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还能返钱?这份税收返还攻略,老板财务赶紧收藏!
老张最近有点烦,作为一家小型机械加工厂的老板,眼看着账上现金流越来越紧,新订单的回款周期又长,月底的员工工资和供应商货款像两座大山压着,财务小李拿着一叠报表来找他签字时,忍不住叹气:“张总,这个季度企业所得税刚交了快20万,账上更吃紧了...”
老张眉头紧锁:“这税能不能少交点?或者...有没有那种交完还能退点回来的?我好像听同行老王提过什么‘税收返还’?”
“税收返还”?这可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国家实实在在给企业发“红包”! 它和“退税”完全是两码事。
- 退税: 就像你多交了水电费,水务局核实后退还你多交的部分,这是纠正错误或退还多缴的钱,本该就是你的。
- 税收返还: 这更像是政府给你的“年终奖”或者“特殊奖励”!你按规矩足额交了企业所得税(这是你的义务),但因为你符合了国家或地方鼓励的某些条件(比如在特定区域投资、搞研发创新、招用特定人群等),政府为了奖励你、支持你发展,从它自己的财政收入里拿出一部分钱,返还给你,这是额外的奖励和扶持!
企业所得税返还,就是政府看你的企业“表现好”(符合政策导向),从地方财政的“钱袋子”里掏出一部分,奖励给你这个“优秀员工”的现金红包!
为什么会有这种“返钱”的好事?

国家就像一个大公司的CEO,要推动整个“经济大盘”健康发展,它需要:
- 引导投资方向: 想让企业多去欠发达地区、重点产业园区投资兴业?好,给税收返还!
- 鼓励科技创新: 想让大家把钱砸在研发上,突破“卡脖子”技术?行,研发投入多的企业,给返还!
- 促进特定群体就业: 想帮助退役军人、残疾人、贫困人口就业?招用他们的企业,给支持!
- 扶持特定行业发展: 集成电路、软件、环保、新能源…这些战略行业需要加速跑?税收返还来加油!
- 增强地方吸引力: 各地方政府为了在“招商引资竞赛”中胜出,也纷纷拿出“真金白银”(税收返还)作为橄榄枝。
企业所得税返还的“红包”都有哪些类型?怎么拿?
这个“红包”种类不少,关键看你符合哪类“评优标准”:
-
区域性税收返还 (最常见的大红包!)
- 核心玩法: 地方政府(尤其是开发区、园区、保税区、自贸区、西部大开发地区等)为了吸引企业入驻,承诺将企业缴纳的地方留成部分的企业所得税,按一定比例返还给企业。
- 拆解“地方留成”: 企业交100块企业所得税,中央财政拿走60块(目前是60%),地方财政(省、市、区/县)留下40块(40%),地方返还的,就是它自己留下的这40块里的一部分。
- 返还比例是重点! 这个比例是地方招商的“筹码”,弹性很大!常见的有:
- “两免三减半”PLUS版: 前2年返还地方留成的100%(相当于地方部分全免),后3年返还50%。
- “五免五减半”豪横版: 经济特区、某些自贸区或针对特定大项目的超级优惠。
- 阶梯式返还: 年纳税额100万以下返A%,100-500万返B%,500万以上返C%,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 一事一议: 对重大项目、龙头企业,地方可能会“特事特办”,谈出更高的返还比例。
- 怎么拿到它?
- 选址是王道! 投资前,务必深入研究目标投资地的招商引资政策,地方政府的官网、招商局/投促局的公众号是权威信息来源。
- 白纸黑字签协议! 和地方政府(通常是管委会或招商部门)签订正式的《投资协议》或《税收返还协议》,把返还的条件、比例、计算方式、申请流程、兑现时间写得明明白白!口头承诺等于零!
- 按约履行义务! 协议里通常要求你在当地实际经营、达到承诺的投资额、产值或就业人数等,达不到?红包可能缩水甚至飞走。
- 定期申请兑现! 按协议规定(通常是季度或年度),向指定的部门(招商局、财政局或管委会)提交申请材料(纳税证明、申请表、协议复印件等),走流程等拨款到账。
-
产业扶持型返还 (精准滴灌的红包!)
- 核心玩法: 国家或地方针对特定鼓励发展的产业(如高新技术企业、集成电路、软件企业、动漫企业、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出台专项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所得税返还。
- 常见形式:
- 高新技术企业优惠: 虽然主要是税率减按15%,但某些地方会在15%基础上,再对其地方留成部分给予一定比例返还(相当于折上折)。
- 软件/集成电路企业“超免”优惠: 国家层面有“两免三减半”、“五免五减半”等强力优惠(本质是直接减免,效果类似高额返还)。
- 地方特色产业扶持: 比如某市重点支持生物医药,对本地药企按研发投入或产值给予一定比例的所得税返还。
- 怎么拿到它?
- 先拿“身份证”! 想享受高新技术企业返还?先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想做软件企业优惠?先拿到软件企业证书!资质是硬门槛。
- 盯紧专项政策! 国家部委(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和地方工信、科技部门会发布针对特定产业的扶持政策细则。
- 按要求申报! 这类返还通常需要企业主动向科技、工信等主管部门申报,提交专项材料(资质证明、审计报告、项目情况等),经过评审公示后才能获得。
-
招商引资奖励型返还 (欢迎新朋友的见面礼!)
- 核心玩法: 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新引进的企业(尤其是外地迁入或新设立的大中型项目),将其在一定年限内(如前3年或5年)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高比例(甚至100%)返还,作为“安家费”。
- 和区域性返还的区别: 区域性返还是针对所有符合区域条件的企业(新老都行),这个则是专门给新来且达到一定规模(投资额、预计年纳税额)的企业“开小灶”。
- 怎么拿到它? 和区域性返还类似,关键在于投资前的谈判和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明确“新引进”的标准和返还细节。
-
特定事项奖励型返还 (做好事就有奖!)
- 核心玩法: 企业做了某些政府鼓励的“好事”,政府用所得税返回来“发奖状+发奖金”。
- 常见“好事”:
- 加大研发投入: 在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基础上,某些地方对研发投入超过一定比例或额度的企业,再给予地方留成部分的一定返还。
- 引进高层次人才: 对成功引进顶尖人才(如院士、国家级领军人才)并支付高薪的企业,给予人才缴纳个税对应的地方留成部分返还(给企业),或直接返还给企业用于人才支出。
- 促进特殊群体就业: 招用退役士兵、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到规定比例和年限的企业,可能享受定额减免或地方留成部分返还。
- 上市(挂牌)奖励: 对成功在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甚至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地方政府常给予大额一次性奖励,资金来源可能包含税收返还。
- 怎么拿到它? 密切关注人社、科技、金融监管(上市奖励)等部门发布的专项申报通知,按要求准备证明材料(研发审计报告、人才合同及证书、员工社保及残疾证明、上市批文等)进行申报。
-
先征后返 (特殊时期的特殊关怀!)
- 核心玩法: 这是比较老的政策形式,主要存在于特定历史时期或针对极少数特殊行业(如某些文化转制企业),企业先按法定税率全额缴纳企业所得税,然后由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明文规定,审核后将全部或部分税款返还给企业。目前普遍适用的区域性、产业性返还,严格来说属于“财政奖励/补贴”,资金来源是地方财政预算,而非直接退库。 “先征后返”需有国务院的特别授权,现在非常少见。
想稳稳拿到“返还红包”?这些坑千万别踩!
- 轻信口头承诺,不签书面协议! 招商人员口头说得天花乱坠,不如一纸盖红章的协议靠谱!协议里必须写清:返还计算基数(是全额所得税还是地方留成?)、返还比例、享受年限、申请流程、所需材料、兑现时限、双方权利义务、违约责任!没有协议?等于画饼!
- 选址只看返还比例,忽略综合成本! A地返80%但物流成本高、招工难;B地只返40%但产业链配套完善、人才聚集,哪个更划算?算大账! 税收返还只是蛋糕上的樱桃,企业健康发展才是蛋糕本身。
- 忽视“门槛”和“义务”,以为躺着就能拿钱! 协议里要求你投资5000万、雇佣100人、年产值1个亿?达不到?返还比例可能打折甚至取消!地方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就业和税收增量。
- 财务核算不规范,埋下隐患! 为了“做高”所得税额去多拿返还?或者账目混乱,无法清晰证明自己符合条件?这都是玩火!税务稽查或财政审计发现问题,不仅返还的钱要吐出来,还可能被处罚!合规是底线!
- 不了解政策变动,煮熟的鸭子飞了! 地方领导换了?国家清理不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是有时效性的!密切关注政策动态,与招商、财政、税务部门保持良好沟通。
- 混淆“返还”与“免税/减税”,错误申报! 税收返还是财政给你的“补贴”,你该交的税一分不少先交了!千万别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自作聪明把“应返还金额”直接当“免税收入”减掉! 这会引发税务风险,返还的钱,通常是作为“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入账(具体看政策规定和会计准则),该交企业所得税的,这部分返还本身可能还要再交税(除非政策明确规定为不征税收入)!
老板财务必知的实操锦囊
- 谁负责盯这事? 老板要有战略眼光,决定是否为了返还政策去某地投资,财务总监/税务会计是第一责任人,要精通政策、会算账、懂流程、善沟通,大的招商引资项目,法务也必须参与协议审核!
- 钱多久能到账? 这是企业现金流规划的关键!协议里一定要争取写明!常见是季度或年度结算后申请,快的1-2个月,慢的可能拖半年甚至更久。“尽快拨付”这种模糊词要避免!
- 返还的钱怎么入账? 咨询专业会计师!
- 明确与资产相关的(如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项补贴):先计入“递延收益”,分摊计入各期损益。
- 明确与收益相关的(如奖励运营、弥补成本):直接计入当期“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
- 注意: 这笔收入本身通常需要计入企业利润总额,缴纳企业所得税(除非政策文件明确规定为不征税收入)!别以为返还的钱就是纯利润了!
- 总部在A地,工厂在B地(有返还政策),税怎么交?返还怎么拿? 这涉及复杂的“汇总纳税”和“财政分配”问题,工厂(分支机构)在B地独立核算纳税,通常由工厂在当地缴税并申请返还,如果是总部汇总缴纳,则需要在汇总纳税申报时,合理分配各分支机构的应纳税额,确保工厂部分的所得税在B地缴纳,才能符合B地的返还条件。务必提前与两地税务局和B地招商/财政部门沟通确认操作细则!
- 政策突然取消或缩水了怎么办? 看协议!如果协议里写明了“如遇国家政策调整导致无法执行,双方协商解决或免责”,企业会比较被动,如果协议里没提政策变动风险,且地方政府单方面毁约,可以依法依约主张权利(虽然过程可能艰难)。在签协议时,尽量争取加入“政策稳定性”或“过渡期安排”条款。
企业所得税返还,是门“技术活”,更是“艺术活”。
它绝不是简单的“交税-退钱”,它是国家政策导向的风向标,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筹码,更是企业优化布局、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工具,但“红包”虽好,拿得稳、拿得久、拿得安心才是关键。
老板们,财务们:
- 擦亮眼: 深入研究政策,对比区域优劣,算清综合账。
- 握紧笔: 白纸黑字签协议,细节决定成败。
- 守规矩: 诚信经营,规范核算,合规是生命线。
- 勤沟通: 与政府部门保持良性互动,及时掌握动态。
- 用专业: 复杂问题(如汇总纳税、账务处理、争议解决)务必咨询专业财税顾问或律师。
用好“税收返还”这个工具,让它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而不是埋下风险的隐患,毕竟,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是实打实的利润!
最后三个快问快答:
- Q:刚成立的小微企业能享受返还吗? A:区域性返还通常看重企业未来的纳税潜力,新成立的小微企业可能因为初期纳税额不高,吸引力不大,返还比例或门槛可能不友好,但如果你是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如高科技)的初创企业,关注是否有针对“雏鹰”、“瞪羚”企业的专项扶持政策(可能包含返还或类似补贴)。
- Q:申请返还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常见清单) A:申请书、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明(或一照一码信息)、企业所得税完税证明(银行缴款凭证或电子税务局凭证)、与政府签订的《投资协议》/《税收返还协议》复印件、符合特定类型返还的证明(如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软件企业证书、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特定人员用工证明等)、银行账户信息。具体以当地政府要求为准!
- Q:去年的税符合返还条件,但当时没申请,今年还能补申请吗? A:看政策有效期和当地规定! 很多地方政策或协议会规定必须在纳税年度结束后的一定期限内(比如次年3月底或6月底前)提出申请,逾期视为放弃。千万别拖延! 符合条件就及时关注申请通知并提交。

微信号:15137101602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专业税筹师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复制微信号
智小账专业税筹团队,专注税收筹划!