跟踪各类可能符合条件的返还政策。
- 税务风险要警惕: 别为了少交税在发票、成本上动歪脑筋,也别以为返还的钱都免税,该计入收入交税的部分要老实申报,每年汇算清缴后,花点时间做个小复盘,看看有没有多缴税可以退,有没有符合的优惠政策忘了用。
管好账、懂政策、勤申请、守规矩,把这几点做到位,企业所得税就能算得明明白白,该交的交,该省的省,该返还的稳稳落袋,让企业轻装上阵!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